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案例6(小儿多动症)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548位读者读过此文一、基本资料咨询师:***求助者:***性别:男年龄:6岁其他:是在父母陪同下走入咨询室二、主要表现:小朋友的症状是幼儿多动症的综合症的表现。
此病是幼儿常见的症状,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因素、脑损伤及发育异常、心理因素、脑生物化学等有关。
该类幼儿一般智力正常,少数伴有轻微脑功能障碍,表现出与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
主要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性行为、学习困难四大方面。
该病在婴幼儿时期已有所表现,表现为手脚动个不停、难抱、难哄、易激怒等。
三、多动症行为的治疗1)行为疗法。
幼儿多动症的治疗可适当用药(6岁以下可不用),可选利他林或苯丙胺等。
但关键还是在于教育、引导。
父母应争取与老师取得合作,共同教育,应用正确的态度关心爱护幼儿,有微笑的进步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培养好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不能迁就。
对幼儿的教育应循序渐进,不能过分苛求,最好是因势利导,制订过多的清规戒律并强迫执行往往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找到本质原因。
公司咨询师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孩子的那些行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折射了这个家庭的不和谐,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彻底帮助孩子和这个家同。
通过公司咨询师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找到孩子的真正原因。
经过半年的跟踪、修复后,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家人生活的很愉快!多动症案例5(多动症)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537位读者读过此文一、基本资料咨询师:***求助者:***性别:男年龄:11岁其他:小学四年级。
是在外婆的陪同下走入咨询室二、主要表现:他平时不爱说话,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多,上课不爱听讲,总摆弄着东西,教师批评只能安静的认真听讲几分钟,又摆弄起来,平时会拉女孩小辫,打别人,其外婆说他在家,总不能专心去做事,成绩不理想。
三、家庭情况外婆对他要求较严格,因为他父母不在身边,做为外婆不想让其父母失望,什么事情都管。
四、多动症行为的治疗多动症的孩子无非是好动,不会安静、坐不住,为家长、为老师带来了许多头疼麻烦,作为教师、家长,不能强令其“不许动!”、“不要再动!”……,不要暗示孩子是“问题儿童”,而要从关心的角度,平等地疏导,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同伴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友谊驱动他的克制自我的能力,真正让孩子从多动状态中安静下来。
1)行为疗法。
采用一些自我控制训练、放松疗法等技术来缓解孩子的情况。
2)找到本质原因。
公司咨询师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孩子的那些行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折射了这个家庭的不和谐,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彻底帮助孩子和这个家同。
通过公司咨询师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找到孩子的真正原因。
经过半年的跟踪、修复后,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家人生活的很愉快!多动症案例4(儿童多动症)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796位读者读过此文一、基本资料咨询师:***求助者:***性别:女年龄:10岁其他:小学三年级。
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走入咨询室二、主要表现:她生性活泼好动,在教室里从没有安静过,常常跟同学说笑打闹。
由于很少静下心来听课,放学后又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非常差;由于成绩差,而且上课时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她一直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后进生。
每次家长会上老师都要向父母告状,父母回家后也都下工夫教育她。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父母一转身,眼泪未干就又蹦蹦跳跳了。
这个10岁的孩子让其父母筋疲力尽,伤透脑筋,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三、多动症介绍多动症患儿非常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多动症是大脑里的“化学使者”——神经传递素的不平衡而导致的。
没有性别差异,女孩和男孩一样能患上多动症。
但是,由于人们常常误以为只有男孩才有多动症,而且这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地被人们广泛接受,以至于女孩得了多动症,并未引起注意而耽误了矫正的最佳时机。
多动症患儿中,有70%的人在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仍有多动的症状,而超过一半的人在成年后仍会有多动症。
有典型多动症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遭遇很多困难,包括缺乏时间观念和妥善安排生活的技巧。
四、多动症行为的治疗1)行为疗法。
采用一些自我控制训练、放松疗法等技术来缓解孩子的情况。
2)找到本质原因。
公司咨询师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孩子的那些行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折射了这个家庭的不和谐,必须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彻底帮助孩子和这个家同。
通过公司咨询师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找到孩子的真正原因。
经过半年的跟踪、修复后,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家人生活的很愉快!多动症案例3(一个小学生多动症的成因和治疗)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707位读者读过此文一、基本资料咨询师:***求助者:***性别:男年龄:9岁表现:好动、情绪起伏大。
其他:小学三年级。
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走入咨询室二、在学校表现上课他坐不了5分钟就把头埋进课桌,手中还不停地拨弄着什么,老师提醒暗示,他就正襟危坐,过不了3分钟又恢复原样;做作业时,他一面在本子上快速地书写,一面不停地玩着橡皮,双脚也不闲着,晃来晃去;下课时,他东跑西窜,而且经常声嘶力竭地叫喊,还欺负同学,搞得班里鸡犬不宁。
