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
Q.PR是一间以工业LOFT风格为设计主题的休闲茶餐厅。
Loft风格诞于纽约SOHO区并渐渐发展为自由、透明、艺术的代名词。
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在浩大的厂房里,他们构造各种生活方式,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淋漓酣畅,快意人生。
而这些厂房后来也变成了最具个性、最前卫、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地方。
而如今,随着世界文化大融合,在中国各地都出现了很多以LOFT风格为主题的餐厅,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作为设计师来说,LOFT风格能展现出一名设计师对空间的把控与创造。
所以本餐厅选择了这个主题进行设计。
空间布局
Q.PR餐厅选择了一个3层的商场空间。
一层是进入餐厅的一个等候区。
二层空间设置了前台,厨房,和大厅散座区。
而相对大一点的三层空间则通过各种墙体和隔断柜划分空间,设置了卡座区,散座和吧台。
整体来讲,二楼空间大厅相对做到宽敞舒适,可以获得较为广阔的视野。
三楼空间则以小而精致的布局为主,通过隔断增加私密性,营造温馨氛围。
材质选用
工业风格餐厅的设计离不开各种各样LOFT元素的材质体现。
虽然LOFT以粗犷闻名,但是在我设计这个餐厅的时候,有意的弱化了一点原始工业的硬度,想要体现轻工业感,所以选择了不是那么硬朗的地砖。
满铺地面的地砖相对传统的水泥地面,显得精致柔和一点。
在顶面材质处理的时候则选择了常见的以乳胶漆喷黑处理。
原始的管道吊顶在全部喷黑的处理下,整体感得到提升。
墙面的话则大面积的保留了原始混泥土墙面和对墙面进行再次创作而得到的涂鸦墙。
用文化砖贴出来的红色砖墙也很有工业感。
并且选择了一些墙壁用上了红色乳胶漆,传递一份火热的激情感。
当然工业LOFT除了水泥,也少不了钢铁材质的使用,小到楼梯的扶手,大到装饰的隔断柜,还有铁丝网隔断等等,无处不在的展现这工业的力量!当然也少不了木质的展柜和吊顶也替空间增色不少。
色调搭配
虽然主题想要以暗色调为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这设计这套餐厅空间的时候大胆使用例如大面积的红和绿这样的颜色。
我认为工业风在黑白这样的基调上可以大胆的尝试与其他颜色的交融。
所以在二层空间,裸露墙的砖色,混泥土的灰色,吊顶的黑色,隔断墙的红色和绿色都完美的融合,在选用座椅方面也是将原本的铁艺椅子涂上了红黄绿等等非要活跃的颜色。
三层相对于二层空间更加的幽暗一点,但是这些红黄绿色的椅子在其中也非常和谐,并没有很突兀。
隔断柜上翠绿的植物盆栽点缀,反而激活了空间的生命。
照明设计
对灯光的设计,我考虑了不同人喜欢不同的环境灯光感觉,在白天的时候,2楼和3楼位于大面积落地窗的位置,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自然光线,和非常广阔的视野范围。
对于夜晚和相对靠里的空间,则考虑的是夜间灯光的设置,主要以点光源为主,在每张餐桌上都吊一
个灯照明,其余地方的光线都压暗,形成一个一个的以灯光划分的区域。
家具陈设
餐厅的桌椅大多以铁艺结合木质为主,并且搭配了一些透明色的亚克力材质的靠椅。
这些铁艺餐桌椅为了贴合设计,都是选用了刷上了红黄绿色漆的椅子,用色彩包裹了椅子本身材质的外在,但是没有改变他本身的触感。
在等候区混搭了一些美式田园风格的布艺沙发,结合皮质的箱子,复古的留声机,凸显出年代感。
设计细节
餐厅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凸显工业风的粗犷坚韧,使用了大量的铁制品,如铁艺扶手,铁艺吊灯,隔断,桌椅等等,所以为了缓解这些铁艺品的冰冷感,在设计中我采用了很多较为柔软的材质去中和他们,比如大量的木质结构,植物的使用,布艺的使用,这些东西在中和材质感觉的同时,也为空间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的装饰。
从楼梯开始的设计,整体想要营造的是一种休闲,舒适的就餐环境,虽然是以工业风格为主基调,但是相对选择的是一种轻盈的设计感觉。
一上楼梯正对着的大型涂鸦壁画可以第一时间吸引眼球,旧箱子堆砌的边柜,摆放着旧岁月独有的留声机,一下子就把
来者带入了充满年代感的回忆。
注定是一次有意思的就餐体验。
而一目了然的布局让整个空间显得十分的通透,阳光可以从大面积的玻璃窗照射进室内,整个餐厅都可以享受到阳光的温暖气息。
我希望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工业风的特点,把原有的混凝土顶面和管道吊顶都喷成黑色,保留了部分混凝土墙体,彰显工业风野性粗犷
的本质。
为了弱化一下纯金属工业风的硬度。
我采用铁丝网墙壁包裹着深沉的“绿色”来体现生态感。
工业和生态相结合,温润与粗犷的碰撞,既带来反差却也不会显得突兀。
并且大面积的使用了红色调的涂料,配合精心挑选的装饰画
隐隐的想调动顾客们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