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法国的葡萄酒世界驰名,法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葡萄以及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之一。
而事实上,我国除了是世界白酒酿造的鼻祖之外,葡萄酒的酿造史也相当久远。
我国最早的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记载充分印证了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
而我国现在栽培的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来的。
并且,当时还带回来了酿酒艺人。
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传至新疆,后来经甘肃河西走廊传至陕西西安,再后来又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
到了东汉未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发展步履维艰,葡萄酒异常珍贵。
唐代,我国葡萄酒酿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蒸馏酒。
唐太宗李世民大破高昌国,获得的战利品之一—葡萄酒,就是如今的“白兰地”。
因此,我国生产、饮用蒸馏葡萄酒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
唐代商业高度繁荣,酒业市场兴旺,葡萄酒也属于当时的名酒之一。
到了北宋,酿酒业继续发展,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也开始多样化,除了酿制法和蒸馏法外,还出现了用葡萄与米混合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品种。
元代,由于中央政府在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葡萄酒酿造业相当发达。
在当时,政府设有专门负责葡萄酒业管理的机构以及官员。
而借助葡萄酒起家,成为地方富豪名绅的不计其数。
明朝的酿酒业也有很大发展,酒产量增速明显。
虽然明朝虽曾经明令实施酒类专卖制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放任私酿私卖的,而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实行征税。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
首先,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
其次,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
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
清末民初,葡萄酒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开始普及了。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
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
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并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
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
萄酒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标志着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初步形成。
由于历史、社会与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葡萄酒业并未能像法国、意大利等一些旧世界葡萄酒酿造国那样,获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甚至也比不上智利、澳大利亚等一些新世界葡萄酒酿造国的发展状态。
不过,作为一个有着悠久葡萄酒酿造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信在未来的葡萄酒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国人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度不断加深,国产葡萄酒企业酿造技术、管理与营销经验等各方面的不断加强,我国不仅仅会逐步成为世界上葡萄酒的消费大国,也会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大国,酿造出享誉世界各地的优质葡萄酒。
关键词:国产 葡萄酒 葡萄 历史
来源:中国(深圳)国际酒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酒博会组委会) 采编:梁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