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两面针公司会计造假一.公司背景、简介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56年经公私合营组成“柳州市肥皂厂”;1963年肥皂厂更名为“柳州市日用化工厂”;1978年其牙膏车间分离,单独组建“柳州市牙膏厂”;1980年新厂建成;199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4年成为行业内首家挂牌上市的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山清水秀的城市柳州。
公司在江苏扬州投资新建了酒店用品公司,并在广西融水兴建了竹木制品厂以及南药GAP种植基地,2005年全额收购与重组了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产业为: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物药、纸制品、酒店用品、竹木制品;此外公司还从事资本经营和房地产业务。
公司现有员工近2000人,2005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
公司的主导产品“两面针中药牙膏”为中国名牌产品,并被认定为“国家质量标准示范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两面针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两面针”为“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
公司拥有年产牙膏6亿支、香皂1.5亿块的生产能力。
投资1.23亿元的新型洁齿膏工程已经竣工,公司牙膏生产的投料、制膏、灌装等工艺及设备已稳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公司下属的亿康药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的GMP认证,拥有先进而配套的制药工艺与设备,可生产高质量的150个国药准字号的中、西药,其中苍鹅鼻炎片等十一种著名药物公司独家拥有知识产权。
公司产品畅销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并远销北美、西欧、南亚、非洲等国。
二.案例分析造假手段:两面针在2003至2005年连续3年通过虚假销售、将本应计入营业收入费用的广告费用挂账在预付账款上、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方式的手法,分别虚增利润88516088.00元,93713487.10元和58326200.70元。
其中,2003年,两面针虚增利润合计8000余万元,账面当年实际亏损。
两面针的上市时间是在2004年1月30日,也就是说,当时的两面针并不具备“连续3年盈利”的上市资格。
而在骗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之后,两面针在2004年、2005年又先后虚增利润9000余万元、5000余万元。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频频被两面针用来粉饰业绩的“广告费用”,又出现在其7月20日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之中。
该公告称,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核算,预计公司2010年上半年度业绩将亏损9000千余万元。
而原因则归咎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公司加大了广告费用的投入”。
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1999年8月,两面针作为发起人参股中信证券(600030),共持有中信证券9500万股,投资成本1.52亿元,折合每股1.60元。
从2000年开始,参股中信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就成为两面针利润构成中最主要部分之一。
2004年11月11日,两面针公告称,公司于2004年11月9日与上海诗玛尔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海诗玛尔")签署了关于出售中信证券4000万股股权的转让协议。
此次股权出售价格以经审计的中信证券截止2004年6月30日的净资产值为参考,经交易双方协商后,转让价格确定为2.20元/股,转让价款总额为8800万元。
上海诗玛尔成立之初,股东共有3家,其中,两面针出资450万元持股45%,诗玛尔家居出资300万元持股30%,湖北侨丰商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侨丰商贸")出资250万元,持股25%。
而就在两面针与上海诗玛尔签署出售中信证券股权后的第二天,即2004年11月10日,两面针就将其持有的上海诗玛尔股权中的21%转让给侨丰商贸,转让价格为210万元,侨丰商贸也因此以46%的持股成为上海诗玛尔的第一大股东。
2005年8 月,中信证券完成股改,在向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后,上海诗玛尔持有的4000万股中信证券下降至3731万股,再扣除为中信证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的 57.7万股后,上海诗玛尔还持有中信证券3673.3万股。
这部分股份在2006年8月15日就可以上市流通,若按2006年8月15日可以流通时的收盘价格12.80元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4.70亿元,若两面针当初不转让这部分股权,公司获益将达到4.06亿元。
或许两面针的管理层会以决策上的失误来搪塞上述卖掉中信证券股权以及卖掉上海诗玛尔股权的行为,但此后的又一次股权交易,却彻底地证明了无论是出售中信证券股权,还是卖掉上海诗玛尔股权都绝非只是普通的决策失误,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资本运作。
两面针2005年年报显示,2005年11月23日,两面针向深圳市盈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盈丰")转让其持有的上海诗玛尔剩余的24%股权,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实际出售金额240万元。
而此时,中信证券早已完成了股改,上海诗玛尔持有的中信证券上市流通指日可待,中信证券股权已经大幅度增值,上海诗玛尔的股权无疑也因此大幅度的增值,但两面针却仅以该资产的账面值240万元将其出售给深圳盈丰,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利润转移。
两面针的预付账款不断增加。
