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上海各区一模作文分析

2017上海各区一模作文分析


• 2. “面子消费”不可取 • 《人民日报》在前几年曾经载文《为面子 消费不如为心灵消费》,文中比较了不同 国家的消费观,在法国奢侈品的主力消费 人群是40岁以上有经济基础的中老年人群, 对于年轻人节衣缩食买奢侈品,法国人感 到不可置信。在德国,人们热衷的奢侈是 身体和心灵上的。相较而言,现代上海人 追求的“品味”不过是面子消费,是注重 排场、盲目追逐潮流的非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 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 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 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 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 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 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 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 你是否应拉杆?
• 复旦大学严峰教授曾将说过这样一段话: 设想朱自清活在21世纪,有一天晚上忽然 想起家边荷塘,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 出去,看到月光淡淡的,拿出手机,咔嚓 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 句“今晚的荷塘很美”,然后就没有了, 文字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 没有了。 • 看了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 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 目自拟。
• 作文题目: • 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词。顾名思义, “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 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 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人。对 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的思考。 •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不要写成诗歌。
• 【立意与素材运用】 • 1. 双标不可取,应一视同仁 • 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典型的“双标”。前年索尼被黑客 攻击,爆出大量内部邮件,部分邮件显示《美国骗局》中, 著名影星詹妮佛•劳伦斯的薪酬要远低于剧中男星。在我 国,女性也会在职场上遭遇“双标“,她们会因怀孕、哺 乳等生理特征或家庭角色在求职中遭遇隐形的性别歧视。 • 2. 适度双标,具体问题具体析分 • 男女厕所坑位按照1:1的比例来设置,看似是一视同仁, 做到了公平,但是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理特性的不同,对坑 位占用时间的差异。经常能够在公共场所看到女厕所前人 满为患,男厕所前却空无一人,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要适当“双标”,“双标”不是“歧视”而是充分考虑到 问题的复杂性。
• 3. 是鼓励,也是“轻交往” • 一个小小的“赞”就是一句无声的鼓励, 被点赞得多。其人往往就更有动力分享自 己的生活,“赞”的成本很低,却能及时 地传达一种善意和关怀,没有多少人会讨 厌它。但是,也要注意“赞”毕竟是一种 “轻交往”,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意味都是 浅薄的,想要有深入的交流和连接感,还 是评论更见效。
• 1. 图片推进文字表达的深化 • 我不认为朱自清拍了照发朋友圈和微博之 后,就不会有散文的诞生,相反的,他完 全可以发图文交织的长微博和朋友圈。如 果他有不得不发的郁结在胸,还是要借助 文字,这时又有了图片或者视频(小视频 也不错哈),他可以省去对景物的描摹, 情景的再现,有更多精力放在物我合一的 境界的点染以及抒情和议论上,我想他会 写出比现在更有深度的散文。
• 在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人们非常讲究 “品味”:用品讲究档次,用度讲究排场, 形象讲究派头。 • 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 考。 •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 1. 物载道,人惜物 • 中国自古就有“物以载道”的思想,《易经》中有“形而 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器就是器物,它 是具体的,物质的,而道是大道,它是抽象的,精神的, 是一种文化追求。一件器物如果只有实用功利不能承载一 定的文化内涵,它无疑是肤浅的、粗陋的。追寻我国古代 的精美器物,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渗透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的 体悟。比如玉器,它细密的质地、柔和的光泽,不仅能让 你联想到含蓄、谦恭的君子品性,也会让你品味出悠悠的 历史趣味,即是一种“奇妙的淡淡的浑浊色调,凝聚着好 几百年的古老气氛”, 又比如宋瓷惯用的青色釉饰,就是 对“水”的拟物,“水”表“清净、平等心”,世人崇尚 宋瓷之美,也是时刻提醒自己修炼心性。古人与器物保持 着物我融通、精神交流,见物见人见道,自然生出惜物之 心,不会一味铺张浪费。现代上海人追求“品味”可以像 古人学习,发现器物悦人之美,培养一颗惜物之心。
上海各区一模作文 试题展示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 大众围观”快速进入到“人人慈善,慈善 人人”的时代,但是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 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 差距,对于“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人们 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
• 【立意与素材运用】 • 1. 神通广大的“赞” • 一个“赞”可以意味无穷,评论好点赞,内容有趣点赞,图片美 点赞,表认同点赞,表关注点赞,表“朕知道了”点赞, 不知道 表什么还是可以点赞……一个“赞”仿佛变化无穷的独孤九式, 见招拆招,见人表意,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大展身手、风光无限。 • 2. 变了味的“赞”
