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优秀教学设计

1
人教 A 版——选修 2-2
【教学过程】
一、 课堂练习(提前印发给学生)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解决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构造函数 求
求导 求
回顾定义,明确方 法。
学生自主 完成。
求极值、最值 求问题的解
2、曲线 y 2x ln x 在 x e 处的切线方程为 3、函数 y x 1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y

1 (ln
ln x x)2
(e, )
(0,1) , (1, e)
图像
三、典型例题
【例 1】 【2014 年高考全国 1 卷理数】
设函数 f ( x) a ex ln x b ex1 ,曲线 y f ( x) 在点 (1, f (1)) 处的切线方程为 x
y e(x 1) 2 .
原函数 y xex
y ex x
y

x
y x ln x
定义域
2
人教 A 版——选修 2-2
导函数 增区间 减区间
图像
教师:小组演示,老师提出问题,注重细节的挖掘,以下面这几个函数为例:
原函数
y xex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定义域 导函数 增区间 减区间
5、函数 y xex 的零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6、若不等式 ax ln x 0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 e
,

B. e,
C. 1 , e
D. , 1 e
2、熟练掌握简单复 合函数的求导,并能 根据导函数画出原函 数图像,深化对导数 的理解。
人教 A 版——选修 2-2
§1.3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 A 版选修 2-2 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性、
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本节课是在前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 成立问题。这个问题属于高考压轴题的范畴,本节主要从“套路”和“模型”的角度出发,体现导 数的工具性特征。 【学情分析】
R y (x 1)ex
(1, ) (, 1)
图像
教师:再看一个例子
原函数
y ex x
师: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如最
高(低)点,极值点等以及图
像的走势等等。 问题 1:图像有哪里关键点? 问题 2:图像向左与向右的走 势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 问题 3:图像向左会不会穿过
x 轴?
(1)求 a, b 的值;
(2)证明 f ( x) 1 .
4
人教 A 版——选修 2-2
设计意图:含指数与对数的函数是高考考察的热点内容,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尝试。通过 以上几个简单函数模型的组合可以生成很多类型,下面通过还原,让学生体会这种“套路”
师:经过前面的练习,第一问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不难得到 a 1, b 2 ,所以第二问变成
学生已经学习了导数的基础知识,知道了一些解题的基本思路,但如何利用导数来解决一些较 难的问题,完成对压轴题的“破冰”,学生还是无能为力,这是本节课的困难,需要进行不断的引 导与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2)能够利用导数作图,反之可以利用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导数作为一种工具,是高中数学诸多知识的一个交汇点。通过教师思路上的引导,小组合作探 究,能让学生从诸多条件中抽丝剥茧,发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利用“套路”和“模型”来研究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教学难点】 (1)基本模型的熟悉与应用;(2)问题如何转化成“模型”来处理。 【课时设计】 两个课时,其中一个 0.5 个课时完成课堂练习,1.5 个课时完成后面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练、评、讲的教学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多媒体投影仪辅助教学。
生: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导, 让学生知道遇到这 类问题要从哪些方 面入手,明确问题 的研究方向,为以 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并提出渐近线的概念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定义域 导函数
{x | x 0}
y

(x
1)ex x2
师问 1:这个函数与前面一个 这类函数一般很少
函数有什么不同?
二、列表比较常考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完成)
教师:通过以上 5 个题目我们发现,含对数指数的复合函数出现的频率很高,事实上在高考中 考查的也很频繁,下面我们对这几类函数进行单独研究,后期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下表,小组内部讨论结论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针对高考的热点问题进行练习,先追根溯源,找到构成问题的“基本元素”,再由 简到繁,引导学生体会解题思路,有意识去提炼总结,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研究左边的半支,
师问 2:这个函数有几条渐近 主要还是研究右边
3
人教 A 版——选修 2-2
增区间
(1, )
线?
减区间
(0,1) , (, 0)
图像
后面的几个函数表达如下:(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演示如下)
原函数
y

x ex
y x ln x
y ln x x
定义域
R
(0, )
导函数 增区间 减区间
y

1 ex
x
(,1)
(1, )
y ln x 1
(1 , ) e
1 (0, )
e
y

1
ln x2
x
(0, e)
(e, )
的半支。但对于导 数的正负与原函数 的正负结合起来才 会对渐近线的概念 有更深的理解,避 免图像“过界”, 提高图像的准确 性。
y x ln x
ln x 4、函数 y ex 2x 的极小值点为( )
x
A. 1 B. e 2
C. (1, e 2) D. (1, e)
. 左边 5 个题均是导数 学生自主 应用中的基础题型, 完成,并
. 练习的目的如下: 总结求解
1、巩固求解切线、 步骤,注
单调区间、极值点、 意事项。
零点的一般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