2003年年初时为6235.98万元,2003年年末,由于预付给柳州达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达美实业")的采购货物款增加3472.47万元,公司的预付账款增加至1.11亿元,而截至2006年6月30日,两面针的预付账款已达1.54亿元。
2003年两面针向达美实业采购货物的金额为52.43万元;2004年向达美实业采购货物94.87万元;2005年向达美实业采购货物166.7万元;2006年1-6月向达美实业采购货物金额为3.54万元,3年半的时间内两面针累计向达美实业采购货物的金额仅有317.54万元,而两面针居然向其支付了6335.23万元的预付账款,这种情况十分令人不解。
两面针的资金不仅以预付账款的形式流向达美实业,2004年和2005年两面针还分别为达美实业代垫工资及奖金等651.04万元和76.98万元。
为何两面针向达美实业采购的货物极少,却将6335.23万元的资金预付给达美实业,同时连达美实业的工资及奖金也要两面针来垫付呢?资料显示,达美实业的股东正是两面针的管理层。
虚假销售:2月23日,嘉陵区工商局李渡工商所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市面上销售的“两面针”中药牙膏,外包装盒上标注“强效针对口腔五大问题:牙龈炎、牙龈出血、牙痛、牙周炎、牙本质过敏”、“具有抑菌、防蛀、镇痛、消炎、止血等多方面作用”、“强效配方与现代方法浓缩的多种中草药精华,可以抑制牙本质过敏、牙周炎、牙龈出血、牙痛”、“全国牙防组唯一认证”等字样。
执法人员调查发现,两面针公司不能出示全国牙防组唯一认证的书面材料,并查明全国牙防组认证的中草药牙膏并非两面针公司一家;该公司不能出示有关质检部门出据的权威报告,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的实验报告也只说明两面针牙膏对抗炎、镇痛、抑菌有一定的作用,而不能够证明其它。
广西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一案,已经该局调查终结。
根据相关规定,该局发出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责令两面针公司立即停止虚假宣传、消除影响,并处罚款2万元。
两面针(600249)曾在06年报中公布过重大财务造假事实:会计差错更正:本年度发现公司以前年度存在虚计主营业务利润的情况,该事项导致以前年度虚增销售利润64,678,521.14元,因多计缴增值税销项税额造成损失17,392,983.92元。
在编制2005年度和2006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减少2005年年初未分配利润82,071,505.06元,相应减少2005年留存收益82,071,505.06元,该事项影响的虚挂债权债务项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2、本年度发现公司以前年度存在广告费支出挂账而未及时计入损益的情况,在编制2005年度和2006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其中2004年度末累计挂账金额138,580,847.91元调整2005年年初未分配利润;2005年度新增挂账金额44,684,400.69元,计入2005年度营业费用;由于上述调整后2005年度实际为亏损,将原计提的盈余公积907,907.87元予以冲回。
即该项更正减少2005年年初未分配利润138,580,847.91元,减少2005年当期净利润44,684,400.69元,减少2005年年末留存收益183,265,248.60元,该事项影响的虚挂债权债务项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两面针2003~2005年连续三年虚增利润如下表:三两面针会计造假受罚情况2010年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 21号,宣告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的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面针)以及9名负有责任的公司董事以上的高管进行了处罚。
基于两面针的上述虚增利润违法事实,中国证监会认定两面升违反了199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原《证券法》)第五十九条“公司公告的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上市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和第六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构成了原《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所迷的“未按照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行为和原《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所述的“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霉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行为,时两面针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兼财务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对其中一名时任董事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对负有责任的时任董事兼董事会秘书以及其他五名董事分别给予警告并各处以3万元罚款。
从认定的虚增利润的违法性质来看,两面针的违法性质可谓相当严重:两面针于2004年才正式上市,如果2003年不虚增利润,就根本不符合上市条件,这是明显的欺诈上市行为;如果2004年、2005年不虚增利润,两面针将面临ST(特别处理)甚至退市预警。
但从上述处罚结果来看,两面针受罚程度可谓相当轻:行政上仅给予警告处罚,经济上仅对上市公司罚款60万元,对相关的责任人员仅处3万元~30万元的罚款,对公司涉嫌欺诈上市的罪责却只字未提,对未能通过审计发现两面针虚增利润行为的时任审计单位——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更没有做任何处罚,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有避重就轻、处罚力度过轻之嫌。
案例启示1、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成本,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对于公司财务报告造假的行为,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法律责任上存在重行政,刑事责任而轻民事责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