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个案分析[1]

多动症个案分析一、研究对象:王财财,今年10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被多家幼儿园婉拒。

到医院诊断确诊为多动症,曾用药物进行治疗过半年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来因家庭经济原因停药。

去年9月份到我校就读。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

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

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

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

二、问题原因:在他进入学校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分析造成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1、家庭原因平时父母上班,无暇教育孩子,孩子自小跟奶奶一起。

从小被奶奶宠爱着,如果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他奶奶就会告诉他的爸爸,他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和骂,他妈妈如果在家,就随口骂两句。

家里人见他发脾气的时候,就会骂他,或吓唬他,编造一些东西吓得他不敢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的自控能力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导致他在学校经常骂人,虽然他不知道骂的意思,但还是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说一些古怪的事。

同学都不跟他一起玩,他就更是到处跑,不断发脾气。

2、学校原因王财财刚来到学校时,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他就拉这个扯那个,或者去拿别人的书,又去玩教室的扫把,拿凳子拖着走,老师制止他,他就躺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救命啊,救命!很多学生都来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改变,还变本加厉了,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他,对他产生一种惹不起躲得了的意识。

因此只要他能在教室不怎么捣蛋就算了,随便他怎么走。

但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跑到讲台上,要求老师陪他做什么事,遭到拒绝就在讲台上打滚,闹得一节课不得安宁。

三、多动症导致的问题行为1、伤人由于他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去拿同学的东西,学生都不愿意给他拿,要跟他拿回来。

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跟同学发生争执,不让步地去抢,甚至去打同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东西抢到手为止。

2、扰乱课堂由于他坐不住,一节课40分钟对他而言,是相当难熬的,因此他对课堂的抗拒比较明显,特别是老师在讲课,没有进行游戏或互动较强的活动时,他就不愿意坐着,要在教室走来走去,拿教室里能拿的任何东西玩。

有时候他烦躁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就大喊大叫。

老师提醒他要安静,他就张口骂人,整节课被他这么一搅和,就很难顺利进行了。

四、教育对策为了能使他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减少他的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我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序的教育辅导。

1、确定要改变的行为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才能指导行为。

同样的,如果教育活动缺乏目标,将使教育行为缺少坚定性,变得杂乱和无序,降低教育效益。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我们也需要首先确定教育目标。

对于王财财,我们针对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

通过游戏、教育、辅导,加上他家庭的协助,改变他伤人的行为,改变他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使他能以较稳定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制定并实施教育计划(1)坦然面对现实,寻求最佳教育途径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是他们故意要跟老师作对,更不是他们要跟家长抗衡,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表现,包容他们的过错,同时,要寻求良好的教育对策,帮助多动症孩子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注重个别辅导,通过设定游戏和各种活动,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向正常化转变。

同时制定行为记录表、活动记录表,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并根据记录表,分析教育效果,改进教育策略。

其次,教师统一认识。

由于教育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不同科任教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因为某个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言行给了学生影响,而导致教育效果归零。

因此,我们集中所有科任教师进行商讨,使每个任课教师都了解教育目的,知道对王财财采取的教育矫正计划,并能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第三,对家长做细致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尽量减少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里多给孩子关怀,陪孩子活动,不要总让孩子一个人呆着。

建议家长要给孩子积极良好的情绪示范,避免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以上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第一步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2)设计游戏活动,提高自控能力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认为: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自控。

巴克利认为,抑制反应功能的发展性落后造成了儿童自我控制缺陷。

人的大脑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必要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也要产生抑制,即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兴奋。

由于多动症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要改变他的行为,就是要提高他的自控能力。

而游戏,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游戏,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方法,而且采用游戏,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能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让孩子愉快地接收正面教育。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教育的第一个步骤是用三周的时间,采用游戏活动,提高他的自控能力。

在此之前,我们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表4-1是对王财财在某一天某个时间段内扰乱课堂的行为记录表。

表4-1 矫正前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记录时间:2010年2月26日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王财财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而且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对课堂教学造成较消极的后果。

对儿童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动,他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

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在教育矫正的第一周,有意识地指导他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

