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秋《刑法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枉法裁判罪是指法院的审判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2、假想防卫是指不法侵害实际上并不存在,行为人却误以为存在,进而错误地实行了自以为是正当防卫的行为而给无辜者造成一定的损害。
3、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
二、填空题1、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
2、世界各国立法例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等几种。
3、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4个方面,包括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人的生活或疾病的原因。
4、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三、单项选择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 D )。
A、犯罪B、犯罪和刑罚C、犯罪和刑事责任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B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D、减轻或者免除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D )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4、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 C )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可以减轻或者从轻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5、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教唆的罪,对教唆者可以( C )。
A、不予处罚B、免予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6、我国刑法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
”采取的是(B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四、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A B C D )。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2、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特征(A B C )。
A、时空性B、自动性C、彻底性D、有效性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A B C D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B C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敲诈勒索罪5、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A B C D )。
A、控告人B、批评人C、申诉人D、举报人五、简答题1、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2、简述主犯的种类。
答:主犯分三种: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组织犯,是首要分子的一种。
组织犯的犯罪活动包括建立、领导犯罪集团,制定犯罪活动计划等。
二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这也是首要分子的一种。
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是聚众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挥者。
三是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这样的犯罪分子,既可以是实行犯,也可以是教唆犯。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答:两者的区别是: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并不认为这种可能性不能转化为现实。
而过于自信的过失不同,行为人认为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而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是凭借一定的他自认为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因素,希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六、案例分析某甲持枪潜入某乙住宅,准备杀乙,这时某乙的妹妹正在睡觉,某甲以为是某乙,但由于某甲产生怜悯之念,自行停止杀害某乙的活动。
请分析,某甲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为什么?答:(1)某甲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2)本案中,某甲意图侵害的对象虽不是某乙而是某乙之妹,但甲以为是某乙,且由于甲此时产生怜悯之心而自行停止了杀害某乙的活动,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因此,某甲的行为应构成犯罪中止。
04级秋《刑法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二)一、名词解释1、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3、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出于其他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二、填空题1、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2、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3、私放在押人员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私自非法放走的行为。
4、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它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结果等几种因素。
5、刑事责任具有非难谴责性、刑事法律性、严厉惩治性和人身专属性等基本特征。
三、单项选择1、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B )的犯罪中。
A、故意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D、既遂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 )。
A、罪行法定原则B、罪行相当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3、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客体属于( A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简单客体D、复杂客体4、下列物品中,哪一种不能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C )。
A、不动产B、提货单C、无主物D、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6、伪证罪发生在( B )诉讼过程中。
A、民事B、刑事C、行政D、民事、刑事或者行政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人员中,(A B C D )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刑法规定的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受我国刑法管辖。
A、国家公务员B、司法人员C、武装警察部队官兵D、现役军人2、下列人员不够成叛逃罪的主体有(A B C )。
A、中国公民B、外国公民C、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D、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在犯罪客观方面诸多事实特征中,(A B C D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B C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敲诈勒索罪5、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是( A B )。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五、简答题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文明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2、简述玩忽职守罪的特征。
答: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
3、何谓结果加重犯?答: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六、案例分析丁某,男,1978年5月2日生,学生。
丁某于1991年7月晚12时,路过本村的小卖店时,窥见店主女青年陈某已睡熟,遂起邪念。
于是便拣起一根木棒,由窗口偷入室内,在动手解女青年陈某的衣扣时,见陈某翻身,以为被发觉,便用木棒将陈某打死,之后逃跑。
请分析,对丁某能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答:(1)对丁某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因为丁某实施杀人行为时未满14周岁,未达法定对该种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04级秋《刑法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三)一、名词解释1、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2、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和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
3、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4、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填空题1、刑法的性质有两层含义: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
2、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法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5、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6、挪用资金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款给他人的行为。
三、单项选择1、我国刑法的斗争对象是(C )。
A、一切违纪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C、一切犯罪行为D、一切危害行为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D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某甲在乙房间正举刀杀人,忽听得有人敲门,甲急忙跳窗逃走。
某甲的行为属于(C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4、刑罚适用的目的是(C )。
A、惩罚犯罪B、伸张正义C、预防犯罪D、平息民愤5、叛逃罪的主体必须是(B )。
A、中国公民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军事人员D、外交人员6、招摇撞骗罪的假冒对象是(D )。
A、人民警察B、军人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四、多项选择题1、根据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分为(B C D )。
A、限制解释B、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做到(A B C D )。
A、重罪重罚B、轻罪轻罚C、罪刑相称D、罚当其罪3、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的犯罪有(B C )。
A、决水罪B、走私罪C、洗钱罪D、行贿罪4、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特征(A B C )。
A、时空性B、自动性C、彻底性D、有效性5、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是指(A B C D )。
A、人民币B、港币C、台币D、外币五、简答题1、简述刑事责任与刑罚的联系。
答: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刑事责任的存在决定刑罚适用的现实可能性。
没有刑事责任就没有刑罚。
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刑事责任的后果。
第二,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判处刑罚轻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