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10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10PPT课件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只是中华建筑璀璨明珠中的一颗,和 它齐名的还有位于湖南省北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 化古城岳阳的岳阳楼、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之滨的 腾王阁以及位于山东烟台的蓬莱阁,请大家在课 后利用各种媒介去了解和这些建筑相关的文化知 识,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 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 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 赋。
诗词中的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岳阳楼
腾王阁
蓬莱阁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腾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 王阁序》而著名。
蓬 莱 阁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瀛州是海中 的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 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 此。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白楼
云 黄 鹤
的 命
图名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公孙权下令 “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 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 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 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 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全唐诗》中收录 了他42首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诗在唐朝描写景物的诗里,的 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
诗词中的黄鹤楼
▲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 醉不知。”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
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 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 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 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 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 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 波,真使人发愁啊!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物是 人非的感慨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 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 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 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又是对 仗工整的千古名句。)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 只觉得眼前的汉江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 生思乡之愁。 (本句点题。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表现 出来,怀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了人生失意和 思乡之情。).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小结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 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 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 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 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 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情味悠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