如跑步、打球、跳绳等各种强体力的活动。

另外,他喜欢拿扫把玩,我们就因势就利,利用每天的扫除时间,引导他参加劳动,负责教室的拖地工作,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他很高兴,干得浑身是汗都没有喊累,既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培养了他正确有序、认真做事的习惯。

为了提高王财财的自控能力,针对他喜欢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尽量创造机会让他表现。

他对知识的掌握较快,我们就多让他回答问题;他喜欢读书,我们就多给机会他,让他上讲台表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克制了他的多动行为。

为了让他学会遵循规则,我们设计了很多游戏,让他跟同学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借助游戏活动,特别是游戏里边的规则,让他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纠正不良行为和抑制不良情绪。

游戏对于多动症儿童有显著的作用,他在游戏中也学会了礼让。

比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城堡大战的游戏,引导王财财和同学们分两组用积木搭建两座城堡,等城堡盖好后,每个同学都发一个小球,轮流拿球攻击对方城堡,看哪个组的城堡最牢固。

在这个游戏中,分组,是学生自由组合的,只要求两组的人数一样多,通过这个分组,使王财财学会与同学合作,在搭建城堡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协商,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而在攻击城堡的过程中,王财财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前面去,争着攻击,还想去抢同学的球。

这时候我们就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能参加游戏。

通过几次的游戏活动,他对游戏的规则熟悉了,学生们都能接纳他参与游戏了。

在三周后,我们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观察,同时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记录。

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4-2 实施游戏法后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记录时间:2010年3月18日从上表记录,通过几个星期的游戏活动训练,同样的行为发生时,教师的提醒对他起了一些作用,说明游戏的规则对他是有作用的。

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由于是采用事后提醒的方式,我们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只有他需要提醒的时候才给予提醒,以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免他产生依赖性。

第二,当他需要提醒的时候,首先用口头提醒,当口头提醒不能起到作用时候,才决定是否用手势或手把手的方法帮助。

第三,在运用提醒法后如果起到一定作用,尽快减少提醒,让他逐步不需要提醒。

(3)提出清晰要求,改变不良行为单纯靠教师提醒、制止来减少不良行为,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使他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在游戏训练取得一定效果后,同时采取了第二个步骤,实施明确目标自我教育法,帮助他改变不良行为。

首先,帮助他认识到多动行为的危害性,增强克服多动行为的自觉性。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要转变儿童的多动行为,必须让儿童对多动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针对王财财的多动行为,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引导学生表演故事,如“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等内容,通过角色不同表现、不同效果的对比,引导学生特别是王财财积极参与讨论,使王财财在讨论中懂得好动不专心是学不好本领的,是不受人欢迎的。

在教育矫正的过程中,王财财还是经常做错事,有一次还不小心撞伤了一个同学。

这时候,我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太多动作了,才伤害了同学。

他有一些害怕,并在老师的提醒下,给同学道歉。

他还表示,他以后不敢这样了。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他克服多动行为的自觉性。

其次,提出具体要求要求。

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常常会忘记纪律,特别是玩起来,就会忘记自己该怎么做。

为了使王财财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先找他谈话,提醒他要遵守纪律,对于活动,对他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他知道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另外要求他在活动中要认真。

但提醒了不一定就能做到,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王财财常常会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我们不是责怪他,而是积极地提醒他,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给予他一些必要的积极的暗示,及时提醒他遵守纪律,使他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以事先提醒为主,使他在每一次活动前,先明了游戏的规则,有意识地灌输规则,逐渐使他的头脑里有清晰的游戏要求,能融入到班级同学的游戏中。

经过六个星期的训练,他的行为有了一些转变,以下是其中一天的记录表。

表4-3 实施自我教育法后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记录时间:2010年4月29日(4)培养静态兴趣,稳定其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

多动儿童有个很大的特点是对其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集中,②因此可利用其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在对王财财的教育过程中,经过游戏活动的训练,他的行为有了一些改变。

但我们觉得要让他真正转变多动表现,最重要的不是靠外力去制止或提醒他,而是要让他专注于有益的活动,发挥他的兴趣,使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力,逐步稳定他的注意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