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四册问答题材料题汇总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作出了哪些努力来挽救革命?这些努力有何意义?答:挽救革命:①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搞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③发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④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中共是怎样找到这条革命道路的?答:(1)正确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1927年,中共为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先后遭到失败。
这说明中共所坚持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行不通。
“八七”会义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四军开展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各地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
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共要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得到了翻身农民的大力支持。
红军执行正确的作战方针,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因和扩大。
3、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长征胜利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答:(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较大。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近转迫转移。
(2)困难:敌人围堵截;物质紧缺,生活困难;自然条件恶劣(山高水险,雪山草地,气候寒冷)。
(3)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4)传统教育:艰苦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方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4、概述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随着时局的重大变化所采取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组织了三大起义,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红色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是怎样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答:①“九·一八”事迹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提出把日本帝国主义逐出中国。
②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④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⑤中国共产党派代表积极促进西安事迹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船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若答统战建立还须回答:⑥七七事迹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抗日:⑦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两党全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和行动各是什么?答:重大变化:①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入”事变,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迹,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惩的民族危机,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
全面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也有所发展。
③1935年中共正式提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
④由于日本的势力损害了四大家庭和英、美在华的利益,更由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压力,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准务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抗战。
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7月全国抗战开始。
主要矛盾变化:由中国人民同南京国民政府的矛盾转化为中日民族矛盾,即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态度和行动: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抵抗,发表抗日通电,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拭抗日,派赵一曼到东北组织流动队打击日军;②民众:抗身抗日求亡运动;③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十九路军上海抗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④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实行不抵抗政策,与日本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
7、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分析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答:抗日战争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
胜利原因:①建立了中共昌导的国共两党全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总方针;③国民党政局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方针,对牵制日军起了作用;④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根据地,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国际友人支援,对抗战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睡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国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8、抗战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及对中国政局造成的影响。
答:(1)变化:日本侵略者改变侵略方针,对国民党停止了规模军事进攻,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以巩固它的后方。
(2)变化原因: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次源紧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严重威胁着知人后方。
(3)影响:一是中民党亲日派江精卫投降,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政权;二是国民党新英美派的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三是日伪军的封锁进攻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异常困难时期;四是日军“以战养战”,对沦陷区大肆掠夺,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9、抗日战初期国共两党实行的抗战路线分别是什么?请分析两党之所以实行不同抗战路线原因,结果怎样?答: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发动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则是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共同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也叫人民战争路线。
原因:这是由两党的性质决定的。
国民党及某政府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害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壮大力量,日后会威胁其统治,所以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所以坚定地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丧失地,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地沦丧;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建立一个个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10、简述抗战中中共军事上作出的贡献。
答:①抗战一开始:党就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军事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在胜利,增强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
③党领导敌后军民粉碎敌人无数次的“扫荡”,进行“地道战”、“地雷战”等作战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④1944开始,根据地军民展开发局部反攻,为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总之,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1、抗战相持阶段,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在沦陷区是怎样进行残暴统治和经济掠夺的?答:(1)政治上:以华制华。
(2)军事上: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为辅,对共产党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和“三光政策”。
(3)思想上:奴化政策。
(4)残暴统治: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用刺刀维护其殖民统治。
a建立起宪兵、警察、法院、监狱等镇压中国人民的机构。
b建立各级伪政权和伪军,把沦陷区人民编成保甲,清查户口,发“良民证”,进行严密的控制。
c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石井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经济掠夺:a抢动银行的黄金和现款,建立银行,滥发纸币,大量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
b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资源,以实行其以战养战的重要目标。
c根据“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殖民主义方针,日本帝国主义特别加紧对中国土地和农产品的掠夺,还大量掠夺劳动力。
12、举一近代史上日本制造的血案及事变,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答:①1894年旅顺大屠杀;1928年济南惨案,黄姑屯事件;1937年南京大屠杀。
②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化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感想:①不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②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增强综合国力;③加强历史知道学习,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13、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是哪几年?形成原因是什么?中共为克服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答:(1)最困难时期是1941——1942年;(2)原因:a、抗战相对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方针,重点戟根据地;b日伪军大举进攻根据地;c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包围根据地。
(3)①政治上: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调动一切抗日的阶段和阶层的积极性;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同时,广泛掀起了在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思想上:中共开展了普遍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4、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什么?简述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及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1)两次战争是甲午中甲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甲午中目战争清政府最后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激起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3)中国人民在1945年9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