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1.1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位于区域内,展馆整体呈扇形布置。
1.2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X区、X区,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1.3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X区、X区,基础形式为桩基础、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9度。
1.4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X区、X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总高度39.4m。
1.5本工程±0.000绝对高程1892.30m。
2.基础情况说明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X区、X区区、7区基础形式为承台下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基础承台之间设置地梁连接,地下室底板大面为500厚抗水板,局部为800厚筏板。
3.编制依据和说明3.1编制依据3.1.1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图3.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3.1.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修订本3.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162-20083.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113.1.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1.7现行施工规范、标准和云南省及昆明市相关施工管理规定。
3.2编制说明3.2.1本方案仅用于国际会展中心X号地块X项目X区、X区区、7区地下室基础模板施工。
3.2.2方案中未标注计量单位的均以“”为单位。
4.基础模板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熟悉地下室基础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确定本工程模板选型及支设构造。
4.1.2在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前提下,编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模板安拆方案。
4.1.3按施工方案和技术规程对操作者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1.4模板安装完成后应由模板施工班组、分管工长和责任工长共同检查合格签署验收单,拆除时经共同检查下达拆除通知单后方可进行操作。
4.1.5做好模板施工施工过程中的检查、检验记录,并及时进行整理,以保证技术资料的及时、完整。
4.2材料准备4.2.1充分熟悉地下室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准确提出各种支模形式需用主材和辅材计划。
4.2.2应认真做好各种进场材料及材质合格证、试验报告的检查、收集工作,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在工程中使用。
4.3模板加工机具准备模板加工机具设备主要为裁板机、刨木机、固定式园盘锯、手提园盘锯等。
5.基础模板选型5.1独立柱基侧壁、地梁低于抗水板侧壁和防水底板外围使用砖胎模。
5.2基础内集水坑使用18厚覆膜板和钢管支撑体系。
5.3地下室外挡土墙导墙部分使用18厚覆膜板和钢管支撑体系。
6.基础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6.1基础砖胎模6.1.1承台、集水坑砖胎模6.1.1.1砌筑材料240×115×53水泥灰砂砖、M7.5水泥砂浆。
6.1.1.2承台、集水坑垫层浇筑承台、集水坑垫层为C15混凝土,浇筑范围为承台、集水坑每边设计长度(宽度)+50(防水找平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240或120(砖胎模厚度)。
6.1.1.3砌筑预留宽度为保证承台、集水坑设计尺寸,在砌筑承台、集水坑砖胎模时预留出防水找平层、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厚度,则将承台、集水坑砖胎模内壁按承台设计长(宽)向外退50进行放线。
6.1.1.4砌筑高度承台、集水坑砖胎模从承台垫层上开始砌筑,上部砌筑至抗水板或筏板垫层下口。
6.1.1.5砌筑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承台、集水坑砖胎模砌筑净高度≤1.0m时为120,砖胎模砌筑净高度>1.0m时为240。
6.1.1.6砌筑要求水泥灰砂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砌筑方法为三一砌筑法,砌体应内外搭接,层层错缝,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砌筑砂浆得在3h 小时内用完,禁止用隔夜砂浆。
6.1.1.7防水找平层抹灰待砖胎模砌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内表面进行洒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找平层,阴阳角部应抹成R角。
6.1.1.8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按设计图纸材质及规范施工附加层和大面。
6.1.1.9防水保护层抹灰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侧壁用1:3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保护层。
6.1.1.10外壁回填本工程承台、集水坑开挖时放坡系数为1:1.5,砖胎模砌筑、抹面完成后采用素土进行回填,回填时分层使用机械进行夯实。
6.1.1.11承台、集水坑砖胎模做法构造大样见下图。
6.1.2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6.1.2.1砌筑材料240×115×53水泥灰砂砖、M7.5水泥砂浆。
6.1.2.2垫层浇筑宽度抗水板和筏板垫层应浇至砖胎模外边沿。
6.1.2.3砌筑预留宽度为保证抗水板和筏板设计尺寸,在砌筑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时预留出防水找平层、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厚度,则将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内壁按抗水板和筏板设计长(宽)向外退50进行放线。
