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第一章 走进化学科学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3课时)
2.学情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质量分数,知道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3、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4、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

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教学方法
对比方法、小组实验、讨论法
6、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简单计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实验探究、与问题探究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例如通过医院的化验单让学生自己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会用溶液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浓度的方便。

总之,本节课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小组实验、对比等方式来落实基本知识点,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容量瓶,对实验的过程比较陌生,所以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教师讲解较多,学生自主设计的内容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