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No321摘 要 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第一个行政命令就是宣布美国正式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后特朗普及其经济顾问的一系列动作都印证了美国多边贸易政策逐渐淡化,双边贸易协定将成为特朗普时代贸易政策的主流。
关键词 TPP 《贸易壁垒报告》 英国“脱欧” 货币贬值 北美贸易协定 贸易保护主义2017年1月23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正式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特朗普宣布将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北美贸易协定重新谈判。
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都充分印证了其在竞选期间的承诺,当选后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而是注重“一对一”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
至此,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贸易政策即将走进新的时期,多边贸易政策逐渐被以“美国利益”为主线的双边贸易协定替代,“分而治之”的全球贸易战略浮出水面。
从跨太平洋到欧洲、拉美,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根据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将由成员方共享。
然而这并不是特朗普所追求的,他需要的首先是美国本土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掌握制造生产的绝对优势,并把商品销往全球各地。
在原有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规则无法满足美国全球利益的时候,贸易谈判的双边化成为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必然选择。
在双边贸易谈判中,美国可以凭借国内巨大的市场以及强大的技术优势,争取对美国而言最有利的条件。
1 跨太平洋地区,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是其双边贸易谈判的重要砝码在原来的TPP协定中,美国“一家独大”主导一个有8亿人口、占全球4成GDP的大市场,美国的GDP占TPP总量的2/3,人口占TPP总量的4成左右。
而如今,美国市场的缺失,可能给TPP的其他小伙伴们带来巨大的贸易流失。
2016年,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服装出口中50.2%、67.6%、38.9%、33.2%输往美国;而日本、韩国汽车以及零附件出口中有超过1/3输往美国。
由此,美国拥有的体量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是美国与TPP中的伙伴开启双边谈判的重要砝码。
特朗普虽然否定了奥巴马时期“重返亚太战略”中的经济政策,但并不表示特朗普不重视亚太地区。
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亚太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国会下属顾问机构——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0~2015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增长了23.6%,这比同期美国与欧洲、北美或拉美之间的贸易增速都快得多。
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立足亚太、布局全球的重要支点。
而在这几个贸易伙伴中,美国将首先开启和原“TPP”盟友日本的双边贸易谈判,迈出美国亚太区域贸易政策双边化的第一步。
特朗普时代:美国开启贸易政策双边化韩 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尽管美日曾经联手试图将“TPP”作为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布局全球并从中获益;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日本高额贸易顺差耿耿于怀。
尤其是2016年日本对美的贸易逆差达到689.38亿美元,并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这使特朗普政府更加坚定的希望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扭转。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3月发布的首个《贸易壁垒报告》中指出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存在重大壁垒”,汽车市场存在“各种非关税壁垒阻碍美国汽车销售”,并表示削弱日本巨额贸易顺差的政策打算。
如何进一步开放日本市场,从而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复兴将是特朗普政府与日本双边贸易谈判的重点。
与美国侧重双边谈判不同,日本更看重发展多边贸易关系并从中受益。
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日本试图继续推动原TPP各成员国的协议生效,从而保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地位以及既得利益。
但是面对美国体量如此庞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也亟待建立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来维持日本贸易规模不会出现巨大波动。
同时,目前日益紧张的东北亚局势,使得安倍政府不得不考虑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可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有所顾忌。
总之,作为美国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和贸易伙伴,美日之间紧密相连,又各有所图,美日之间新一轮的双边贸易谈判注定充满博弈。
2 欧盟,美国努力实现与单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特朗普竞选时期以及之后上台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来看,特朗普对欧盟有着与前任截然不同的认知。
早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就表态高调支持“英国脱欧”,认为英国脱欧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欧盟其他国家也会步其后尘;上台后,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特朗普提出“北约已经过时”,一体化的欧盟会逐渐成为德国的“工具”等一系列言论,鲜明的体现了特朗普政府要与欧盟国家单打独斗的谈判策略。
分而治之,不再把欧盟视为整体市场,是特朗普欧盟贸易政策的核心。
美英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国,一直以来都保持良好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
尽管英国在正式脱欧之前不能与任何国家签订贸易协议,但是特朗普上任后的外交首秀留给了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特朗普还表示“脱欧”有利于英国更加自由的达成贸易协定,是一件非凡的好事。
美国白宫的经济顾问也称,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有益于提升双方国家的生活标准。
但是英国的农业标准以及汽车关税可能成为美英双边贸易谈判中的障碍。
相比于美英之间相对均衡的贸易往来,美德之间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2016年德国创下最大规模达到2 52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与美国之间贸易顺差达到650亿美元。
同期,欧元兑美元贬值5%。