6.1.2.4砌筑高度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从垫层上开始砌筑,上部砌筑至抗水板和筏板结构标高以上120处。
6.1.2.5砌筑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砌筑厚度为240,每隔2.5m 设置一道240×120的附壁柱。
6.1.2.6砌筑要求水泥灰砂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砌筑方法为三一砌筑法,砌体应内外搭接,层层错缝,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砌筑砂浆得在3h小时内用完,禁止用隔夜砂浆。
6.1.2.7防水找平层抹灰待砖胎模砌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内表面进行洒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找平层,阴阳角部应抹成R角。
6.1.2.8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按设计图纸材质及规范施工附加层和大面,防水卷材应预留出一定宽度在平面上,以利于后期抗水板和筏板挡土墙外平面卷材搭接。
6.1.2.9防水保护层抹灰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侧壁用1:3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保护层。
6.1.2.10抗水板和筏板砖胎模做法构造大样见下图。
6.1.3地梁砖胎模6.1.3.1砌筑材料240×115×53水泥灰砂砖、M7.5水泥砂浆。
6.1.3.2垫层浇筑宽度地梁垫层为C15混凝土,浇至砖胎模外边沿。
6.1.3.3砌筑预留宽度为保证地梁设计尺寸,在砌筑地梁砖胎模时预留出防水找平层、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厚度,则将地梁砖胎模内壁按抗水板和筏板设计长(宽)向外退50进行放线。
6.1.3.4砌筑高度地梁砖胎模从垫层上开始砌筑,上部砌筑至抗水板和筏板垫层下口标高。
6.1.3.5砌筑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梁砖胎模砌筑厚度为120。
6.1.3.6砌筑要求水泥灰砂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砌筑方法为三一砌筑法,砌体应内外搭接,层层错缝,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砌筑砂浆得在3h 小时内用完,禁止用隔夜砂浆。
6.1.3.7防水找平层抹灰待砖胎模砌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内表面进行洒水湿润,用1:2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找平层,阴阳角部应抹成R角。
6.1.3.8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按设计图纸材质及规范施工附加层和大面。
6.1.3.9防水保护层抹灰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对侧壁用1:3水泥砂浆抹面20厚做为防水保护层。
6.1.3.10地梁砖胎模做法构造大样见下图。
6.1.4后浇带坑槽侧壁砖胎模6.1.4.1砌筑材料:240×115×53水泥灰砂砖、M7.5水泥砂浆。
6.1.4.2砌筑目的为保证后浇带坑槽侧壁斜坡成型要求。
6.1.4.3垫层浇筑宽度后浇带坑槽垫层C15混凝土,浇至侧壁砖胎模外边沿。
6.1.4.4砌筑高度从后浇带坑槽底部垫层上口至抗水板、筏板垫层下口标高。
6.1.4.5砌筑方式根据现场情况,后浇带坑槽侧壁砖胎模采取逐皮收口的方式进行,下口宽度370、上口宽度215、长度为后浇带长度。
6.1.4.6砌筑要求水泥灰砂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砌筑方法为三一砌筑法,砌体应内外搭接,层层错缝,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砌筑砂浆得在3h小时内用完,禁止用隔夜砂浆。
6.1.4.7砖胎模表面抹灰待砖胎模砌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斜坡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成设计要求斜度。
6.1.4.8后浇带坑槽砖胎模做法构造大样见下图。
6.2集水坑模板6.2.1集水坑结构平面尺寸为2.1×1.1m,结构深度1.2m。
6.2.2支模材料选择18厚覆膜板、100×50木枋、Ø48×3.5钢管、铸铁扣件。
6.2.3模板拼装6.2.3.1根据施工图,将覆膜板按集水坑设计尺寸在加工房内进行下料和拼装成形。
6.2.3.2为了加强覆膜板的刚度,在覆膜板内侧沿高度方向以200间距使用木枋水平及之钉紧。
6.2.3.3在模板上、下四个角部钉使用木枋钉成三角形以加强抗扭曲强度。
6.2.4模板安装定位集水坑底部及侧壁钢筋全部绑扎完成后,将坑底下部控制边线引测到底部钢筋上,用塔吊将已拼装好的集水坑侧壁模板吊至集水坑中进行临时定位,定位前在模板下部按500间距搁置及保护层同厚度的预制混凝土垫块(垫块为200×50×15 C30混凝土预制)。
6.2.5加固支撑6.2.5.1在集水坑模板内侧每边从一头角部向另一端角部按200间距设置高于集水坑高度100的竖向钢管背杠(每根竖向钢管下部设置一个200×50×15 C30预制混凝土垫块)。
6.2.5.2在竖向背杠外部沿侧壁设置水平钢管,第一道距集水坑底175,以上每道间距400。
6.2.5.3集水坑两个方向使用钢管将每道水平钢管进行连接固定做为支撑加固。
6.2.6集水坑模板支撑构造大样见下图。
6.3抗水板、筏板、承台基础后浇带构造处理6.3.1后浇带宽度本工程后浇带宽度700~1000。
6.3.2使用材料Ø16Ⅲ级钢筋、40目钢丝网、60目钢丝网、铅丝、Ø48×3.5钢管6.3.3后浇带施工准备6.3.3.1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出设计后浇带两侧宽度边线。
6.3.3.2弹出外贴式止水带粘贴中心线。
6.3.3.3粘贴外贴式止水带。
6.3.3.4粘贴填缝材料。
6.3.3.5绑扎后浇带附加钢筋。
6.3.3.6绑扎抗水板或筏板底层及面层钢筋。
6.3.4后浇带构造做法6.3.4.1在抗水板、筏板、承台基础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绑扎后浇带下部水平双层钢丝网(第一层为60目钢丝网,第二层为40目钢丝网),钢丝网每边宽出后浇带宽度200。
6.3.4.2按图示后浇带宽度在抗水板、筏板、承台基础上下层钢筋之间安装钢板止水带,抗水板、筏板钢板止水带上、下使用Ø16Ⅲ级钢筋沿长度方向间距200,承台基础使用Ø16Ⅲ级钢筋和Ø25Ⅲ级钢筋间隔布置(Ø16Ⅲ级钢筋@200,Ø25Ⅲ级钢筋@600),一端及钢板止水带焊牢,另一端及抗水板或筏板上、下层钢筋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