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在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摘要:理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长远规划,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会逐渐面临结婚、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这些无不与理财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项目组通过对上海各高校大学生个人理财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理财并没有真正融入大学生群体。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管理财富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大学生;理财
一、调查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父母抱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
与此同时,大学生大多数没有正确消费观。
他们消费观复杂,感性消费以绝对性的优势压倒理性;攀比、随大流引起的消费比例不少,热衷于品牌的他们会不惜花上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上心仪的包包、电子产品等。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
因而,大学生理财行为的培养
显得尤其重要。
二、调查背景
“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迥异,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想法新颖、充满激情,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他们是被打上时代烙印的特殊消费群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21世纪的中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中国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之都的上海,上交所每天的操盘,证券期货每天的买进卖出无一不证明中国金融时代的来临与崛起,一个交易更趋活跃、体系更趋完善的金融市场框架已在上海展现。
随之而来的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
在经济形势发展的大环境下,上海高校的大学生究竟对于投资理财作何想法?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理财?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上海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就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
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实地调研、文献调查、网上调查和面谈调查等形式。
第一,问卷法:我们针对大学生设定了一套关于理财方面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重点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松江大学城内大一至大三学生为主要问
卷调查对象的大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以学科类型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展开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每月消费金额、每月消费构成、日常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特征等。
同时发放网络问卷,增加样本容量。
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7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到95.33%。
第二,我们采用文献调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及分析,我们大致概括出大学生理财状况及理财观近5年来的变化,为之后的总结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我们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面谈调查。
跟踪调查了不同高校大学生一个月详细收支状况,在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大学生理财状况,并通过面谈了解了不同大学生对理财的认知及理财方法的选择。
(二)数据分析
我们项目组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r=0.7623,表明问卷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
被调查者分布的特征是:47.2%为男生,52.8%为女生。
且抽样样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30.8%、37.1%、23.6%和8.5%。
此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结果真实可信,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上海市的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
上海大学生个人背景的统计资料
性别年级
女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02 270 176 212 135 49
工科、理科、文科、医药和经管类学科人数比例依次为30.5%、28.4%、11.7%、2.3%和27.1%;大学所在市区郊区的分布比例为市区35.2%,郊区64.8%。
四个最基本、紧密相关的信息点数据确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的概率不会太小,所以置信度较大,显著水平小。
(1)收入水平及来源。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9.1%的学生平时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有49.8%的学生靠父母供给的同时,自己通过打工兼职填补自己的零用钱;有49.8%的同学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13.2%的同学获得学校助学金;20%的同学选择其他收入来源;仅有1.3%的同学选择投资的方式获取收入。
女生收入来源的方差为0.26388,男生为0.00679。
女生的方差大于男生的方差,说明女生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男生之间收入差距较小。
男生在800以下区间和1500以上区间的人数大于女生,众数都位于1200~1500区间。
比较男女大学生收入来源(家庭支付的费用数额),可知家庭对女孩的支出显著高于男孩(y2=21.971,P<0.01)。
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自己挣钱的数额并没有显著差异。
比较年级之间的得分情况,却有极大显著差异(Z2=145.458,P<0.001),从大一到大四分年级的数据各不相同,以三年级大学生赚钱最多、二年级次之,这同大
三学生比较成熟和功课相对轻松有关,大四学生虽然比大三学生更成熟,但是寻找工作的压力使他们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出来工作。
下面分析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方式:1)奖学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大学时代,学习知识是大学生的本职,而且获得的比例也比较高,25%左右的同学可以获得这类奖学金。
获取奖学金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也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的途径。
2)家教――最常规的赚钱方式。
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真正的技能。
因此,大学生只能寻找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赚钱。
家教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是最被大学生所接受的。
3)兼职――最普遍的赚钱方式。
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兼职是大学生普遍选择增加收入的来源方式,但兼职一般会耗费大学生较多精力,需要大学生付出比其他方式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4)小额投资――为今后的个人理财“投石问路”。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已经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学生股民,他们涉足股市并不全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步入社会的个人理财积累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