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测绘)剖析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测绘)剖析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复习题一、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答案,每空1分)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的总称。

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的那部分土地。

3.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而又不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4.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由、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职能构成。

5.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

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

6. 土地权属(即地权)是和使用权的总称。

7.《地籍测绘规范》对土地地块定义为:“地块是地籍的,是地球表面上一块有边界,有确定权属主和的土地”。

8.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土地权属界线上的转折点。

由权属调查人员依照法律程序,会同邻界各方土图使用者,经现场共同、现场,并由地籍测量人员依据有关规程实地。

经土地登记的界址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9.宗地草图是描述、界址点、线和的实地纪录,是权属调查时,在调查人员核实、填写所调查的各项内容并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之后,根据宗地实地状况的,记录了观测手簿之外的所有测量数据。

10.现代多用途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土地利用,以为核心,以为基本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利用现状及附着物等的册簿和图件,是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集合11.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12、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其中,承包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的成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的户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依据《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图斑调查。

14、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和农村居民地的每宗土地,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开展的调查。

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相互衔接。

15城镇土地调查街道范围一般确定的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为准。

对街道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应以最新的街道界线作为该街道划分街坊的控制界线。

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15、街坊是指在街道界线控制范围内,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

一般一个街坊范围控制在以内为宜。

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地籍街坊。

16、土地他项权利。

是指在本宗地拥有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的权利。

主要包括地役权、地上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和土地抵押权等。

17、地籍图是对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地理位置的图式表示和描述,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地籍管理的专业用图件。

地籍图通过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地形要素和数学要素。

18、宗地图是以为单位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及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的分宗地籍图。

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是土地证书的。

一、单项选择题(1)(共1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

A.维护土地交易秩序B.维护土地所有者利益C.防止土地投机D.征税2.城镇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500或1:1000 B.1:1000或1:2000C.1:2000或1:5000 D.1:5000或1:100003.地籍测量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绘制宗地草图B.测定界址点C.测绘地籍图D.制作宗地图4.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是每年()。

A.1月1日B.6月25日C.10月31日D.12月31日5.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灌木林地是指灌木覆盖度不低于()的林地。

A.30% B.40% C.50% D.60%6.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宗教用地所属的一级类是()。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特殊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D.医疗慈善用地7.城镇初始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A.宗地B.地块C.图斑D.街坊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进行地籍调查时,宗地的实际用途应调查至()。

A.一级类B.二级类C.三级类D.四级类9.界址点按宗地编号时,应()统一编号。

A.从左向右,自上而下B.从右向左,自上而下C.从右向左,自下而上D.从左向右,自下而上10.关于地籍编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街道(乡、镇)、街坊(村)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字母和数字表示B.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位开展初始地籍调查时,地籍编号分为四级C.以县级市为单位开展初始地籍调查时,地籍编号分为三级D.宗地编号必须以阿拉伯数字表示11.宗地草图的内容不包括()。

A.相邻宗地的使用者名称B.相邻宗地的宗地号C.本宗地所在的图幅号D.本宗地的界址点编号12.地籍调查表上的附图是()。

A.宗地图B.地籍图C.宗地草图D.街坊图13.在对某个体企业进行地籍调查时,地籍调查表中“土地使用者名称”一栏应填写()。

A.法人代表姓名B.户主姓名C.企业简称D.企业公章全称14.关于地籍调查表填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表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三处B.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C.地籍调查表应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填写D.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一、单项选择题(2)(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清册和薄册。

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A.产权B.征税C.登记D.法律2. 地籍的各个要素中, 最重要的要素是( ) 。

A. 土地产权B. 土地价格C. 土地质量D. 土地用途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B.地籍卡C.地籍资料D.地籍表册4.地籍测量是指在()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技术性工作。

A.土地登记申请B.土地登记发证C.土地权属审批D.土地权属调查5.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 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6.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A.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B.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C.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7.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总登记前的()普通调查。

A.常规性B.区域性C.法定性D.行政性8.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A.现势性B.精确性C.完整性D.规范性9.宗地上有一栋8层的楼房,第1层至第7层为饭店,第8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按现行《全国土地分类》的规定,地籍调查时,该宗地的地类应确定为()。

A.综合用地B.商服用地C.商业用地D.餐饮旅游业用地10.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要求,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按()调查并标注地类。

A.一级地类B.二级地类C.三级地类D.实际需要11.地籍街坊划分后,应填街坊号,其编制应考虑()。

A.相关性B.比较性C.时效性D.统一性12.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的宗地。

A.容易划清B.难以划清C.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D.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13.地籍调查的核心是()。

A.土地使用者法人身份调查B.土地使用者单位性质调查C.地籍测量D.权属调查14.单位使用的土地,由单位的()出席指界。

A.房管人员B.法人代表C.后勤管理人员D.技术管理人员15.界址调查时,属于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应()确定该宗地界址。

A.按用地单位申请B.扣除代征地后C.包括代征地在内D.按调查人员调查结果16.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A.10 B.15 C.30 D.60答案:B17.()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A.地籍图B.房屋平面图C.宗地图D.宗地草图答案:C1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在()内。

A.±10cm B.±5cm C.±7.5cm D.±15cm答案:A19.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城镇地籍图属于()图。

A.大比例尺B.中比例尺C.小比例尺D.中小比例尺20.在土地征用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B.图解坐标C.求积仪D.方格网答案:A21.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相比较,不需要测量的是()。

A.重要地物B.等高线C.土地权属界线D.河流答案:B22. 某权利人拥有建筑面积为146m2一块宗地,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032m2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3247m2,该权利人应分摊的基底面积为()。

A.29.31 m2 B.43.40 m2 C.22.24 m2 D.15.17 m2答案:B解释:(146/3472)X1032。

提示,分摊面积=(自有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基底面积。

23.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J2J3=12m,J3J1=13m。

宗地面积为()。

A.60m2 B.156m2 C.120m2 D.30m2答案:A 解释:矩形宗地,显然,给定的三边构成直角三角形。

24.如图,已知A(100m,100m)、B(200m,200m),方位角αo=45°。

测量A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β=52°。

界址点的坐标的计算结果是( )。

A.(123.40m,129.94m) B.(95.37m,137.72m)C.(126.87m,126.87m) D.(195.37m,237.72m)25. 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应控制在图上( )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