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城市面貌虽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所造成的城市压力远远超过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失调,在这些严重的环境压力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续而开始了对“生态”的追求。
致力于打造“世界田园城市”的成都应该是生态化城市,是环境优美的空间,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
同时,建设生态城市是我们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
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园林城市。
因此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创建园林城市,发展城市生态园林和加强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是推进和加快成都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由美国环境艺术家贝特西.达蒙Besty Damon 倡导主持设计;设计师Magie Rulldick 进行景观设计;中、美、韩三国专家共同设计完成的成都市活水公园应运而生。
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中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从1997年春天活水公园破土动工,到工程初步完成,总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
从理念的提出到活水公园竣工供游人游憩参观,活水公园自始自终受到国内外超乎寻常的关注。
无论是民间旅游团还是官方考察团,或者是外地新闻记者莅临成都,必参观府南河,必到活水公园去感受独特的景观创意。
都府河南岸有座新奇别致的活水公园,据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二、调查目的1、了解活水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典范的内涵及获得众多设计奖项与名誉的真正可取之处;2、了解活水公园功能分区并进行游览路线设计;3、了解活水公园水循环设计原理、府南河河水进入活水公园的进水口及活水公园的净化水流入府南河的出水口设计及其设计合理性、各个净化池出水和进水口及其进出水的方式、水泵位置安排的合理性;4、了解活水公园的作为生态公园的生态效益及其所需成本;5、了解活水公园的美感设计:净化池形态的设计、植物形态搭配等。
6、了解活水公园科普馆的建筑设计特点,及其优缺点;7、了解活水公园与府南河之间的河岸处理,亲水性设计。
三、调查对像描述成都活水公园座落在一号桥府河南岸的东侧,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它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为一体,包括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模拟自然森林群落、环境教育中心等设施。
活水公园的水日流量可达300立方米,流经公园的府河水,经多重净化后,由浊变清重新流入府河。
它日复一日地向人们演示着污水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展示着自然界修复伤痕的伟大力量。
成都活水公园于1997年春天破土动工兴建。
建成以来,举世瞩目,名噪一时,对人们环境生态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许多大城市纷纷效仿,在城市景观中修建类似的人工湿地,在美化市容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
成都活水公园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赏,因而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
成都活水公园是成都市人民注重环保的标志,是成都市人民的骄傲。
成都活水公园沿府河岸修建,由东向西,迤逦蜿蜒,长约1000米。
从公园内的俯瞰图来看,其形状极像一条鱼,鱼眼就是厌氧池,鱼嘴就在水车前面洼地那几丛芦苇的所在处。
不过身处园中是看不出来的。
从府河北岸眺望活水公园,园内植被茂密,树木葱茏,倒影在河中,景色秀丽;电视塔高耸入云,高楼大厦,重重叠叠。
活水公园给城市注入了田园的美丽风光。
四、调查内容1、活水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典范的内涵及获得众多设计奖项与名誉的真正可取之处;2、活水公园功能分区并进行游览路线设计;3、活水公园水循环设计原理、府南河河水进入活水公园的进水口及活水公园的净化水流入府南河的出水口设计及其设计合理性、各个净化池出水和进水口及其进出水的方式、水泵位置安排的合理性;4、活水公园的作为生态公园的生态效益及其所需成本;5、活水公园的美感设计:净化池形态的设计、植物形态搭配等。
6、活水公园科普馆的建筑设计特点,及其优缺点;7、活水公园与府南河之间的河岸处理,亲水性设计。
五、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实地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是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特征:(1)、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认识活动;(2)、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现场调查;(3)、调查手段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以及延伸物;(4)、观察到的是被调查者的外显行为。
