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目录摘要 (3)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3)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 (4)(2)设计方案 (5)景观特点(1)绿化 (8)(2)铺装 (8)(3)小品 (8)不足 (9)后记 (10)参考 (11)摘要:滨水空间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就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简略地和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稍作比较,着重讨论其空间分布和设计特点,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人们在此的体验;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地理位置汉口江滩位于武汉市汉口江岸区,西起武汉客运港,东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大概8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公园。
图1:分析图一(桔黄色线为分隔武汉的长江、汉江;红色框内为汉口江滩,全长8公里)武汉市是一个水边城市,长江和汉江将其分为三地,市内湖泊众多,因此,“水”对于这个城市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在以长江为名的城市里,武汉犹为特殊。
长江水每年的夏季都会有大幅度的涨水,尤其是在湖北省这段,涨落差距特别大。
因此,防涝防汛对武汉来说特别重要。
其次,汉口江滩毗邻江汉路步行街与龙王庙,与武昌隔江相望,处于武汉市中心区域。
从空间类型上来看,汉口江滩属于环水型(夹江);按其与城市的地理关系来看,它属于与市中心相连的滨水区。
因此,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江水本身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个城市外形及功能的影响。
①二、历史沿革汉口江滩的码头文化由来已久。
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停泊码头,这里承载着交通运输的作用,如同古代中国的脉搏般,传输着维持与发展的血液;在近代,战争的痕迹,风云的变迁又为这片土地天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曾是各国租界地,世事更迭变换,汉口江滩边的建筑永远地静止,西洋建筑,商铺银行,革命遗址及故居被保留了下来,证明了这里的不平凡。
图2:照片1(沿江大道边的老建筑之一,原为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但因为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汉口江滩一带,并未合理开发和利用,而是堆积着大量垃圾。
江边又建了很多违章建筑物,严重阻碍了长江水的疏通,抬高了长江水位,防汛防洪甚为不利,在涨水季节,对于沿江的居民区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曾经的辉煌演变成如此落魄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好在迈入新世纪后,高速发展中的武汉对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城市角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除了扮演防洪的排头兵,作为汉市的中心区域,汉口江滩肩负着城市景观美观的重任。
从武昌区隔江遥望,或是从长江二桥驾车驶过,亦或是乘长江轮到客运港,到汉口区游览观光,汉口江滩都会成为游客们对武汉市的初印象;周围又有江汉路步行街、龙王庙以及江滩上的老建筑群,这些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和浓厚人文情怀的景点,使得汉口江滩的规划开发,成为了必须重点考虑仔细推敲的任务。
从最初的一期到三期,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6年初,整个江滩公园才全部竣工。
三、设计特点(1)设计原则个人认为,在汉口江滩的设计上,首要考虑的应该是防洪防涝的功能。
与上海、纽约、新加坡等城市的滨海空间,英国泰晤士运河及其他城市的港河滨水空间,还有各大城市的环湖滨水空间相比,汉口江滩的水文特征为涨落潮高差大,季节性明显,以及长江水随气候变化的不稳定因素。
再想起1998年长江水灾的教训,汉口江滩防洪防涝的功能尤为重要。
图3、4:百度图片(左为上海外滩风景,右为泰晤士运河风景)其次,再考虑到它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应该形成水面开敞的空间形态;在周边环境上,它又与城市繁华中心相连,它对城市的服务功能应该是多样的;旁边是沿江大道及历史遗迹,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要与这些景观交相呼应,并且凸显城市特色。
最后,再考虑到它本身的形态特点——“一般的滨水地区,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②——而汉口江滩,因为长江的流向笔直通畅,一至三期加起来总共有将近8公里长”!如此典型的带状区域,必然要用到分区分段的方式来设计它,但同时又要保持滨水空间的连续性,这无疑加大了它的设计难度。
(2)设计方案图5:照片2(汉口江滩公园入口处的导览图)汉口江滩采用的是这样的改造方式:对阻水建筑物及企业进行拆迁,清除垃圾,疏浚了河道,在裸露的地表种植耐水的植被。
这样的话,每到涨潮时,江水可以畅通经过,将危害降到了最低。
图6:照片3(最外延的防水植被)在纵向设计上,采用了分层的方式。
——“依据不同季节的水位,建起了三级亲水平台:一级为20米高程,宽10米;二级为25米高程,宽30米至50米;三级为28.8米高程,宽10米。
分别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而建”。
③这三层亲水平台,从沿江大道到江边,分别分为:提防观景带(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可高台观景)、游憩林荫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可平台观江)、滨江特色带(滨江步道以南,可梯台戏水)。
这样富有创意的设计相当实用,既能巧妙地防洪,又不挤占资源,留出了宽敞的空间,视野开阔,又为市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公共场所。
