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人机械效率【知识点一】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知识点二】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1)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2)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3) 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注意: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例1.一台起重机将3600N 的货物提高4m ,如果额外功是9600N ,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总功是___________,机 械效率是___________。
例2.利用一个动滑轮将重70N 的物体匀速提高6m ,设动滑轮重10N ,绳重和摩擦不计,则利用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是____________,总功是________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例3.如图1所示,用拉力F 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B .拉力F 做的功是有用功C .拉力F 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D .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4.如图2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所做的额外η W 有 用 W 总 =GhFS= 图1图2功分别为()A.80﹪800J B.80﹪1000JC.62.5﹪200J D.80﹪200J例5.某同学家新房装修时,在地面与窗台间放置一斜木板,将瓷砖沿木板从地面匀速拉上窗台。
如图3所示,已知窗台高3m,木板长5m,瓷砖重500N,沿斜面所用拉力400N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例6.如图4所示,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较长的杠杆,使重为36N的物体缓慢升高0.2m ,拉力大小F=16N,拉力移动的距离为0.5m.拉力所做的功为 J,有用功为 ?J,杠杆的机械效率为.课堂练习例1.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
(1)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F1,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次做的功.(3)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最大/最小/三次相等).例2.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4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3)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根据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N.(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的(填“正确”图3 图4 图9或“错误”).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知识点三】影响机械效率大小因素1、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2、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3、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经典例题】例1.如图13,两个滑轮组由每个质量都相同的滑轮组成,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若G1 = 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若G1 = 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若G1 = 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例2.如图14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1 = W2η1= η2B.W1 = W2η1< η2C.W1 < W2η1> η2D.W1 > W2η1< η2例3.如图15,滑轮重G1=G3<G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η3,比较下列机械效率η1η2,η1η3(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例4.如图16,取下2个钩码,,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例5.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17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F1 >?F2,η1 =?η2B.F1 >?F2,η1 >?η2C.F1 <?F2,η1 =?η2D.F1 <?F2,η1 >?η2【基础练习】1.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所18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F2 F1图13乙甲图14图15 图16图17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η甲=η乙,W甲=W乙B.η甲>η乙,W甲>W乙C.η甲<η乙,W甲<W乙D.η甲>η乙,W甲<W乙2.如图19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的重为20 N,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第一次把重为100 N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把重为200 N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A.η1 >?η2B.η1 <?η2C.η1 =?η2D.无法确定η1和?η2的关系3.如图20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拉动绳子的自由端。
若钩码G重为3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换成重为5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1(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B.F甲<F乙C.η甲<η乙D.η甲=η乙2.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2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图19图20FG甲乙图1图23.如图3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在10 s 内将重为100 N 的重物(包括桶)沿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提升了5m 。
若该动滑轮重10 N ,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了500 J 的功 B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了550 J 的功 C .提升过程中,绳的拉力F 做功的功率是50 W D .该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是100% 二.填空题1.小红家正在装修房子,她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搬运方案,帮助工人师傅将沙子.水泥等材料运到四楼阳台,四楼阳台到地面的距离为9米,若工人用500N 的力将重为800N 的材料提升到四楼阳台,她做的有用功是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2.如图8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 的物体,拉力F 的大小为30N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 ,则A 处的拉力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如图10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第2秒末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 做功是_________焦耳.三.实验题1.“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红用如上右图所示的外形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滑轮组,按图中顺序做了三次实 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实验次数 物重G/N物体上升的 距离h /cm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F /N弹簧测力计 上升的距离s /cm机械效率η1 3 10 1.6 30 62.5%23 10 2 30 50%33102.530图7图10图3图8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2)请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3)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4)她想继续研究物体重力对机械效率是否有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四.计算题1.如图14所示用滑轮匀速提起1200N的重物,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0W,绳子自由端的上升速度为2m/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多大?(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3)若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2400N的重物,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2.某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90N的拉力,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求:图14 (1)物体在10s内上升的距离.(2)物体受到的重力.(3)如图16所示,若改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用10N的拉力使物体仍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10s内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率.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