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肥料学复习参考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参考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注:带*的为重点中的重点)*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狭义上的定义: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3.土壤粒级:根据单个土粒的当量粒径(假定土粒为圆球形的直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

*4.土壤质地: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5.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

6.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7.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8.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9.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

10.有机质转化: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11.土壤盐基饱和度(BSP):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12.土壤活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的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

*13.土壤潜性酸度:指土壤溶液中吸附的的H+、Al3+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4.土壤缓冲性:狭义:土壤抵抗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广义: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包括对氧化还原、污染物质、养分等。

指抗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15.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

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6.生理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阴离子比阳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阳离子过剩,生成相应碱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碱化。

这类肥料称为生理碱性肥料。

17.根外营养(叶面肥):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18.有机肥料:广义: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狭义: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农家肥)19.化学肥料:以矿物、空气、水为原料,经化学及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

20.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21.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23.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

24.*土水势: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25.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

*26.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期。

(或指植物生长最旺盛、吸收养分能力最强并形成产量的时期。

)27.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28.闭蓄固定:指磷酸盐被溶解度小的氧化铁胶膜包被起来而降低磷的有效性的现象,这种包被的磷酸盐被称为闭蓄态磷。

*29.磷的固定:土壤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等有效态磷转变为无效态磷的过程。

*30.钾的固定:指水溶性钾或交换性钾进入黏土矿物层间空穴转化成缓效性的过程。

二.论述题*1.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答:(1)供给作物营养物质(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3)减轻环境污染(4)改善作物产品品质(5)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及微量元素的养分有效性(6)缓和能源和资源紧张的矛盾(详见课本320页)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③生物:通过生物小循环作用于土壤的形成,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

④地形:(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⑤时间(年龄):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加深。

3.各级土粒特性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直径较小,山区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速效养分很少,吸持性很差,通透性极强。

砂粒: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等原生矿物,颗粒较粗,比表面较小,吸持性能较弱,矿质养分较低,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粒间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

粉粒:颗粒中次生矿物含量增加,石英含量减少。

比表面比砂粒大,吸持性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砂粒差。

粘粒:是化学风化的产物,矿物组成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表面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力均很强,矿质养分丰富,粒间孔隙小,通透性能差,粘粒多的土壤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4.砂土,壤土,粘土的肥力特点(1)砂土类质地特点: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多,粘粒少粒间空隙大。

肥力特点:通气性、透水性强,易耕作、蓄水弱,抗旱能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养分供应快、温变化快对植物生长影响:“发小苗不发老苗”(2)粘土类质地特点:孔隙小,多为极细的毛管孔隙。

肥力特点: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肥效缓慢,劲长),土温较稳定,温差小。

透水、透气性差,耕作困难,宜耕期短。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壤土类质地特点: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兼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农业土壤肥力特点:含水量适宜,耕性好,通透性好,相当的毛管孔隙。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种植各种植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5.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①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家畜粪便,绿肥,秸杆还田②掺砂掺粘、客土调剂(遍掺、条掺、点掺)③翻淤压砂、翻砂压淤④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出水口的调节)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2)动物、微生物残体:包括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8.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一.、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二.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9.简述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作用答:①营养库作用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③雨水涵养④起机械支撑作用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11.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1)土壤酸性的调节:土壤酸度过强(pH过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提高土壤pH。

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

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

(2)土壤碱性的调节:用石膏来改良,一般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等),碱性土壤则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

(3)无论在酸性或碱性土上,多施有机肥者有好处。

*12.不良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答:①增施有机肥料②掺砂掺粘、客土调剂③翻淤压砂、翻砂压淤④引洪放淤、引洪漫沙⑤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13.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答: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该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不可替代性或专一性)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如为植物体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直接性)14.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16+1):天然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氮N、磷P、钾K);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镍Ni)*15.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主要掌握N.P.K)一.氮的营养生理功能蛋白质的重要组分。

(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核酸的成分。

(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叶绿素的组分元素(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B6等)--辅酶的成分,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细胞分裂素)--生理活性物质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总而言之:氮对植物生命活动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氮被成为“生命元素”。

二.磷的营养生理功能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主要包括:核酸和核蛋白、磷脂、ATP、植素、辅酶等2、磷参与和影响植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1)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2)磷能促进氮素代谢(3)磷参与脂肪合成3、磷增强植物抗逆性(1)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机理)(2)增强作物对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缓冲性能)三.钾的营养生理功能1.促进酶的活化:在生物体内,钾作为60多种酶(包括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的活化剂,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

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3.改善能量代谢4.促进糖代谢(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5.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1)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2)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3)促进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6.增强作物的抗逆性7.钾对植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16.各种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一.氮缺乏(1)外观表现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补充:氮肥过多,群体太大,遇风倒伏;实例:玉米氮过量,成熟时缨为绿色二.磷缺乏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老叶开始)实例:“一株香”、“锅刷”,“玉米秃尖”补充:磷素过多,无效分蘖增加、早衰,造成锌、铁、锰的缺乏等三.钾缺乏: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实例: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四.钙缺乏:甘蓝、莴苣和白菜出现叶焦病和干烧心;番茄、辣椒和西瓜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陷病和水心病;五.铁缺乏:果树“黄叶病”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六.硼缺乏: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腐心病”等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七.锰缺乏: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八.铜缺乏:不结实或只有秕粒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九.锌缺乏: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十.钼缺乏: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17.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施肥)答:略(详见课本)涉及到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测土施肥法及化肥与有机肥相配合原则等知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