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勒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A.行为=f(激励·个性)B.行为=f(个性·环境)C.行为=f(他人影响·个性)D.行为=f(他人影响·智力)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3.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A..梅奥B.莱维特C..维卡D.斯克伯兹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A.冷漠B.理解C.思维D.意向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A.缓慢稳重B.小心迟疑C.活泼好动D.胆量较大6.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A..价值观及其体系B.人生观C.世界观D.态度7.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A.自我中心角色B.社会角色C.维护角色D.协调角色8.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A.PM理论B.Z理论C.情势理论D.X理论9.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A.贫乏型领导B.俱乐部型领导C.任务第一型领导D.中间型领导1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1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A.素质B.业务水平C.成熟程度D.培训提高13.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D.重新组合工作群体14.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15.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B.冲突应当避免C.冲突有利无害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17.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A.E高×V高=M高B.E高×V低=M高C.E低×V高=M低D.E低×V低=M低18.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B. 奖励不够及时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D. 员工太挑剔19.张某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工作一直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他的直接上级李某对他的评价极高。

但由于多年未曾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其能力与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不匹配,以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王某将这一现象反映给李某,但李某回答:“不可能!张工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我是了解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你所说的那种现象!”李某的判断,是社会知觉中的: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20.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A.积极强化B.负强化C.自然消退D.惩罚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主要有哪些?4.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5 领导的功能主要有哪些?6. 组织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名词解释题1. 管理心理学2. .态度3. 激励4. 正强化5. 冲突6. 领导7. 组织文化四、案例分析案例1、不加薪,就跳槽周一主管会议上,公司人事部高经理提出一项临时动议,缘由是该厂制造部章经理因不满本年的收入,而且经常加班不发钱,从而公开提出“不加薪,就跳槽”的要求。

高经理表示:“如果我们一口回绝,那么章经理便会挂冠而去,公司也会立刻出现一个严重的空缺。

”总经理也表示,训练一个接班人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生产力也会受到影响。

显然寻找新人是一件吃力又花钱的事。

与会吴董事听了以后,便询问总经理刘经理的意见。

刘经理说:“员工以离职相威胁是一件不忠的行为,将来即可能又为了高薪而离职,除此之外,也显示管理当局屈服于威胁,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刘经理接着说:“如果哪个企业职工是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这个企业一定不能发展。

员工干活不能斤斤计较。

”问题:请你用管理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案例2、骑骡子一位农民和他年青的儿子到离村12里地的城镇去赶集。

开始时老农骑着骡子,儿子跟在骡后面走。

没走多远,就碰到一位年青的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他的儿子。

农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骡,让给儿子骑。

走了一公里,他们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年青人骑着骡,而让老者走路,就骂年青人不孝顺。

儿子马上跳下骡,看着他父亲。

两人决定谁也不骑。

两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学者,学者见两人放着骡不骑,走得气喘吁吁的,就笑话他们放着骡不骑,自找苦吃。

农夫听学者这么说,就把儿子托上骡,自己也翻身上骡。

两人一起骑着骡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了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两人合骑一头骡,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问题:请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价?你若是那位老农,你会怎么做?这里,我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做一些解释和说明。

1.分析案例时,首先必须要认真仔细阅读案例内容,看清案例后所提的问题,并正确理解题意。

2.根据题后所问问题,准确选择分析案例要用的相关理论。

包括理论的定义、理论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注意,如果考试中规定你须用某种理论来分析案例的话,那你就不能再选用别的理论了。

否则,便是所答非所问。

3.根据案例的内容,并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做出自己的结论。

注意:一定要结合案例实际内容来分析,不可以理论与案例的实际两张皮。

4.案例分析的观点、答案可以各不一样,但分析一定要自圆其说,切勿前后自相矛盾,最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教学的目的,也是考试的目标。

【案例1分析】答:(1)该问题可以用公平理论来解释,反映的是投入与回报的关系问题。

(2分)(2)企业和员工对待投入与回报问题,在思想上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员工不能以回报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投入。

对员工要加强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公正地看待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如果企业和员工都斤斤计较,企业确实难以发展。

(3分)(3)企业要从制度层面处理好投入与回报的关系。

企业的薪酬制度要体现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与绩效考核真正地挂钩;(2分)(4)公司留住优秀员工不能仅仅依靠金钱,还要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事业、感情、培训等。

(2分)【案例2分析】答:(1)知觉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刺激的反映,包括感觉和认知两个阶段。

知觉是主观判断,因人而异。

(2分)(2)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任何一种方案或方法,不太可能十全十美,有它的优点,也有缺陷。

(3分)(3)解决问题需要有系统思想和全局观念,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2分)(4)怎么办(2分)(回答问题时,理由是否充分,看问题是否片面和极端,更倾向情绪化,还是理性化)五、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人的个性特点实施有效管理?[答案要点](一)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

气质和工作性质相匹配可以提高职工的劳动和工作效率。

(1)胆汁质的人: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

抢险、救护等。

(2)多血质的人: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销售、采购、后勤、公关、谈判。

(3)黏液质的人:原则性强的工作:人事、调查、保管等。

(4)抑郁质的人:平静的、刻板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会计、统计等。

3。

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

(二)性格与管理1。

组织的设计应力求使组织成员趋向性格成熟(1)以X理论为基础设计具有先天抑制人的成熟的功能。

人们受着这种管理方式的束缚而成为被动的、依赖的和附属的人。

(2)以Y理论为基础设计给职工提供一种可以使其成长与成熟的环境。

使其在致力于组织成功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个人需要的满足。

2。

管理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并积极调适向积极刚勇型方向发展。

消极型管理者在实践中应增加刚勇性;折衷型管理者可通过增加交往,在亲密程度的增进中完成向刚勇型的转化。

3。

针对性格差异,实施有效管理不仅要从文化层次上着眼,还要从培养性格上入手。

培养自信、自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的性格。

这同样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

提高性格类型与职业的适应度(1)提高管理者与职业的性格适应度(2)千方百计使员工的性格、爱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

(三)能力与管理1。

能力水平要与工作要求相适应 2。

能力类型要与工作性质相适应3。

善于用人之长 4。

注重知识、技能和潜能的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