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安徽省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卷 语文一

2020安徽省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卷 语文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

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

(节选自王晓昕《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B.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C.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古代只有用金银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B.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特征,指出工业革命兴起促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

C.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的两大特征,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

D.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华夏民族发展独特的金属艺术就无从谈起。

B.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始终华丽繁复。

D.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车说好晚上几位老同学聚聊的,葛君下午却给明人来电话,说有要事,不来了。

明人问:“你有什么要事?留校做了老师,就忙得屁颠屁颠的啦?”“真的是要事,待我这几天事完之后,一定做东请各位。

”当晚明人和老同学们聚聊时,还惦记着葛君,悄悄发给他一则微信:“究竟碰到什么事了?”葛君很快回复:“丢了一辆车!”这回复倒让明人疑窦顿生: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怎么会丢了呢?两天后,明人又发给葛君一则微信,葛君回道,车还没找着,自己这两天都在校园里仔细寻找。

现在东片校园的自行车停放点都搜寻了一遍,现在转移到西片区了。

这番回答把明人彻底搞糊涂了:“你在找什么车?要到自行车车库去找?”“我找的就是自行车呀!”葛君的回答毫不含糊。

“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

“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再与你说。

”过了两天,葛君自己打来电话,说他还是没找到那辆自行车,他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

见到葛君,明人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了,一辆什么样的自行车竟然把他急成这般模样?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从别人手上转买的。

转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显示出不凡的修养来。

那人开价不算高,他一点儿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位儒雅男子。

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

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

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

“不就一辆自行车吗?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

“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

”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那辆车,是个危险品,是颗定时炸弹。

”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

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

“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儿,就拨弄了一下龙头,谁知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儿就像散了架。

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

修车师傅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的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

我这才明白自己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

修车师傅说算我命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

“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

“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

”葛君坦诚地说道。

“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

”明人嘲讽。

“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

可是,我说实话,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

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

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

“所以你开始了寻车行动?”明人问。

“是的,不这样,我心神不安。

可几天下来,毫无结果,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麻烦就大了。

”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

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

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簸,危险重重。

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去好好修理一番。

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

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是这辆,就是这辆。

”这时,三个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

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

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儿,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

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儿力,车轴在原伤口处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

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

(《小说界》2016年第1期,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同学聚会写起,引出葛君和明人;一个“要事”,让明人误以为葛君留校后很忙;原来“要事”是丢了一辆车,又让明人误以为葛君丢了汽车。

B.当得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时,明人算是解开了“要事”和“这小子什么时候有车了”的结,但他却对葛君缘何为一辆自行车而苦苦寻找而漠不关心。

C.葛君是大学青年教师,他在一个骗子手中买下了一辆像“定时炸弹”一样的自行车。

由此可见,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

D.小说的结尾写葛君“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表现了他既为找到自行车而开心,更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

5.明人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如果不设计葛君曾有过卖掉那辆自行车的想法,直接表现他丢车后就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的精神好不好?为什么?(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 材料二: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 材料三: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