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DNA。
2021/1/14
• 治疗 • 青霉素 • 出现下列情况,使用激素 • 黄疸出血型 • 肺出血型 • 肾功能衰竭型 • 脑膜脑炎型 • 赫氏反应 •
2021/1/14
谢谢
2021/1/14
1:400,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
3.钩体DNA探针杂交,PCR检测血 中的钩体DNA。 (确诊实验)
2021/1/14
[诊断标准]
• 1.流行病学资料:疫水接触,夏秋季。 • 2.突然起病,寒热,酸痛一身软,眼红腿
痛淋大,肝脾肿大。肝损害,肺出血。 • 3.血象高,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凝溶试
验阳性。 • 4.赫氏反应。
2021/1/1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7-14天,
• 一 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早期
临床表现1-5天
• 突然起病,寒战高热,稽留热,头痛,
全身肌肉疼痛,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 ,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2021/1/14
• 寒热酸痛一身乏, •眼红腿痛淋巴大。
2021/1/14
• 二 黄疸出血型
• 1.病理损害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损伤 • 2. 毒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2021/1/14
• 3. 靶器官不同,不同临床类型 • 4.严重程度与类别、毒力、数量,致病力
,人体免疫力。 • 5.毒力:外膜蛋白、钩体溶解后的蛋白酶
K消化产物(LPS)、轴丝蛋白的不同。 • 病理解剖 肝 细胞变性肿胀,炎细胞侵润
败血症期(1~3 天)
(轻者 3~5 天自愈)
畏寒发热
流 感
全身酸痛 衰弱无力
伤 结膜充血
寒 腓肠肌痛
型 淋巴结肿
其他表现
中期 内脏损害期 (3~5 天时出现) 肺出血型(川、陕) 黄疸出血型(广东) 脑膜脑炎型(福建) 肾型 休克型
后期(恢复期) 变态反应期
(病后 2 周~6 月内) 后发热 眼后发症 神经系统后发症
2021/1/14
(1)发病三要素:①钩体数量多, ②致病力 强, ③毒力大;
(2)钩体毒素与肺组织间相互反应引起肺毛细 血管功能改变或结构变化;
(3)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细胞间 “孔道”或称窗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
道中溢入肺泡;这种出血属肺微血管漏出性 出血,广泛、迅速,可致口鼻涌血; (4)肺组织无明显结构破坏。(见图)
2021/1/14
[病原学]
圆柱长体,12-18螺旋,长620um,两端有钩,革兰阴性。有穿 透力,菌体、轴丝、胞浆,胞浆膜 .胞 浆内容物组成,外膜有抗原性。2830 ℃,生长需要1周,存活1-3月, 各消毒剂敏感。
2021/1/14
2021/1/14
• 抗原结构复杂,不同的血清型,
血清群(不同的血清型有共同抗原 ) 。 国 际 上 有 2 3 群 , 2 69 型 。 我 国 19群75型。1.黄疸出血群 2.波摩那 群3 犬群 4 七日热群。稻田为黄疸 出血群。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探 针分类鉴定。
2021/1/14
后发症
• 发病2-6个月
• 1. 后发热 • 2. 眼部症状 • 3. 反应性脑膜炎 • 4. 脑动脉炎
2021/1/14
[实验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轻度 增高。
– 尿常规 :蛋白尿,少量细胞及管型 。
– 肝功能、肾功能
2021/1/14
特异性检查 1.血培养柯氏培养基 2.血清凝集溶解实验,抗体效价大于
2021/1/14
2021/1/14
• 病理解剖 肝 细胞变性肿胀,炎细胞侵润 ,胆汁淤积。
• 肾 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坏死。 • 肺 毛细血管内皮连接处缺口,RBC溢入
肺泡点——片,类肝样实变。 • 脑 骨骼肌中毒性炎症改变。 • 各组织切片中可查到钩体。
2021/1/14
临床表现
早期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学习目标
• 掌握钩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掌握其治疗,特别是抗病原治疗及赫氏反
应 • 熟悉临床分型,掌握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 了解病原学特点及发病机制
2021/1/14
钩端螺概论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
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 与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临床表现 为钩体败血症,中期为肝、肺、肾 、脑脏器损害,后期可有各肿变态 反应后发症,重者可因肾衰或肺出 血死亡。
