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王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我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从总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
点;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整合、教学的重难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2.突破教材重难点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情分析、教材的内涵、教学的几点
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两个单元即第二单元对称,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领域是第七单元统计;综合与实践包括点击双休日和饮水情况调查两个实践活动,最后还有一个总复习回顾整理。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
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估计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并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时间单位年、月、日
四、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整合及重难点
1、第一单元共有三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走进果蔬会”,通过创设小朋友们采访果蔬会,引带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采访果品加工厂”,从提出问题、扩展到学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采访果品包装车间”,提出问题,学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算理(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的关键点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理解算理。
2、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纯熟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把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把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把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3、第五单元单元是“年月日”时间单位的教学,主要讲述了24记时法、年、月、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4、第六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
单元将对今后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5、第二单元对称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但却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本单元结合大量现实事例,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6、第四单元是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7、第七单元统计一上已经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一下认识了一格代表一个的条形图(无箭头,有单位),二上简单的分类统计,二下分段统计。
三上可能性的认识。
本单元中出现标准的条形统计图,有标题、箭头、各
项目等,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本单元是今后继续学习平均数知识的基础。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数感、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但计算的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思维状态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推理能力欠佳。
他们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但缺乏主动参与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材的内涵
1、将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进行了有效衔接。
比如教材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信息窗2,在讲解428÷4= 时,教材呈现了直观形象的两幅计数棒图,体现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孩子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将思维升华,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建立了商不够1用0来占位的竖式除法是模型。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如教材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材为学生的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它们分别是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坛、壮丽的观光塔等等。
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比如第五单元年月日的24记时法教学中,教材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借助时间轴,使学生直观的明白了在一天时间里时针走了 2圈,共24时,让学生在联系实际中明白了24时记时法。
4、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比如教材第一单元信息窗1的编排上,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后,学生的探索思路已比较清晰,基本掌握了有关计算方法,为此在教学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转化思想与迁移的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七、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培养学生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态中学习掌握知识。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要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