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分析
2009-09-16 16:07:58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686次评论:0条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反过来,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发达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年客运量、货运量增长迅速,公路里程也得到了大大延伸,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
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高速公路在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以后,很快进入了高速建设阶段。
然而高速公路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诸如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良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制约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息息相关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1988 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8. 5 公里的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此后,又相继建成全长375 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 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
进入1990 年代,在国道主干线总体规划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由几十公里上升到1000公里,甚至高达5000 公里。
在过去的11 年间,我国高速公路从1992 年的652 公里增加到2003 年的近3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仅次于美
国,名列世界第二位。
2.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结构,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实现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跨越的同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
我国现阶段还需要大力建设高速公路,但是要建设就必须投资,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高速公路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
而在现阶段的管理体制下,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高速公路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而建设资金有限,又没有成熟的模式吸取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导致公路建设资金供应量少,总体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资金缺口。
因此,资金是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办法来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大力建设高速公路。
2.2 收费系统不完善
全国公路收费站点过多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建的比撤的还多,治乱减负工作亟需抓紧进行。
一些地方违规设立道路收费站、出让道路收费权、延长道路收费期限,造成道路收费站点过多、过密,影响了经济秩序,加重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并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公路收费站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收费站点审批管理不严,有所失控,造成公路沿线收费站点过多、过密,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公路使用者反应强烈;二是有的地方违背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了边修建边收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正确执行;三是转让公路收费权未能按规定程序审批,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四是收费管理、核算、使用等环节监管不力,致使“收费还贷”功能无法实现。
此外,由于高速公路兴建的主体不一,各路技术标准、设施不统一,设备五花八门,互不兼容,收费形式和制式也不一样。
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在建、拟建的高速公路的设施与联网化系统要求不相适应、不配套,有的相邻路段互不联系,各路因工程造价、收费期限等因素导致收费标准不统一。
车辆类型划
分也不统一,有的划分为 4 类,有的分为 5 类甚至 6 类、7 类。
此外,跨地区运行极为不便。
高速公路分属于各省(市) 、各地区管理,根据投资主体而分别自成独立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结算系统,各自收费系统的软件分别由不同的商家编制,系统的任何改动、维护,均受制于原厂商,使得联网收费在设施上、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2.3 现阶段高速公路网络仍不健全
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前 6 位,但高速公路的综合密度却排在经济总量前8 位国家之后,这反映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发达国家的现有水平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公路密度为每万人13. 1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18. 3 公里,分别为美国的 5. 8 %和26. 9 %,日本的14. 3 %和 5. 8 %。
日本高速公路已经连接了所有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任何城镇与乡村均可以在 1 小时内到达高等级干线公路网。
而我国目前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和省会城市间还不通高速公路。
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1960 年代初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大大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高速公路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另外,我国现有高速公路是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大部分项目里程较短,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长距离的运输通道,也未形成高速公路干线网络,高速
公路应有的优点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2.4 环境问题
大规模高速公路工程的开工建设,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高速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
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2.5 高速公路管理设施不完善、管理滞后
管理设施开发不足。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己经配备的现
代化设施设备的功能开发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特别是监控设施和部分进口养护设备,常处于闲置或半瘫痪状态,缺少必要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造成国家投资的资产浪费;另一方面是急需的运营管理设施却不足,由于限于资金问题,很多管理设施不能一次性投资,致使运营管理开始后,管理与管理设施脱节。
高速公路管理滞后。
有两方面表现:一是“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观念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
无论从政策上、资金上、人力上对运营管理的认识和投入不够,特别是决策部门缺乏对运营管理的了解与研究,使很多管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阻碍了公路效益的发挥,造成了高速公路资源的闲置。
二是对管理问题规划过迟。
往往到高速公路即将通行时,才开始研究管理问题,致使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机械配备、配套设施、管理制度不能及时到位,增加了运营管理的调整时间,减少了高速公路的有效运营时间。
3.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对策
3.1 实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有:国家财政拨款、政府发行国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外银行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国内银行贷款以及招商引资等。
为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减少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解决大量的资金缺口问题,选择和有序发展具备
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条件而且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进行高速公路项目BOT 经营。
3.2 针对公路收费站点存在的问题,我国将规范有序地发展收费公路。
减少收费站点,规范经营权转让行为。
要继续做好公路收费站点清理工作,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点,必须坚决撤销,不容动摇。
要规范经营权转让,避免低价转让,并着力解决转让后的后续管理问题。
3.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交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我国交通部对我国高速公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了以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和东西横线为骨架的全国高速公路“7918”网。
高速公路公路网的规划充分考虑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交通与经济的适应。
3.4对于高速公路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
首先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
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其次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