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定西市安定区区石泉学区:牛犇本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工作督查,就石泉学区课堂教学的现状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学区课堂教育教学现状,督促指导教师能够自觉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好课改精神,使全学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上台阶、上档次、实现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全学区名教师进行了全面听课调研,给任何教师未打招呼随堂听课节,这次听课把课改调研与教学指导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检测结合起来,把反馈与培养结合起来。
反馈的过程就是教材培训的过程,就是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就是课改理念再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再创意的过程,现将听课调研踪述如下;教师基本功基础性评价一、根据评价依据教师对基础的教学,教学效果的体现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发展性评价教学设计创新总体感知等各方因素的整合认为好的有:二、欣喜的变化1、教师认识有提高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组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发现教师对听课相当重视,未进入课改年级的教师提前介入课改,用新教法、新理念处理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2、课程改革有行动全学区教师自觉贯彻落实课改精神是本次听课的一个亮点,大部分教师利用自制的教具、挂图、学校图书,电教仪器等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渠道,增加信息量,使课堂密度大幅度的增长,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观。
3、课堂教学有变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是重中之重,调研中,我着中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能按课程改革要求上课,许多教师正逐步进入新角色。
教学中,教师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时空,让学生自己向前走;创造一个未来,让学生去把握。
教师对教材注重剪裁,对学生注重感悟,课堂教学体现了个性化和人文性。
教师精心设计促进学生学习,体现教师是新教材、新课堂的设计者。
教师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协作评价,以评价带动师生交流,老师的多样化的朗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上是琅琅的读书声。
老师以实实在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注重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一些中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都在各个不同方面体现了课改精神。
4、听课活动有成效本次听课为一些充满朝气、锐意改革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他们正逐步成长。
听课打通了教育者对教学封闭,狭隘的认识,使学校能整合各种资源,提质增效,使教师走进学生,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并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使教师体验“协作式”备课,学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深思的问题1、个别教师观念滞后一些教师缺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能用课程标准来指导自己解读教材;一些教师解读课标,仅仅局限于本学年段,而不了解各学年段的内容,没有整体感和系统性;一些教师认为课改仅仅是换一套教材,抱定“穿新鞋走新路”的理念;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新东西纷至沓来,我无法适应,无从下手,因而认为最保险的还是满堂讲,满堂灌,以我为主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轻车熟路。
2、个别教师教学方法老套方法是把钥匙,不同的锁需要不同的钥匙去开启,观摩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很少有“钥匙现象”,缺少个性化,没有针对性,管你好中差,我是一个调子、一条路子,一样内容,一样要求;内容讲完就走,作业改完我就发,进度赶完我就考,听没听懂,学没学懂是你自己的事。
手段单一,就着知识讲知识,就着内容抄内容,很少用挂图,投影,小黑板等教具,生硬灌输,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更谈不上教学民主,用80年代的方法灌输21世纪的学生,无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对教学的意见。
3、个别教师使用教材僵化捡到篮中都是菜,不知课改的任务之一还在于验证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在教材的使用上,要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要么一味迷信教材,结果面面俱到,个个重点;要么没吃透教材,歪曲教材的意图,结果教的面目全非,要么把握不住教材,尽想提高教材难度,阅读课上成讲读课,甚至有的教师上课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教案不能指导教学,只是用来应对领导的检查,或者教案搬家,拿下城市特级教师撰写的教案指导农村学校的教学,掐头取尾,根本没有自己根据学生实际、自己的实际写出一份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教案。
4、个别教师教学效益低下由于个别教师没有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还拘泥于或习惯于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没有吃透试验教材的精髓和教法,因而课堂教学效益还很低下。
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很不明显。
5、发展进度失衡全学区教师虽是整体推进,但发展很不平衡。
总体情况是中青年教师好于青年教师,组长、校长、骨干好于一般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激发兴趣学习,让课堂有琅琅的读书声,让课堂有好思的提问声,让课堂有你争我议的讨论声,大部分中年教师做的比较好,有些青年教师也基本能做到,但在有些青年教师的课上却感受不到课改的气息,吹不到课改的春风。
四、诚恳的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学校向导的事,更是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南,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任何一次改革举步艰难。
全体教师要做好舆论宣传,密切家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课改精神,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增强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校本培训是课改工作的关键,是课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力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陋弊,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吸收最新的东西,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是学生虔诚的欣赏者、赞美者,是学生真诚的倾听者,抚慰者,是学生睿智的启示者、鼓励者。
其次要把观念转变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结合起来。
把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把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心得体会,认真反思教学设计的实施,通过听课、评课等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让非专业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借鉴别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
教研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充分利用资源中心的设备,合理使用,让其发挥最大效益,收看电视课程,通过学生让课堂教学水平上台阶。
再次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研读新课程标准,熟透教材,最后要设计教材、开发教材、活化教材。
3、加强考评,提高效益新课程的评价,不是等着有什么文件来规定,如何评价,而且靠学校,教师自己探索、试验,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要以每个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起点,分析和评价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让尽量多的个体发挥出自己的志趣、潜能,并在尽量多的方向上寻找发展的机会,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智慧和思维挑战的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的教学;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才是发展的教学,才是开发创新精神的教学。
4、加强教研,提高能力⑴、开展好课题研究。
各级要做好课改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切实做到“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教学”要着重抓好如下课题的研究: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三是教材开发的研究(校本教材),四是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的研究,五是积极投身于开发活动课的研讨之中。
⑵、组织好示范观摩活动。
教导处要给教师提供一些优质课作为学习的样板,并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好研讨,认真进行案例分析。
听课评课的观念要改首先要有豁达的胸怀,其次要有研究的意识,第三要提高评课水平,要站在提高自己的角度来听课评课,从而使听课、评课风气有转变,教师有热情,活动有收效。
⑶、设计好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能否收到良好的效益,关键是教师,最终是教学。
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一个情景,增加一次体验,引发一个思路,得到一次感情,寻求多种思路,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获得一次成功。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努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更着重学生的人格,在浓厚的教学氛围里,在其乐融融的情景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创新和活力,让学生收获成功与喜悦。
⑷、树立好典型样板。
课改需要领头雁,需要发现和培养一批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让他们大胆实践,敢于实验,勇于扬弃。
尽一切可能为典型创设利于成长的环境,提供他们学习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⑸、建立好学生成长档案。
为课改学生建立多元化学习成长记录袋,收入学生平时表现、阶段进步、学习体验、最成功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得意的问题、最有创见的提问、最有个性化的回答等。
把凡是学生的作品和相关资料收集在一起,用以反应学生的成就、进步和努力。
还要为教师建立教学记录袋,收集教师的学习体会、课改论文、总结、教学设计、教后感,课改活动资料等,用以反映教师的课改实绩。
打开记录袋,就可看学生和教师在课改中一同成长的足迹。
⑹、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自我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先要确定组织,成立以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校本教研领头人,凝聚各方力量,切实增强合力,校长是课改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教师是课改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导主任是课改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改的参与者和体现者,其次要带好队伍,发挥区级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区级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第三要开展活动,每周四为“教研日”协作式备课,资源共享,校内外交流学习,“带着问题走出去,请人进来找问题”要求教师不仅上好一节考评课,上出一节精品课,还要对全校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的交流情况跟踪记录,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教研中,要指导教师学会反思,总结教学教研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发展提高的过程,就是出典型、出经验、出成果的过程。
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道德,需要我们负出艰辛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