在进行实地考察前,由指导老师进行成都市活水公园考察各事项的讲解,让大家大致有个了解,同时印发《2012年3月19日成都市活水公园考察注意事项》包括安全措施、考察任务、考察报告填写要求等内容。
在与成都市活水公园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商讨好相关事宜后,由指导老师邹宏玉带队包车前往成都市活水公园。
到达目的地后进行小组分组,进行不同的分工,针对不同的调查任务进行不同的分工,主要以观察与记录为主。
六、调查时间2012年3月19日七、调查结果7.1 活水公园作为典范的可取之处旨在通过展示河水的自然净化过程,唤起人们对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关注与保护的成都活水公园城市人工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到今天无疑是取得巨大的成功。
成都活水公园所获得的“优秀水岸奖”以及“国际环境设计奖”等荣誉即是明证,在此,通过这次调查,在对成都活水公园设计进行分析的同时指出以下几点可取之处:(1)、外型设计因势利导;(2)、构思突出地域文化;(3)、功能设计维护生态多样性;(4)、细节处理体现生态学原理;(5)、保护工作公众参与。
同时活水公园的维护工作很好的融入到其周边社区的人群中,这对于一个城市生态公园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7.2 功能分区及游览路线设计7.2.1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分为水净化设施展示区、环境教育区、休闲观光区等三个大区,具体功能分区见图7-2-1-1与图7-2-1-2。
图7-2-1-1 活水公园功能分区图1图7-2-1-1 活水公园功能分区图27.2.2 成都市活水公园游览路线设计因为成都市活水公园沿河布局,所以其游览路线主要以一条贯通整个公园的中轴线为主,为了交通的方便,在内侧公路旁与外侧河岸旁各设一条小道。
以功能分区为依据采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布局游览线路,让人进入活水公园就犹如进入山野田园,鸟语蛙鸣,流水潺潺,让人为繁华的都市中用这样一处桃源之地而惊叹不已。
具体的游览线路见图7-2-2。
图7-3-1 活水公园游览线路设计图7.3 水循环设计7.3.1 活水公园水循环的线路设计活水公园的水循环主要通过引入府南河河水,进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处理,通过环境教育区与休闲游憩区的展示,最后流入府南河的一个水循环过程。
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具体的水循环过程见图7-3-1。
图7-3-1 活水公园水循环线路设计图7.3.2 净化池进出水口及方式活水公园净化池主要分布于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区域,该系统是活水公园净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尚待净化的水在这里经沉淀,具有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植动物吸收等作用。
通过对该系统的观察发现各净化池的进出水口的方式同样通过生物方法来进行水源之间的流通,进水后有一定的高度,这样可以达到水净化、沉淀后才可以流出,同时在入水口布置水生植物来过滤水。
而出水口往往比入水口小,同时处于净化池底部,利于水源的净化、沉淀。
具体的进出水口方式见图7-3-2-1与7-3-2-2。
图7-3-2-1 净化池进水口方式1 图7-3-2-2 净化池进出水口方式27.4 活水公园水生植物选择 7.4.1 水生植物的概念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s) 泛指生长于水中或沼泽地的观赏植物,以大型的草本植物为主,通常按照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将其分为4类:挺水类(Emergent Plant )、浮水类(浮叶类)(Floating-leaved plant )、漂浮类(Floating plant )和沉水类(Submerged plant )。
7.4.2 水生植物在活水公园的应用植物塘中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 据调查植物塘中有水生植物6 种,分别隶属于5 科,其中漂浮类3 种,浮水类1 种,沉水类2 种(见表1) 。
数量上以大漂( Pis 2tia stratiotes)和睡莲为主。
表1 活水公园部分水生植物表编号图片 植物名称 植物生态功能 植物特性及组合状态1再力花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以形成水体景观。
喜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2凤眼莲水葫芦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被认为是最强的。
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
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漂有发达的根系,直接从污水中吸收有害物质和过剩营养物质,可净化水体。
主茎短缩而叶呈莲座状,从叶腋间向四周分出匍匐茎,茎顶端发出新植株,有白色成束的须根。
叶簇生,叶片倒卵状楔形。
4槐叶萍富集铬、镍、硒;抑制藻类生长。
蕨类植物,一年生浮水性蕨类水生植物,本种为无根性植物,水下根状体为沉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