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与动态分析 (2)城市自然生态景观的研究:包括对自然植被、次 生植被、水体的研究 (3)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 (4)城市综合景观生态研究 (5)以上各个方面的尺度效应研究 (6)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研究方法
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的生态特性
规划目标确定和景观功能分区
1. 景观的生态学数据
景观的生态学分析
的 系 统 研 究 和 内 容
LA N D E P
景观的生态学综合
2. 景观利用的生态优化
景观数据的生态学评价
性景 的观 解生 释态 学 特
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建议
地段和分部门规划与设计
5.2.5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 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
• 核心区:在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 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或有限度地进行以 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 • 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 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 科学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 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 • 过渡区(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 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活动以 协调当地居民、保护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
规划目标可分为3类:
一类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自然保护区 规划与设计,第二类是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 行的规划,第三类是为当前不合理的景观格局而进 行的景观结构调整。 景观生态调查
景观调查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区域的资料与数据。
获取资料的手段:历史资料、实地调查、社会调 查和遥感及计算机数据库。
自然风景旅游区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生物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以自然景观属性为主,人工 干预为附的生态系统。 从景观生态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各 种水域和沼泽等景观生态类型。 经营者向景观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物流和能流,对系统 内的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比例和土壤外部形态等产 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景观面貌,进而影响 了景观价值。
对区域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
Forman认为,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应有以下几 个特征:
考虑规划区域较广阔的空间背景;
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 历史和自然干扰;
规划中要考虑对未来变化的灵活性; 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 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政策约束,这样可供选择 的折衷方案才清晰、明确。 景观规划中5个必需要素: 时空背景、整体背景、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 的生态特性和空间特性
景观生态规划
确定规划目标
景观生态调查
实地考查,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经济和社会)
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景观格局与生 态过程分析
景观生态分 类与制图
景观生态适 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分析
景观结构功能划分
规划方案评价、实施 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
规划方案调整
5.2.4 景观生态 规划的类型
LANDEP
社会和景观利用需求分析
景观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的划分从景观空间结构产生,以满足景观 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三大基 础功能为目的,并与周围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相联 系,形成规划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实现生态环 境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规划区可持续 能力的增强。 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
旅游景观规划的重点:
旅游区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是: 如何协调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维持 景观生态系统的 生态整合性(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的关系, 开发建设与景观生态破坏的关系, 景点、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 典型性或代表性。比如原始红松林 • 稀有性。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 • 脆弱性。湿地 • 多样性。热带森林 • 面积因素。 • 天然性。 • 感染力。感染力是指保护对象对人们的感官 所产生的美感的程度。张家界 • 潜在的保护价值。 • 科研的潜力。
5.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自然优先原则
持续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两个含义:其一,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作出需 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其二,景观生态规划是 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 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
5.2.3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则目标
5.2 景观生态规划
5.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 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 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 和对策及建议。
内涵: 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 地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高 度的综合性; 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 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上;
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
Noss等认为,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研究集中在 单个保护区是不可取的,因为: • 单个的保护区不能有效地处理保护区连续的生物 变化; • 只重视在单个保护区内的内容而忽略了整个景观 的背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保护; • 单个保护区只是强调种群和物种,而不是强调它 们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 在策略上应趋向于保护高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而 不是保持地区的生物性的自然性与特征。 因此,Noss等提出了在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网设 计的节点-网络-廊道模式。一个区域的保护区网 包括核心保护区、生境走廊和缓冲带。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自然保
护区设计遵循下列原则:
• 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 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 区好;
• 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 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
• 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 迁入率; • 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城市景观规划要点 1、物种“持久”存在设计,即自然组分中的控制性组 分如;种群源、廊道和节点的设计。种群源系指本地现存 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可以存留的物种量与面积相关 密切,因此可用面积来划定种群源。 2、物种的可达性设计,即使物种流可以从一种景观元素 移动到另一种元素,达到控制环境 质量的目的。 3、景观的稳定性设计,包括异质性设计,高亚稳定性元 素设计,景观的开放性设计和城市的生态构架设计。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利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 科的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 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物与非生物 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 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 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
5.1.2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中 持续发展的3方面理解: 首先,持续发展应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维护生态功能 的完整性,而不是以掠夺自然和损害自然来满足人类 发展的需要; 其次,持续发展应能协调当前与未来世代发展要求 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 第三,持续发展还应能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 及发展的需求,使整个人类公平地得到发展,逐渐达 到健康、富有的生活目标。
在具体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中,最重要的
是如何合理的划定自然保护区各个功能区的边界问 题。一般有以下原则: • 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 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景观的完整性; 确定其内部镶嵌结构,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代 表性; • 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 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备性、补充性或 替代性的栖居地; • 过渡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 生态景观与核心区与缓冲区保持一定程度和谐一致, 经营活动要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预测预报功能加强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具有动态特性,把景观状态 作为时间的函数,预测预报规划后景观变化的结果, 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生态合理性与实效性更强 生态合理性是一个合理规范人类生态行为的科学 实践概念。 实效性指研究成果能直接或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定性向定量模拟发展,方法与技术更新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
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学中几个重要概念
1、城市景观
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其变化(LUCC) 3、植被覆盖与植被盖度 4、水土流失、城市水土流失 5、生态安全与城市生态安全 6、生态安全评价 7、3S技术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具有两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 性,因此,城市景观生除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 •
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其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 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
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 一个城市,改善环境质量除了主要依靠对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外,
属于生态脆弱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 区和天然灾害敏感区。 还要重视发挥自然景观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特别是天然和人工水 体,自然或人工植被、广阔的农业用地和空旷的景观地段,能起到 景观生态稳定性的作用。
包括: 自然地理因素 地质 水文 气候 生物 地形地貌因素 土地构造 自然特征 人为特征 文化因素 社会影响 政治和法律约束 经济因素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 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 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 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 于我们做到这一点。 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是景观生态规划及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