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血吸虫

什么是血吸虫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

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

血吸虫最主要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

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湖草、放牧耕牛、捕鱼捞虾、水上运输、砍芦苇、引用疫水灌溉、防汛等;二是生活性感染。

如在含有尾蚴的河、沟、湖水中游泳、戏水、涉水、洗衣物等。

血吸虫病的预防。

要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抓住治疗病人、病畜,消灭钉螺,管理粪便,管理水源,做好防护五个环节,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血防三字经
血吸虫、害人精;人和牛、都可病;
粪中卵、入水中;卵变蚴、钻螺身;
繁殖快、尾蚴成;人下水、尾蚴侵;
染了病、祸害深;男不长、女不生;
体无力、腹水盈;田地荒、无人耕;
党号召、送瘟神;断病源、管好粪;
牛圈养、厕卫生;搞防护、要认真;
染疫水、不可碰;灭钉螺、誓不停;
快治病、早除根;身体好、劳力增;
人添寿、五谷丰;山河美、万年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