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

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山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837.7826738.4824610.8121574.7221402.0120551.7219576.8317811.04地区内蒙古辽宁重庆广西湖南河北云南河南湖北陕西安徽宁夏江西吉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849.1915761.3815748.6715451.4815084.3114718.2514423.9314371.5614367.4814128.7614085.7414024.714021.5414006.27地区山西四川海南西藏贵州青海黑龙江新疆甘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996.5513839.413750.8513544.4112862.5312691.8512565.9812257.5211929.78数据来自知网《中国统计年鉴2010》1.3 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现状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股的公务员考试浪潮(见图2),究其原因,主要是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所致。

图2 200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形势汇总表年份职位数招录人数审核通过参考人数最终比例2003 5400 5475 12.5万87609 16:012004 4036 7572 18.2万12万15:012005 5456 8271 31万29万35:01:002006 6053 10282 54万50万48.6:12007 6361 12724 74万53.5万42:01:002008 6691 13787 80万64万46:01:002009 7556 13566 105.2万77.5万(阅卷71万)58:01:002010 9275 15526(实际14391)144.3万人 92.7万59:01:002011 9763 16207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及危害收入分配的不公,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收入差距扩大造成奢侈品进口增加收入差距对奢侈品进口的作用显著大于必需品,奢侈品进口的比例随收入差距扩大而升高,如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了奢侈品消费增加,这意味着少数的富裕人群用大量的财富进行奢侈性消费,而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却没有能力进行消费,弱化了整体消费能力。

(2)居民购买力过低,难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与启动内需一定程度上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取决于居民的购买力,购买力走低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跟着走低[2]。

扩大农村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扩大农村消费力的前提是扩大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

(3)地方资源配置失衡收入差距大的地方资源配置失衡,不同地区的教育投入不均匀,人力资本水平参差不齐。

照此趋势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还会愈加扩大[3]。

(4)诱发犯罪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失业率加大等会引起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滋长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民众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扭曲民众的心理,失去理智的民众容易做出过激的举动,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是流血事件。

(5)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不足不是指社会总购买的绝对低下,而是指社会总购买的相对低下,是指相对于社会总供给来说社会需求不足,也就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4]。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最显著后果就是财富的过度集中,而财富的过度集中则意味着大部分人没有消费能力,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形成恶性循环,综合国力大幅度下滑,在当前极端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国的衰落,其后果极其严重。

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经查阅大量文献,各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类:3.1 理论方面的偏差中国目前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及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了中国国情与当前国际环境等诸多要素的社会主义,史无前例,故整个发展过程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发展理念上难免会出现偏差。

理论上的偏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为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从一定程度来看,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能使员工积极奋进,从而提高总体生产效率。

但就目前现状看,扩大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反而开始降低。

根本在于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造成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对立情绪,低收入者因此产生不公平感,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积极性。

另外一些高收入者以权谋私,侵吞公款而取得高收入,只会引起低收入者的一致反感,势必对生产效率造成极大的危害。

(2)完善市场就能解决分配不公平。

健全的市场机制可以更好的配置资源,但市场实行经济已经拉大收入水平的差距。

美国是世界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年拉大。

(3)经济增长就能消除收入分配差距。

3.2 实践方面的原因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实践原因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分配制度不合理。

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后对国家补偿低,与此同时高额利润转化为高管收入,从而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2)国家的允许和放任。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过:“如果没有社会的积极配合,少数资本家要独占利益,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事。

”国家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个人先富起来。

但是,在资源机会分配不平等的基础上实施先富,由此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3)国家对后富的帮助缺乏积极行动。

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分配格局,导致国家后期受困于强势利益集团,垄断行业收入大大超过往年平均收入。

(4)国家对富人无政策上或制度上限制。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不够完善。

个人所得税所需要的征管条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从税务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征管力度,严格征收管理。

除个人所得税外,中国还没有建立针对个人财产存量及其转移进行调节的收益类税种,比如不动产税、遗产与赠予税。

富人很少交个人所得税,对慈善事业缺乏热心,独占社会利益。

(5)财富垄断,缺乏经济流动性。

我国阶层流动具有以下特点: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各社会群体间流动比较频繁。

一批又一批原来经济地位低下、生活十分贫苦的甚至是社会边缘群体,在市场经营中赚了很多钱成为富有阶层的成员,但现今财富却大多流向社会上层。

(6)城乡居民人力资本存在较大差异。

城乡居民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决定了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方面上的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个人收入与个人的能力成正相关。

(7)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但这种制度在后来的市场体制条件下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8)行业壁垒。

中国虽每年都有大量劳动力跨行业流动,但流动性极差,导致大量劳动力无法有所提高[5]。

牢固的行业壁垒是限制了大部分劳动能力低的劳动主体就业方向及上岗率。

(9) 市场要素。

我国各行业中收入水平所以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就是各种要素流动性差, 特别是城市里的劳动力由于制度、技术、观念上的影响, 行业、职业间的流动性很差[6]。

(10)资本雇佣劳动。

公有制实行国家代理制,一部分社会成员占有资本,另一部分则成为劳动者。

私有体制改革允许私有制存在并发展,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前提条件。

随着企业的改革,这种生产关系体现为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1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体制需要。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建立在城乡二元隔离基础上的,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

城市实行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居民享有较高程度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则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其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7]。

4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解决措施收入分配差异过大具有较大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繁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互相协调:4.1 政府方面(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整顿不合理收入, 积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政府指导思想“一体化”。

政府在解决“效率”与“稳定”时,往往忽视了“平等”。

指导思想上的“一体化”,要求政府的政策不应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3)限制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现状,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

通过法律、道德、政策的力量限制两极分化,政府应加强税收征管,同时鼓励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4)提高劳力输出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5)干涉工资制定程序。

通过工资谈判和调整劳资关系时对工资制定程序干预。

劳资双方可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分配水平及形式。

(6)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接受就业、工资、教育、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机会不均等。

以维护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中心,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新格局。

针对特困居民,完善低保制度,提高低保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医疗和住房保障制度,扩大救助范围。

以实现管理服务社会化为中心,建立救助管理机构。

以继续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为重点,建立养老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体系。

4.2 企业方面(1)改革不公平的产权制度建立联合产权制度。

赋予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平等地位。

给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而这股权的获取必须由人力资本转化而来。

管理者所拥有的物质资本以他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质量,服务年限及所做的贡献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