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也有一 定疗效。近年尚有采用咪唑酸酯治疗,成 人首剂1g ,以后0.25 ,一日4次。 (3)循环衰竭的治疗 按感染性休克抢救。
2021/1/14
• 总结:
•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 •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疫水接触 • 人群易感性--- 青壮年、儿童 • 流行特征 --夏秋季6-10月 • [发病机制] • 钩体败血症 • 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2021/1/14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人尿数量少 ,传染源可能性小。
•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疫水接触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青壮年、儿
童 • 流行特征 夏秋季 多雨 热带
2021/1/14
[发病机制]
• 钩体——皮肤——血流淋巴——毒素— —钩体败血症 多数 早期临床表现
• 组织器官——少数, 肝、肺、肾、脑损 害,功能紊乱。
其机理与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 。
2021/1/14
败血症期
(1)一般支持疗法及护理 强调卧床; (2)抗菌疗法
首选药为青霉素 起病三日内开始使用,剂量160~240万 单位/ 日。疗程5~7天,首剂用量宜小(40万 单位)或加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500mg/次VD 或地塞米松5~10mg VD,以避免发生赫氏反 应。 2021/1/14
•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大肝脾肿大 ,黄疸、肝功能异常。肾损害,尿常规 检查可有蛋白、少许红细胞或白血胞。 黄疸、出血倾向、肾功损害(病死率最 高)。
2021/1/14
2021/1/14
三、肺出血型
• 前3天,早期表现,后4-5天,出现以下表现
• 咳嗽、痰中带血,少量湿罗音,胸 片散在点片阴影,肺弥漫性出血 气 紧、心慌,呼吸脉搏加快,口鼻涌 血,烦躁、发绀,满肺粗大湿罗音 ,胸片散在点,治疗及时,病情好转.大 片阴影窒息死亡
2021/1/14
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 一 感染中毒型 • (流感伤寒型)早期临床表现 • 二 黄疸出血型 • 三 肺出血型 • 四 肾功能衰竭型 • 五 脑膜脑炎型 • [赫氏反应]
2021/1/14
• 特异性检查 • 血清凝集溶解实验: • 1:400,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升高 • 钩体DNA探针杂交,PCR检测,血中的钩体
,胆汁淤积。

2021/1/14
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有三种 特征:
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主要组织损伤和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损害。
2.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不同由全身毛细
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主 要的临床表现,受累主要靶器官的,就形成 了不同的临床类型。
3.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 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
2021/1/14
四、肾功能衰竭型
• 前三天,早期表现 • 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少许红细胞
或白血胞、管型 ,少尿 无尿 氮质 血症 肾衰。单一肾衰竭型少见。
2021/1/14
五、脑膜脑炎型
• 前三天 早期表现 • 头痛 呕吐 颈强直等,神志障碍
瘫痪 昏迷 70%CSF白细胞 、蛋 白升高,半数培养钩体。预后好 。
2021/1/14
2021/1/14
鉴别诊断
• 1 感冒 • 2 急性黄疸型肝炎 • 3 大叶性肺炎
2021/1/14
[入院治疗]
• 一、抗菌治疗
• 1.青霉素 皮试阴性后,每日总量80-240万U
(儿童酌减),分2-3次肌注。 • 2.若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
、多西霉素、白霉素。
2021/1/14
赫氏反应(Herxheimer)
部分钩体感染病人在应用杀菌类抗菌素 (如青霉素)后2~4(1/4~6)小时发生, 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 续1/2~2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 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 较快。但部分病人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 性出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