• • • •
作文题目: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 乐”,主要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 而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物。 •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立意与素材运用建议】 • 1. 互联网众口铄金,但慈善终归是自愿行为 • 2016年双11前后,互联网上盛传 “小马云”范小勤被 马云捐助的传闻,背后就有对马云的道德绑架,人们默 认了马云就应该捐助“小马云”了。 • 2. 换换慈善的套路,不走“悲情慈善”的老路 • 2014年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借助新媒体,寓慈善于娱 乐,不再让捐助者因受助者的“悲情”产生强烈的负罪 感,获得广泛参与。 • 3. 互联网鱼龙混杂,慈善信息需要管理甄别 • 2016年年末轰动一时的“罗尔事件”,让我们一方面慨 叹人性的沦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反思互联网慈善存在 的漏洞,慈善资质怎样能得到确证呢。
• 1. 创造并珍视闲暇 •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 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及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 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 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智者在闲暇中自我得以舒展,思想自由 驰骋,智慧得到滋养,而愚者则害怕闲暇,要不就是总想着填 满它,压根儿不知道闲暇的巨大价值。
• 【立意与素材运用】 • 1. 二者皆所欲,以责任为重 • 如果两者都是他所欲,而且欲求的程度都很深, 但是环境绝不允许两全,那也只好以哪个责任更 重作为选择的标准了。就像林觉民最终奔赴革命 前线,不得不舍弃挚爱的妻儿一样,这种选择令 人痛苦,但也是不得不为之。 • 2. 两权相害取其轻 • 如果两者都非所欲,但是环境又逼迫你必须择一, 你的选择恐怕也只能是选择伤害更小的。就像那 个著名的电车难题,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牺 牲少数拯救多数。
• 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 因其便捷、互动等特点被人们喜爱和追捧。 在朋友圈里点“赞”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 现象。“赞”本为赞美之意,但在实际应 用中却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对于这 种在微信中点“赞”的现象,人们看方法 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 现象的思考。 •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 “赞”有时也会变味,没了那一丝让人愉快的意味。比 如“一方有难,八方点赞”,被赞者就会啼笑皆非,真 是旁观者不嫌事大,这会儿正看着乐呵着呢。又比如各 大商家推出的集赞活动,亲朋好友之间隔三差五找你集 赞,也会不堪其扰,更有甚者,集赞的是虚假广告,并 没有承诺的奖品,忙活一圈,结果是为他人做嫁衣。
• 3. 培养科学精神,不被功利遮蔽视线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不无沉痛地说道: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水”。同样是指南针,在它的诞生国,却 没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倒是墙内开花墙 外香,西方人利用它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 举。鲁迅的话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当时国人 封建迷信思想之深,另一方面更是让我们 痛觉东西方文化土壤的差异,西方人崇尚 探索发现的科学精神,而东方人却留意短 期实际的功利,错失了文化发展的机遇。
• 【立意与素材运用建议】 • 1. 反思娱乐至死、盲目跟风的浮躁世风 • 民众一味关注明星八卦,对于家国大事漠不关心,把茶余饭后的娱乐 看作有价值,把正经严肃的事件当作无趣,这一方面见出国人的浮躁 心态,另一方面也可见出国人缺少独立的价值判断,容易盲目跟风。 • 2. 媒体报刊应找回良知 • 媒体报刊在热点引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有自己的职业良知, 不能只知迎合一部分民众的低级趣味,炒作热点,赚足眼球,那样至 多是赢得短期利益,却牺牲了公信力和趣味,也没有了媒体人的社会 担当。 • 3. 文化逐渐多元化,国人可以依据喜好选择关注的热点 • 在关注王宝强离婚事件的民众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不是站在娱 乐八卦的立场上在旁观,而是理性地不乏同理心地分析背后的人情事 理。不能把材料中的现象单纯地看成世风浮躁,其中包含着文化走向 多元化的积极因素。
• 【立意与素材运用】 • 1. 要善于驾驭物,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 地铁上几乎人人都是“低头族”,更有甚者,过马路 都在摆弄手机,远的有“16岁女生过马路时低头玩手 机,被面包车拦腰碾过”,近的有“南京男子过马路 低头玩手机,被两辆车撞上,当场身亡”,他们都是 被手机奴役,结果酿成惨祸。 • 2.不执迷于占有,抱持审美的生活态度 •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主之口说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 所共适”,正是参透了天地之间,无一物可占有,抱 着体验欣赏的态度才能真正获得快乐,正是这种“放 下”才带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运用善恶或者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 什么选择。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 于两种情境。已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 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 所欲者,他两者都想要,但环境只能二者择 一。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 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都 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 • 面对“两难之择”,你又会做怎样的思 考,做出怎样的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