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母患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临床表现
• 主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轻者可无症状, 大量出血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 多数患儿先出现兴奋症状然后转为抑制。如 果开始表现抑制症状者病情多危重,易留有 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瘫痪、癫痫等。 • 产伤引起者多见于足月儿,以兴奋症状为主 ,而缺氧引起者多见于早产儿,临床表现不 典型,常表现为抑制症状,也可缺乏明显症 状。
辅助检查
• 脑脊液检查如发现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细胞, 常为珠网膜下腔出血。 • CT和B超扫描等可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有 助于判断预后。
【常见护理诊断】
• 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 低效性呼吸形态(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 体温调节无效(ineffective thermoregulation) 与 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乳反射减弱及呕 吐有关 • 恐惧 与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Prognosis(预后)
• 预后较好者:足月儿、急性缺氧、20分钟Apgar 评分正常、小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预后不良者: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慢性缺氧、 20分钟Apgar评分过低、大量脑室内出血伴脑室 扩大、顶枕部脑实质出血。 • 后遗症:脑瘫、癫痫、智力低下、视力或听力障 碍、共济失调。
• • • • • •
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抑制状态 A 昏迷 B 肌张力低下 C 嗜睡 D 脑性尖叫 E moro reflex消失
【护理措施】
4.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 温,体温过低时用远 红外辐射床、暖箱或 热水袋保暖。
5.健康教育 • 向家长讲解本病的严重性、预后及可能 出现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 减轻他们的焦虑、悲伤; • 建议家长尽早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早 期发现脑损伤引起的异常; • 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和智能开发,可减轻 后遗症症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 训练,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围生期脑损伤是永恒主题
•围生期是脑发育成熟的最关键时期。 •早产儿存活率逐年增加,特别是极低出生 体重儿。 •早产儿死亡是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颅内出血是其脑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儿科护理学—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儿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
护理措施(配合治疗)
止血:维生素K1
止血敏 新鲜冰冻血浆 5mg/d 0.125/d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 安定
降低颅内压:速尿 脑代谢激活剂:脑活素 小剂量甘露醇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 ,降低颅内压 • 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眼征、囱门张 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 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 • 保持绝对静卧 为防止加重出血和减轻脑水 肿,将头肩部抬高15-30度,侧卧位,尽量少 搬动,喂奶时不能抱喂。减少噪声,一切必 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 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臵 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 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4
病因
• • • • 早产 缺氧 外伤:足月儿多见,脑血管破裂 其他:医源性
5
早产
<32W早产儿
发病机制
小静脉系统
呈“U”字形走 向汇于Galen静 脉
胚胎生发基质
未成熟 毛细血管网
缺少胶原和 血管壁仅有 弹力纤维支撑 一层内皮细胞
易发生血流 动力学变化
毛细血管破裂
动脉压
出血
脑室出血
血管壁破裂
缺 氧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与体征
• 意识障碍 先兴奋(烦躁不安、易激若)后抑制 (嗜睡、昏迷) • 颅内高压 骨缝裂开、囟门凸起 、呕吐、脑性尖叫、角弓反张、抽搐 • 呼吸障碍 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 肌张力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或消失 • 眼征 (凝视 ) 斜视、眼球震颤、 对光反射迟钝 • 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和贫血
血液外渗
穿破室管膜
室管膜下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 出血
缺氧窒息
窒息缺氧
发病机制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压力被动性血流 脑血管扩张
动脉压
脑内毛细血管缺 血性损伤出血
动脉压
静脉淤滞、血栓 血管内压 形成 增加 脑静脉血管 脑内毛细血 破裂出血 管破裂出血
发病机制
产伤
胎儿头部过分受压 机械性损伤
发病机制
胎儿过大
【护理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形态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 迫胸部,影响呼吸。 • 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 病情好转及时停用。给氧可减轻颅内 出血。
【护理措施】
3.合理喂养 • 病重者喂乳时间延至生后72小时,不 要抱起喂哺,以免加重出血。禁食期 间按医嘱静脉输液,输液速度宜慢, 并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因快速扩容 可增加脑血管压力,使缺氧状态下扩 张的血管破裂而加重出血。 • 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 热量供给。
预防
• (一)加强孕妇保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妊 娠,预防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难产所 致产伤和窒息。 • (二)预防医源性颅内出血。 • (三)预防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防止突然和 (或)持续的脑血流过高,如高碳酸血症, 高血压,迅速扩容时等。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下列哪项是 错误的 •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惊扰 • B.头肩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 肿 • C.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 • D.经常翻身,防止肺部淤血 • E.喂乳时应卧在床上,不要抱起患儿
胎儿头部
过分受压
产程延长
胎位不正
发病机制
胎头吸引
机制性损伤
产钳助产 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医源性

发病机制
频繁操作(头皮静脉穿刺、加压给氧、 吸
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参数设 臵不当等)
输入高渗溶液(碳酸氢钠、葡萄糖等)
新生儿凝血功能不足、肝功能不成熟、
或患其他出血性疾病
2008-4-1
2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 见的一种脑损伤,由产伤和缺 氧引起,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