在横向上,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从头至尾贯穿了整个江滩,维持了它的连续性。
图7:照片4(非常长的滨江步道)同时,在如此长的滨江空间上,它的空间分布是分段的。
一共有9个与长江垂直的短轴。
图8、9:照片5、6(与长江垂直的9个短轴,分别与9个广场相连,图为其中两个广场的实景)按功能来分主要有四个区域——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和欧洲园艺区。
观光游览区主要有文化广场、历史雕塑、露天舞台以及茶座、观江咖啡吧;中心广场区是绿化景观和大型水景、夜景交融的主入口区;休闲活动区则有水上乐园、儿童公园及密林区。
图10、11:照片7、8(左为两江游览的入口,右为太阳能灯饰广场)不同的分区使市民的业余生活大大丰富,文化、健身、娱乐、休憩、教育等功能都兼顾,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此享受时光;滨江大道的连续性又使汉口江滩统一成一个整体,在此漫步欣赏江景或是饭后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不同季节,这里的生活方式又有不同。
冬季水位最低,最外延的地表浮出水面,人们可以在此行走;春秋季水位不高,植被并未完全淹没,可以在亲水平台上漫步;夏季水位最高,有时,25米亲水平台已完全浸没在江水中,形成一个天然的“戏水游泳场”。
“不少游客和市民踏浪戏水亲水平台上部分设施及树木均淹没在江水之中。
天然形成的泳场吸引了不少武汉市民携家带口来此戏水,有的市民甚至自带水床,躺在江面上享受江水的清凉。
”④倘若亲水平台尚未淹没,老武汉人夏日里的“竹床阵”便会在此展开:“60张竹床整齐地排在广场上,纳凉的市民们坐在竹床上聊天,吃瓜,赏夜景。
”⑤这样的夏日生活好不惬意!图12:凤凰网新闻图片(竹床阵)无疑,汉口江滩的分区分段使其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滨水区域,全市民都能够共同享受。
四、景观特点(1)绿化“滨水空间需要有充足的绿地,绿化数量和品质,均应当高于城市的普通地区”。
汉口江滩种植的植被种类繁多,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草本植物,从防洪作物到观赏累树木,一共有100多个品种,绿化率达到70%,使公园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图13、14:照片9、10(公园一隅的绿化)(2)铺装 汉口江滩的地面铺装也独具匠心,广场铺砖、林荫小道、地灯广场、林荫步道……不同的区域都配以不同的铺装,颜色搭配考究,同样可以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也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
图15、16:照片11、12(不同的铺装)(3)小品 汉口江滩公园的小品种类很多,如灯饰、座椅、花架、健身器材、喷泉一些小的雕塑和外型美观的垃圾桶。
地面灯饰、灯光隧道、旱地喷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图17:照片13(公园一角的艺术雕塑,相当耐人寻味)五、不足百虑必有一疏,尽管汉口江滩的设计经过多重推敲,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整体布局简单,形式单一这种线性的布局方式缺乏变化,空间层次单调,人的行为完全暴露在视野之中。
从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一走进江滩公园,便知道整个公园的格局。
放眼望去,一条道直通到底,且两旁的筑景千篇一律,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或缓冲。
这样会导致游人产生视觉疲劳,对公园缺乏探索的热情。
倘若能在垂直空间上进行突破,如开发地下通道、建立高层绿化平台或高架,设置商铺、餐厅、休闲场所和停车场,既开发了空间资源,又可以将汉口江滩与周边空间联系在一起,使汉口江滩与周围环境融合成为整体,就不会显得突兀和孤立。
同时,江滩本身也会富有变化和层次。
(2)缺乏城市特色,缺少个性看上去江滩公园分区分段后主题繁多,但大都孤立、零星分布,没有连续统一的主题;在主题表现上,仅仅采用雕塑、广场等单体,缺乏表现力;一路过去,主要景色都是树,视野都被一块一块的树林隔断。
沿江大道上的旧建筑没有好好利用,导致江滩公园是一种风格,沿江大道侧是另一种风格。
这样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旧建筑不加以利用真是可惜,江滩公园可以主打文化商业牌,在公园的设计上可以融入商贸码头文化的元素,将它打造成一个现代游憩商业区。
(3)经济价值体现不足“一个可持续的富有生气的城市地区,需要调动市场和资金的力量共同实现”。
汉口江滩的商业气息不浓,这样一个可以吸引大量人流量的地方,应该可以考虑引进一些能够吸引资金的项目,比如在公园内部设立小卖部、饮料亭、纪念品商店,甚至可以开辟小吃街(参照宜昌的三峡工程纪念园内的小吃街)。
在靠近沿江大道的地方增加餐厅、纪念品商店、娱乐厅、商铺等场所。
同时,将沿江大道另一侧的旧建筑群加以利用,参照上海外滩的设计理念,将旧建筑改造为高档娱乐会所和酒店,既保留了古老文化气息,又能使这片区域焕发出新的经济生命力。
图18:百度图片(上海外滩夜景)(4)安全隐患安全问题还是有一些瑕疵。
每到冬天,地表裸露,人们可以随意走近江边。
在影响美观之外还有安全隐患的存在。
另外,开放式的亲水平台,在亲近水的同时也存在生命危险。
“今年8月19日凌晨3点左右,3名年轻男子在汉口江滩戏水时,一人滑入长江失踪。
⑥”可以增设防护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也要加强市民们的防护意识。
后记:作为一个游客初到汉口江滩,第一感受就是江滩公园的大,正如汉口江滩的设计者、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让余敏所说:“武汉江滩有它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大”。
然而在感受到江滩之大的同时,却觉得行走其中有种视觉疲劳之感;另外江滩公园的很多硬件设施及材料,让人感觉这个公园有点赶不上时代,倒像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儿童公园里才会出现的东西。
可能是我们白天去江滩的原因,夜晚的美景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深入了解后,愈发能发现江滩的可爱之处。
市民们在晚上如此惬意地享受江滩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放松,市民对江滩的喜爱,不就是对江滩最大的肯定么/也许,时尚的设计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公共场所来说,能让市民持久地喜爱和依赖,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