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行业用户分析一、食用油行业用户认知程度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度,是指食用油产品被用户认识知晓的程度。
食用油产品的认知度越高,说明对食用油知道的人越多,使用的人越多,对食用油的功能和规格等熟悉的人也越多,意味着食用油有一个比较好的用户基础。
食用油认知度的要素包括两个维度:广度和深度。
广度是指有多少人知道食用油。
深度则体现为若干了解的程度。
用户对食用油行业的认知广度情况良好,食用油行业的用户都知道食用油这种产品,但对于食用油行业的认知深度上一般。
二、食用油行业用户关注因素1.质量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服务质量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随着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竞争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对于食用油行业来说,质量将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
用户在购买食用油行业产品时会比较不同企业的产品的价格等因素,但产品质量是最关注的。
消费者不仅关心油品的质量,而且在一部分人群中十分关心油脂的营养价值。
在保健型特种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今天,国内各食用油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具有营养价值和健康卖点的产品。
但目前高端食用油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领导,主要是橄榄油以及高档天然植物油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2.价格食用油行业产品所需的原料成本对企业的成本影响较大,在目前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尤其是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同质化的产品,成本能否具有优势是企业能否在行业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成本具有优势,成为产品的定价策略以及市场开拓、盈利能力的增强的基础保障。
同时价格的高低也将影响到用户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的高低。
3.服务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产品本身是一方面,服务也成为用户关注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服务能够拉近用户和厂家的距离,良好的服务能够让用户产生亲切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也增大了潜在的销售力。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为了更精准了解食用油产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咨询对北京食用油产品消费者需求做了一次专项、深入的市场调研。
即集中定点市场调研方式,共访问食用油产品的消费者350人,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
食用油被选择比率的分析(1)消费者喜欢“金龙鱼”的原因消费者喜欢“金龙鱼”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6.5%;其次是口味和习惯,都各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7.3%;产品质量占9.6%;广告、价格和健康都各占5.8%。
可见品牌、口味和习惯是消费者喜欢吃金龙鱼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2)消费者喜欢“鲁花”的原因消费者喜欢吃鲁花食用油的首要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41.9%;其次是品牌,占22.6%;排在第三位的是消费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4%;产品质量占6.5%;价格、广告和健康都各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2%。
可见产品的口味、品牌和消费习惯这3 个方面是消费者喜欢吃鲁花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3)消费者喜欢“福临门”的原因调查数据表明,消费者喜欢吃福临门食用油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7.3%;其次是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5.0%;排在第三位的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8.8%;价格、质量和广告都各占 6.3%。
可见品牌、消费习惯和产品口味是消费者喜欢吃福临门食用油的主要原因。
总之,通过对金龙鱼、鲁花和福临门食用油前 3 个主要被选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喜欢吃金龙鱼品牌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6.5%;其次是口味和习惯,分别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7.3%。
消费者喜欢吃鲁花食用油的首要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41.9%;其次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2.6%;排在第三位的是消费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4%。
消费者喜欢吃福临门食用油的原因首先是品牌,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7.3%;其次是习惯,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5.0%;排在第三位的是产品的口味,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8.8%。
食用油下游行业分析一、食用油下游行业理论基础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次食用油价格上涨都成为媒体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食用油主要用于烹调食用,其直接下游主要为普通居民消费者,而居民食用油的消费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
理论上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的价格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在价格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内需求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当居民收入提高时,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也会随着增加,厂商为了满足社会的消费会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并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产品,最终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经济实现良性增长循环。
这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需要以合理的收入分配为前提,即一方面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工资的增长将变得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能过于平均,否则影响社会效率,经济增长不能持续。
所以较为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水平是提高国内需求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收入阶层的购买愿望不足,而低收入阶层的潜在消费需求因收入下降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收入差距扩大和两极分化引起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降低,造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也就是说,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由于自身边际倾向较低,需求饱和,难以持续增加消费之外,由于社会监督和反腐倡廉力度加大,税收制度完善等社会制度原因,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较高收入阶层不愿展现自己财富和过多消费,消费行为趋于谨慎。
而由于非法乱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及处于对社会治安的考虑,通过勤劳致富的高收入团体也不愿过多消费。
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民群体是低收入阶层的代表,虽然自身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其消费潜力较大,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自身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市场萎缩等原因无法将自身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
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趋于饱和,处于需求结构升级阶段,在新产品,新服务,新经济增长点到来之前,也很难有效提高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收入差距呈反方向变动,居民消费率持续下跌的同时,我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0.45,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态势。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内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却逐年减少,内需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造成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食用油下游行业增长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国内需求持续增加。
一方面,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2239.1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49112.6亿元,增长了66倍。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却从1978年的48.79%下降到2008年的35.32%,下降了38.14%,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大约为美国70.1%、日本52%、印度54.7%。
消费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内需匮乏,长期以来都是阻碍我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只有短期效应,并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价格水平相对稳定情况下,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主要因素,然而自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31上升到2008年的0.46,超过国际警戒0.4的水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水平长期较难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理顺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提高整体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内需不足的状况下才能真正发挥内需拉动经济作用。
三、食用油下游行业对食用油的需求情况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人均食用油消费小国。
据统计,2007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达2250万吨,而人均消费量仅为17.3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相当明显。
同时,2007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仅为890万吨,自给率仅40%。
这组数据呈现给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国的食用油还远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食用油,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还将逐年上升,到2015年,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000多万吨。
按照目前我国食用油的生产能力,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近2000万吨,而这需要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
在当前粮食供求偏紧的全球背景下,我国不可能再用耕地大规模发展油料生产,解决食用油问题必须另辟他径,从耕地转向山地、林地。
不仅如此,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作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的油茶,在我国年产茶油仅为27.7万吨,高档食用油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1公斤/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20公斤/年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橄榄油的消费量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健康、优质植物食用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未来的茶油市场将非常旺盛。
如果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年的标准,每年缺口将达250多万吨,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
另外,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进口中国原料制作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将成为一种趋势。
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分析,2006至2007粮食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2374万吨。
按照中国现有人口13亿人计算,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18公斤,接近世界平均20公斤的水平。
这一消费量超过了日本17公斤和韩国16公斤的人均消费水平。
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居民多吃菜籽油,北京、山东、福建等地居民多吃花生油,东北人大多吃大豆油,云南一些地区吃核桃油,部分农村地区以动物油为主,其中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约占总需求量的九成左右。
我国居民现在面临的,一方面是食用油摄入量严重超标,另一方面是有近六成的居民长期吃单一品种的食用油,这样的习惯必然造成膳食结构的失衡。
从价格来看,食用油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其传导机制如下:食用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影响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支出;另一方面,食用油价格上涨,将增加食品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的生产成本。
食用油价格上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受到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受到的影响大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与大多数行业,对于食用油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食用油下游行业的影响在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国际社会的目光始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身上,而低收入国家在本次危机中所遭受的打击往往遭到忽视。
相对于中高收入国家来说,低收入国家更易在中长期遭受到经济危机更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