美国指责长期被压低的欧元汇率,是美德巨额贸易差额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鼓吹“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本身就有明显的保护本土市场的意向,德国对美国汽车市场的占领将成为双边贸易谈判的焦点,两大经济强国的博弈将更加复杂。
3 拉美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是美国双边贸易谈判的突破口特朗普试图改变多边自贸协定的另一个表现,便是宣布重谈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作者简介:韩爽,经济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贸易与安全所,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出口管制。
2017.No3220摘 要 文章分析了涪陵榨菜产业文化的内涵与构成,并提出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创作榨菜文化材料和以榨菜主题文化公园为载体的涪陵榨菜文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 涪陵榨菜 产业文化 构成 建设涪陵榨菜文化与枳巴文化、易理文化、石鱼文化等一道,构成了涪陵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且涪陵榨菜属于区域特色农产品,其声名远播,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并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首。
涪陵素有“中国榨菜之乡”称号,因而打造好涪陵榨菜文化软实力品牌,不但有利于促进涪陵榨菜产业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涪陵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涪陵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涪陵榨菜文化认识1.1 文化的内涵理解“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亦即事物错综复杂的纹理、形象、现象、轨迹、规律,“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变化、感化,或者转变成某种性质和状态。
因而“文化”具有人类对事物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改变、感化和沉淀积累的意思。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学科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普遍观点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
也就是说,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取和通过媒介传承于后世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
从文化的逻辑结构层次看,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浅析涪陵榨菜产业文化的构成与建设胡相云(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
可见,文化有表层次结构的物质(器物)文化,更应重视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
1.2 涪陵榨菜文化内涵理解涪陵榨菜文化就是以榨菜为载体,涪陵人民在榨菜产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榨菜文化是将榨菜产业和文化连接起来,因而具有榨菜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
首先榨菜产品属于商品,因而具有商业文化特性,如商业精神文化、商品文化、商业制度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等;其次,榨菜是一个产业,涵盖从原料茎瘤芥的品种选育、栽培生产、榨菜的腌渍加工、榨菜产品的流通消费等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因而具有整个产业文化,如涉及到榨菜产业有关的器物、休闲娱乐、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企业制度、历史逸事等方面的文化特性。
榨菜文化也具有文化的共性,一是创造性,榨菜文化是涪陵人民历经百余年发展创造出来的,是历史的沉淀积累。
二是认可性,榨菜的鲜香嫩脆风味深得人们的喜爱,正是消费者的认可,才造就了榨菜产业历时百年不衰。
三是发展性,涪陵榨菜正是在继承传统优秀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榨菜产业才具有勃勃生机。
四是多样性和差异性,榨菜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区域特性和民俗特性。
可见,榨菜产业文化是以榨菜产业为基础,文化是灵魂,榨菜文化随着榨菜加工而产生,随着榨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榨菜文化一旦产生,又反过来给榨菜生产以指导和推动,是榨菜产业发展的内动力[2]。
2 涪陵榨菜文化的构成涪陵榨菜文化贯穿整个榨菜产业,根据文化的四个结构层作者简介:胡相云(1968-),男,重庆垫江人,教授,主要从事榨菜栽培与加工质量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NAFTA)。
该协定1994年生效,规定美、加、墨三国共享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三国货物可相互流通并减免关税。
然而,正是这个20多年来一直运行良好的协定,被特朗普称为“最糟糕的贸易协定”。
美国参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墨西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承载美国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转移升级,在区域内实现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各成员国利益最大化。
但是特朗普指出正是基于这项自由贸易协定,导致美国制造业外流,公司纷纷迁往成本最低的地区,美国国内就业岗位严重流失,美国墨西哥之间贸易严重失衡。
墨西哥无疑成为北美贸易协定的最大受益者。
特朗普重谈北美自贸协定,贸易顺差大的墨西哥首当其冲。
统计数据显示,受益于北美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墨西哥每年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超过墨西哥汽车产量的一半。
如果特朗普单独与墨西哥制定“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严重”的双边协定并实施汽车进口关税,墨西哥的本土制造业将受重创。
除了墨西哥,其他拉美国家也在担忧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可能给本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拉美国家普遍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美国又是其原材料出口和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
美国很可能利用拉美国家对其消费市场的依赖和过于单一的出口商品结构,在双边贸易谈判中逐一突破,以换取美国双边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为保证美国利益的最大化,采取的分而治之的双边贸易政策,最终希望能够减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保证美国本国制造业的就业和发展。
由此,美国主导的双边贸易谈判的趋势,必将使得全球贸易呈现新的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密切跟踪美国经贸政策的动态,维护我国已经参与的多边贸易体制,必要时加强双边谈判的力度,最大程度的降低美国贸易政策双边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