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课程名称:汉字文化
学号:1207090113
姓名:任静
专业:商务英语
院系班级:商学院商务英语一班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摘要一个汉字演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汉字文化中,我们的言行,我们的生存方式,乃至我们的一切,都在注释着汉字,或者说,汉字在注释着我们的一切。
从汉字的发明到今天已有几千年,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汉字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感动,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汉字生活态度文明美好祝愿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不仅体现了它的交流功能,而且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情况、生活现象及思想意识。
例如,“生”的甲骨文写作“”《说文》:“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
”“生”从字形上看是“土”加一棵小草,有长出、生长之意。
此字展示的是一种活泼的生命美,体现了人们看到草木破土而出、欣欣向荣的喜悦心情。
从而衍生了“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等成语。
《易经·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是古人对天地对世界的歌颂,人们期待世界永远充满生机,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这是古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流露。
“生”还是一种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这是一种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不虚掷年华,不蹉跎岁月的生活态度。
再如“日”字,《说文》:“日,从口从一。
”“一”有道之意,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太阳跟神有关,便创造了大量关于日的神话。
先民们在各种器具上刻下太阳纹络,以求吉祥、幸福。
代代不息的各种朝日、祭日活动,寄托了人们对日的敬畏,希冀。
汉字中大多以“日”作偏旁的字,都表示与太阳有关的事物。
“光明,温暖”等词体现了人们对光明温暖的向往及赞美之情。
商汤王的浴器上铸有九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种对光明的期盼,期盼每一天都能获得重生贯
穿了整个文明史。
“德”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德,升也。
从彳,惪声。
”甲骨文“德”是,从彳从直,直亦声,属形声兼会意。
“德”字表示的是人一直向上走,以两脚不断向上攀登来喻说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德”字背后隐伏着人们的一种期待:期待一种高度,期待一种不断上升的高度。
人的修养无限,品德的高度也无限,于是“高”成了“德”字永远的目标。
“德高望重”、“德厚流光”表达了人生崇高而美好的境界。
古人以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人的意识、思想均来自“心”,故“德”字从心。
“德”字蕴含的是古人对美好品德的赞美、期待、向往。
万物有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影响着汉民族的思想道德意识。
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这就是多样的汉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也是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一种自豪与优越感。
永远的汉字,不朽的文化,源远流长。
一如“永”字,甲骨文写作,像水流曲折的样子。
《诗经·周南·汉广》:“江水永矣,不可方思。
”这种蜿蜒曲折的状态像一首时间、生命的赞歌。
从“永”字依旧能感受到古人创造此字时的迷茫与执着。
一方面是无始无终,不可穷尽,一方面又不可替代。
永远有多远,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怎么也抵达不到的时间轴。
“永”字被人们赋予了极其深广的意义,用来表达长久,恒远之意。
“永世”“永逸”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永久期待。
封建时代一些皇帝的年号——永元、永弘、永定、永和、永乐等都较集中地体现了“永”字蕴含的一种民族期待。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真正当作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汉字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来接受,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汉字文化才能称得上是文化。
社会要发展,并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3]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