在教室里,他永远是胜利者,显得异常威风;可一到办公室,就像蔫了的小公鸡,嘴巴似粘着胶,说话含糊不清,还一个劲地给自己找理由,很多时候让老师感到无奈。
三、在家庭表现他告诉我,孩子从小就表现异常,特别好动,曾给他看过医生,也吃过针对性的药物,都无济于事。
他一年级开始上课就如坐针毡,还常钻到桌子底下玩耍。
可说来也怪,虽然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也未好好地听过一节课,但每次小测验都能得个“合格”,老师家长监督得紧,他也能得个“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智能正常,只是存在着明显的多动倾向。
四、多动症行为的矫正1)奖励办法。
让父母采用奖励办法和他沟通。
多鼓励他的受欢迎行为,如对于他好的作业,帮助家人做事等等,一点一滴的进步,家人都报以微笑和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厉,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一次我他一起回家,我表扬做事认真,结果他兴奋了一夜,一连将此事给家人说了三遍,那股认真劲儿一连持续了两天。
2)找到本质原因。
公司咨询师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孩子的那些行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课堂上动来动去、捉弄同学、回家不做作业等其实都是表面现象,这种行为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诱因,必须找到它们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妈妈的困惑。
通过公司咨询师的努力和家人的配合,找到孩子的真正原因。
经过半年的跟踪、修复后,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家人生活的很愉快!多动症案例2发表日期:2008年2月2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1046位读者读过此文彭老师,您好!看到您无私的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家庭走出了痛苦,我深深地为你的精神所感动!你是个有爱心的心理专家,我也想向你寻求专业咨询。
我的儿子今年十周岁,上小学五年级,他是个多动症儿童。
从两岁起,他就比别的孩子破坏性大,爱发脾气,到了上幼儿园,就表现的不遵守规矩,等等。
几乎每次去学校接他,老师都投诉他,说是教了七年的书,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到了上小学,就更难管了,他经常在课堂上大喊大叫,捉弄同学,老师经常让家长去学校把他接回来。
因为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比较忙,他又特别不听话所以我们找了亲戚来帮忙照看他。
我们前后换了几个亲戚,全部管不了他,最后只好让外公外婆从老家过来照看他。
他们是退休教师,又是把他从小带大的,所以对他还是有点办法的。
但是每天面对这样的孩子,他们心情也不好。
孩子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困扰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
虽然他已经五年级了,但是每天还是要有人看住才能勉强完成作业,更别提作业的质量了。
还有一年多,就上中学了,在我们这儿,初中全是寄宿制,我不敢想象他这样的孩子如果离开家人的监督会怎样,一想到他上中学的日子一天天的近了,我就焦急万分。
怎样能在他上中学前,能够养成主动学习,以便适应未来的中学生活呢?我也上了不少网站,买了不少书,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教育孩子,但是收效甚微。
所以想寻求专业的指导。
孩子的情况如下:学习上:1. 做作业拖拉,不认真,能逃就逃,能躲就躲2. 上学经常迟到,放学经常晚归3. 特别怕写字和写作文4. 怕困难,特别容易放弃,不愿努力,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上:1.做事无条理,不爱干净2.不爱交朋友,朋友少,不爱出去活动3.爱占小便宜,喜欢捉弄别人,4.晚上不肯睡觉,早上不肯起床,非得有人催促优点:1. 思维敏捷,兴趣广泛,知识面广2. 有幽默感,口头表达能力好3. 智商高(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们一致公认的)这虽是个案,但是它的代表性是很强的,现在家庭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样的孩子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往往对这样的孩子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应对。
为了帮助这位母亲尽早走出困惑,公司咨询师经过仔细的分析和观察,了解到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爱发脾、破坏性强、课堂上大喊大叫、捉弄同学、回家不做作业等其实都是表面现象,这种行为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诱因,必须找到它们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妈妈的困惑。
通过与妈妈的交流、通过与孩子的接触,终于找到问题的真正的原因所在,然后在妈妈的配合下加以化解,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修复,再详细向妈妈讲解了10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心理与生理需求,并详细传授妈妈与孩子的正确互动模式。
经过半年的跟踪、修复后,孩子再也不破坏东西、课堂上也不乱走动、也不大喊大叫、也能及时完成作业、跟爸爸妈妈也能正常互动了,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看到这些,妈妈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脸。
多动症案例1发表日期:2008年1月8日【编辑录入:otherselse】1063位读者读过此文一个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与心理治疗一、基本资料咨询师:***求组者姓名:李X性别:男年龄:8岁教育程度:小学三年纪社会经济情况:家境很好外在表现:好动、易怒、易哭、易冲动二、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据李母讲:李X的父亲是汽车司机,母亲是纺织厂工人。
李X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
上小学以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
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用笔乱写乱画,小动作不断,一会玩文具,一会咬指甲,一会做鬼脸,老师讲课也常大喊大叫地打断,甚至在课堂上乱跑,不听管教,喜欢晃椅子,经常惹同桌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没有什么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对看电视也不很感兴趣,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