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部分实施方案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单位 (1)1.3 项目责任人 (1)1.4 项目建设地点 (1)1.5 项目建设背景和目标 (1)1.6 项目建设内容 (2)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2)1.8 项目建设期限 (3)1.9 项目预期效益 (4)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必要性和可行性 (6)2.1 项目建设条件 (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2.4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0)2.5实施方案编制中所采用的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及规范 (10)2.6 实施方案编制范围 (10)第三章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 (11)3.1 项目建设平面布置原则 (11)3.2项目平面布置分析 (12)3.3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 (12)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 (13)4.1 工艺技术方案 (13)4.2 主要设备方案 (15)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6)5.1 主要建设内容 (16)5.2 工程设计 (16)5.3施工组织设计 (21)第六章节水、节能、环保 (30)6.1节能和节水 (30)6.2环保 (31)6.3 治理措施 (32)第七章工程设计概算与资金筹措 (33)7.1工程设计概算编制依据 (33)7.2工程设计概算编制方法 (33)7.3投资概算 (33)7.4资金筹措 (34)第八章项目招标方案 (35)8.1 招投标依据 (35)8.2 招投标范围和方式 (35)第九章实施进度与使用计划 (36)9.1项目建设期限 (36)9.2实施进度及资金计划 (36)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 (37)10.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机构 (37)10.2 项目运行管理 (40)第十一章财务评价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41)11.1 财务评价 (41)11.2 社会效益评价 (45)11.3 生态效益评价 (45)附表:附表11-1:销售收入及税金概算表附表11-2:固定资产折旧概算表附表11-3: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概算表附表11-4:总成本费用概算表附表11-5: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1-6:现金流量表附表11-7:盈亏平衡分析表附表11-8:敏感性分析表附件:附件1: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附件2:营业执照复印件第二部分概算书1、概算书编制人员2、概算书编制说明3、总投资概算表4、分项工程概算表5、单价分析表第三部分图册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总体规划布置图附图4:硬化渠道设计图附图5:碎石路设计图附图6:泵站维修设计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特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3 项目责任人1.4 项目建设地点某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东荆南村,东至滩头河,西至东沟公路,南至南排二渠,北连东荆南村。

1.5 项目建设背景和目标1.5.1 项目建设背景某市2012年农业工作重点要求,要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重大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中求进、转型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资源资本化,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成立的。

旨在按此要求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项目区农业,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实现项目区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5.2 项目预期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6 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新建硬化渠道450米;2、沟渠开挖75294.20立方米;3、新建面宽4.0米碎石路1900米;4、改建泵房3座;5、新建涵管200处;6、新建下田埠100处;7、架设低压线路2000米;6、更换22kw泵站设备2套,15kw泵站设备1套;9、购置泵房防盗门3扇。

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70.84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费141.75万元,占总投资82.98%;设备购置费10.09万元,占总投资5.91%;工程建设其他费18.98万元,占总投资11.11%。

项目建设总投资的170.84万元中,申请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58.53%;公司自筹70.84万元,占总投资41.47%。

具体见表1-1资金来源分配表:1.8 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一年(2012年12月~2013年11月)1.9 项目预期效益1.9.1 社会效益1、为全面实现东城垸农场农业“十二五”总体目标打下坚定基础。

全面奔小康,农业是基础,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通过结构调整,农民尝到了甜头,干劲足,积极性高。

4、项目区建成后,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9.2 生态效益通过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和科技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1、降低旱涝灾威胁通过对沟渠体系的系统布置与疏导,项目区内的防洪排涝能力与抗旱能力将会得到实质性增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将逐渐减弱,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2、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区的建设,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农田小气候,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有利于控制水土污染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区内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从而控制水土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4、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耕地质量,提高了抗灾害能力,建设与生态开发有机结合,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经济的稳步增长创造条件。

1.9.3 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前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棉花、小麦、油菜,采取两季轮作模式,种植面积由种植户根据市场自行调节,年亩均产值为2197.50元,总产值219.75万元。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水利交通设施得到改善,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使原种植品种产量有所提高,还可以套种其他蔬菜和更换更有价值的种植品种,预计亩均产值可达2780.80元,总产值278.08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条件2.1.1 项目区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汉南区位于某市西南部,东经113°45′0〞~114°06′15〞,北纬30°11′03〞~30°11′20〞,东南面临长江,与江夏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仙桃、洪湖市接壤,北倚通顺河和大军山与蔡甸区毗邻。

项目位于某市汉南区东城垸农场东荆大队东荆南村,东至滩头河,西至东沟公路,南至南排二渠,北连东荆南村,规划面积1000亩。

(2)地形、地貌情况项目区为江河冲积平原,处于江汉平原的边缘。

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沿河高、腹部低的特点,项目区内海拔高程在21.4m~26.9m之间。

地势起伏不大,适宜于大规模,成板块的整体开发。

(3)气候条件汉南区属北亚热带东亚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足、光照适宜、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旱涝交替、无霜期长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39.8℃(1966年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4℃(1977年1月30日)。

年辐射量为107.16千卡每平方米,平均全年日照总时数1970小时,日照率为45%,年平均无霜期254天,最长无霜期日为294天,最短为19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7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3天。

这种光热水配合协调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对棉花和玉米的生产极为有利。

(4)土壤条件项目区成土母质为江湖沉积物,土壤以砂壤土为主。

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项目区耕地全部为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均中等左右,速效磷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高,PH值普遍偏高,微碱性及中性土壤面积较大,土壤宜耕性广,具备农、林、果、蔬、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

(5)水源、水质条件项目区区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汉南区有长江、通顺河两条过境河流,境内还有滩头河、蚂蚁河、协子河、内荆河等自然河流。

项目区内主要由长江、通顺河引水灌溉。

只要在项目区内设提水泵站,其用水极为便利,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2.1.2 项目区现有基础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区交通十分便捷。

(2)电力供应条件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足。

(3)环境保护条件项目区周围没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项目产品不会受到环境污染。

2.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区所在的东荆大队是农场场部所在地,现有常驻人口1719人,劳动力676人。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按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析,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优势和活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1、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标准较低,排涝抗旱能力较弱。

项目区各项排灌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运行时间长,机电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沟渠淤塞,排水不畅,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

2、农业机械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区内尽管与省道纱荆公路紧密相连,但由于受田间道路间距过大,农业机械进出不便,机械化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加重了农民的辛劳程度和农产品运输成本。

3、项目区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项目区尽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制约,只能以常规作物种植为主,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此可见,在项目区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进行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客观的反映了项目区的综合优势,这些优势说明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1、农业资源丰富,综合优势明显。

项目区田地相连,集中连片,是进行规模建设的理想区域。

在水土资源方面,项目区土壤肥沃,耕种性能好,适种性强。

该地区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通顺河水,水源没有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良好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此易见,项目区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潜在丰富的水土资源构成了多宜性农业生产环境,加之本地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为种植特色蔬菜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条件。

2、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具有基础。

项目区排涝、灌溉体系的框架设施已初步形成。

同时,交通运输、农电供应网络、邮电、电信、金融等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东荆阳光”特菜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3、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农产品市场广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