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吸虫病ppt课件

血吸虫病ppt课件


血吸虫病
16
临床表现
▪ 晚期血吸虫病
▪ 巨脾型 ▪ 腹水型 ▪ 结肠肉芽肿型 ▪ 侏儒型。
血吸虫病
17临床表现▪Fra bibliotek异位血吸虫病▪ 肺型血吸虫病 ▪ 脑型血吸虫病 ▪ 其他
血吸虫病
18
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急性血吸虫病:E显著增多为特点,WBC在 10~30*109/L,E占20~40%,有高达90%,但极重型 急性血吸虫病:E常不增多,甚至消失,代之以N增多。
血吸虫病
9
病理解剖
▪ 结肠病变
▪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右侧结肠及阑尾也 常累及。
▪ 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 卵结节,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
▪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样 增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
团等病变。
血吸虫病
▪ 从童虫发育为成虫产卵,约1月 左右。
▪ 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 宿主,钉螺是必须的唯一中间宿 主。
雌虫位于雄虫抱雌沟 内的雌雄合抱视图
血吸虫病
3
病原学
腹吸盘
头部
生殖器 抱雌沟
血吸虫病
尾部
4
生活史
1、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2、虫卵在水中发育孵出毛蚴 3、毛蚴侵犯中间宿主钉螺 4、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5、尾蚴在水中侵入人体皮肤粘膜 6、尾蚴随血流达肝脏
▪ 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扩张,尤以食道下段与胃底静 脉曲张更为明显,破裂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血吸虫病
11
病理解剖
▪ 异位损害
▪ 指虫卵或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病变。 ▪ 以肺与脑血吸虫虫卵沉积引起的病变相对较多。 ▪ 多发生在感染后6个月至1年内。
血吸虫病
12
临床表现
▪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性。
血吸虫病
13
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
▪ 发生于夏秋季,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 ▪ 患者有明确疫水接触史。 ▪ 约50%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
2~3天自行消退。 ▪ 潜伏期长短不一(30~60天),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
起病较急。
血吸虫病
14
临床表现
▪ 发热 ▪ 过敏反应 ▪ 消化系统症状 ▪ 肝脾肿大 ▪ 其他:呼吸系统症状
▪ 慢性血吸虫病:E仍有轻度增多。
▪ 晚期血吸虫病:脾功能亢进,WBC、PLT减少,并有 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吸虫病
19
实验室检查
▪ 粪便检查
▪ 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 据。
▪ 急性期检出率高,慢性和晚期阳性率不高。
▪ 直肠活检
▪ 是血吸虫病原诊断方法之一。
▪ 免疫学检查 ▪ 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
1
概述
▪ 定义: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 统所引起的疾病
▪ 感染方式: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 病变部位:肠道、肝脏 ▪ 主要的临床表现:急性期、慢性期、晚期
血吸虫病
2
病原学
▪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 一起,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主要 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存活时 间平均为4~5年,长者达10~20 年。
虫卵随粪便 产卵
体外水中
毛蚴
钉螺体内 毛蚴
母胞蚴
发育成虫
随血流达肝脏 侵入人体皮肤粘膜 子胞蚴
血吸虫病
尾蚴
5
中间宿主钉螺 (Linus globosus)
血吸虫病
6
流行病学
日本血吸虫流行区: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泰国、日本等。 国内,根据不同地理环境、钉螺分布和流行病学特点分3型: 1.湖沼型 2.水网型 3.山丘型
10
病理解剖
▪ 肝脏病变
▪ 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为虫卵结节。
▪ 肝纤维化:晚期肝脏门静脉分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 产生干线型肝纤维化。肝表面有粟粒样、多少不等的虫卵结节与 结缔组织的沟纹。其特点是肝内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引起门静脉 高压症。
▪ 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阻塞与高压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
血吸虫病
15
临床表现
▪ 慢性血吸虫病
▪ 患者的症状可有可无。
▪ 无症状者 ▪ 最多,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虫卵而确诊。
▪ 有症状患者 ▪ 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 ▪ 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每日2~3次稀便,偶尔带血。 ▪ 重型患者有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
▪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 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 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性肉芽肿。
▪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础上产生的。
血吸虫病
8
病理解剖
▪ 基本的病理改变:虫卵肉芽肿反应 ▪ 但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 病变部位: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
脓肿。 ▪ 严重的结肠病变可引起肠腔狭窄,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
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 ▪ 结肠肉芽肿偶可并发结肠癌,患者年龄较轻,大多为腺
癌,恶性程度低,转移较晚。
血吸虫病
23
诊断
▪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主要依赖实 验室检查。
▪ 寄生虫学检查 ▪ (1)粪便涂片:阳性率不高。 ▪ (2)毛蚴孵化法:要反复多次检查 ▪ 晚期肠壁纤维化,虫卵不易排出,阳性率低 ▪ (3)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直肠镜下取病变黏膜,显
血吸虫病
20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试验
▪ 急性血吸虫病:球蛋白显著增高,ALT轻度增高。 ▪ 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大多正常。 ▪ 晚期血吸虫病:血ALB明显降低,并有白球比例倒置。
血吸虫病
21
影像学检查
▪ B超或CT
▪ B超:可以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 CT:晚期血吸虫病肝包膜与肝门静脉常有钙化现象,CT显
●传染源 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动物:牛、猪、鼠。 ●传播途径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粪便入水 2.钉螺孳生 3.接触疫水 ●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 以农民、渔民最多,与接触疫水有关。 夏季为感染高峰。集体感染后呈暴发流行。 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
血吸虫病
7
发病机制
▪ 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一系列免 疫反应。
示特异性图象: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 在两者接界处并有切迹形成。 ▪ 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象。
血吸虫病
22
并发症
▪ 肝纤维化并发症 :晚期血吸虫病可并发上消化道大出 血、肝性脑病、腹水、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
▪ 肠道并发症 ▪ 虫卵在阑尾---急性阑尾炎,易穿破并发腹膜炎或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