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起跑后加速跑身体素质训练》单元教学计划
短跑《起跑后加速跑身体素质训练》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制,同时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情境带动教学,以内容来感染学生、以语言来调动学生。
通过学习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择的学习内容为初中七年级短跑《起跑后加速跑身体素质训练》。
三、教材分析
1.本次课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初一年级上学期短跑《起跑后加速跑身体素质训练》,起跑后加速跑有三个关键因素即步频、步幅和重心。
起跑后身体前倾较大,频率快,步长逐渐增加,在跑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由低到高逐渐变化。
2.本节课的内容为短跑《起跑后加速跑身体素质训练》即身体素质训练为主要内容,围绕步频、步幅、身体重心三个方面来安排素质训练。
3.短跑的教学内容重复练习内容较多,相对单调,因此在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了敏捷梯进行辅助,设置不同的训练手段有效的解决了练习单调枯燥的问题。
4.所有的教学过程时刻强调重心、步频和步幅的问题。
四、学情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由小学刚步入中学,是发展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时期。
2.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练习,对田径技术动作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技术动作掌握低。
3.身体生长发育特点: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不高,力量素质增长缓慢,应大量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
②灵敏素质、速度素质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较弱。
4.心理特征: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持久程度不高,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臂的快速摆动配合脚步的快速蹬地,手脚协调配合。
难点:身体重心由低到高的变化。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游戏法、讲解示范法、语言激励法、指导纠错法、小组竞赛法等
学法:模仿练习法、小组学练、互评法、个人展示法等。
七、教学组织形式与过程
1.课堂常规:整队检查全班出勤率和服装。
2.提出课堂要求:1.在本节课中服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2.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
3.认真完成练习并体会运动的乐趣。
3.提出本节课上课内容,并指出今天这节课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提高起跑后加速跑的快速蹬摆的能力,体会身体重心由低逐步到高的过程。
4.抱团游戏:全体学生成一路纵队慢跑,进行抱团游戏。
5.徒手操:①头部运动,②肩部运动,③体转运动,④弓步压腿,⑤膝关节环绕,⑥腕关节运动。
6.原地辅助练习:①原地摆臂练习:快摆低重心,慢摆高重心,②左右跳③原地快速蹬地摆臂练习,④俯卧支撑+原地快速蹬地摆臂练习。
(强调准备动作重心要低)
7.让学生靠拢原地向后转,就场地进行第一个练习的完整示范,后坐慢动作示范,要求:①每个到起跑线的同学做好准备姿势,②练习时蹬地有力摆臂有力,手脚协调配合,步频快,步幅由小逐渐变大,重心由低变高。
8.组织学生练习第一个内容:左右跳+进行间快速蹬地摆臂练习+加速跑。
每位同学练习完一组后排好队等待。
提出解决踩到梯子的办法,行进间保持低重心小步频。
9.老师展示示范第二个练习内容,再次强调练习过程紧抓重难点。
10.组织学生练习第二个内容:原地快速蹬地摆臂练习+行进间快速蹬地摆臂练习+加速跑。
练习过程继续强调重难点。
11. .组织学生练习第一个内容:俯卧支撑+行进间快速蹬地摆臂练习+加速跑。
练习过程强调蹬地、摆臂问题、步幅问题,重心变化问题。
12.请同学出来展示今天练习的技术动作,请同学们从蹬摆动作、步幅以及身体重心的变化进行评价。
13.组织同学们进行迎面接力。
14.集合,放松肌肉。
15小结:问:今天我们这节课练习的所有内容为的是什么?今天这节课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提高起跑后加速跑的快速蹬摆的能力,体会身体重心由低逐步到高的过程。
八、场地、器材
场地需要田径场一个,敏捷梯7组,接力棒3根,标志物4个。
九、预期达成的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通过什么练习能够提高自己起跑后加速跑的能力,并运用不同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体健康。
在短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并能够体现在自己的锻炼、生活与学习中。
反思:
本课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突出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能抓住学生学习需求,采用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学生能较好的接受与运用,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小组练习,评价,展示等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本节课学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起跑后加速跑的技能,通过本课的学练,学生一定有很好的成功体验。
我的体会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分析教材重难点,通过运用对教材的学习,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能力。
指导老师评价:
本节课主要器械是敏捷梯,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多种教学组合,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课中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通过游戏与各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好胜的一面。
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
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