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闽台民俗—福州连江县风俗

闽台民俗—福州连江县风俗

原指燕窝,由于此物名贵,在宁化这偏僻山区多不易得,故客家人 采用变通之法,代之以油炸干熟猪皮,佐以笋丝、胡萝卜丝、肉
丝、芹菜、香菇丝等合炒而成,其味鲜美脆嫩,其名高雅,成为一 道宁化地方菜。
酒宴分粗席、嫩席,各有成规。粗席为八盘菜,多用米面菜肴,
喝水酒。嫩席多为十至十二盘菜,必具山珍海味,喝冬酒或瓶装酒; 或者“六大四小”、“二烧二白八大碗”,外加十一至十七果碟。 现时多用双鸡、双鸭、双鱼、双蛋,加以山珍海鲜。县城用肉
其他特产
青芝老酒 青芝橄榄 管头鱼露、蛏露、虾露 连江管头镇海蜇皮—水母
And so on。。。。。。。。^^~
青芝老酒
青芝橄榄
连江食俗禁忌
除夕夜开始,过年期间家家户户的每顿晚饭 是关上自家大门的,饭毕,放鞭炮,这时候 才可让外人进入家门。而亲朋想拜访的话, 都会自觉在对方家门开了,鞭炮放了后,才 会在晚上上门拜年。
立夏节,家家户户以米磨浆,自制“锅边糊”。
(注:榕城古街、学生街)
连江线面
线面:面之细可堪比线,故名线面。由于线 面很容易熟,线面的家常做法是投入沸水 “捞”,再放入煲好的鸡汤中。不仅有营养, 且清淡。所以常作以生病或者坐月子的人的 膳食。连江有特有的习俗,生孩子后,亲戚 要上门送礼,一般是一篮子的线面,然后主 人家再还礼红鸭蛋。
除了小吃,三明还有一些从古代饮食习俗中逐渐流 传演变下来的特殊食品。传统的有着奇妙制作过程与味 道的客家擂茶,以及宁化的名吃“鱼生”——生鱼片, 最早甚至都可以追溯至秦朝以前。
客家饮食
一般人家平时食菜以青菜为主。菜味喜肥、喜咸,吃豆腐 以“肥、咸、烧”为佳。农村家家户户腌有咸菜,制法是用 芥菜晒干,用盐“擦”(腌)之入瓮,将瓮口用菜叶封紧。 这种咸菜是农家菜桌上的常见菜。烹调食品讲究色、香、味, 佐料备有盐、酱油。姜、糟、葱、蒜、辣椒、醋、糖、胡椒、 味精、薯粉等。 客家人喜吃焖狗肉。县城及乡村小集镇多有狗肉摊档。有 “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和“冬至羊,夏到狗”之乡谚。旧 时,有“狗肉不上台盘”之说,意即宴席菜色中不能以狗肉 出桌。此俗早已破除。现在盛行的“狗肉火锅”,是宴席上 的佳肴。
绿色的面团
萝卜丝馅
Tong Wei Nuo年糕叶
成品菠菠粿
连江端午节
家家户户房子周围插kunyiu(不是艾蒲草, 是树上采的一种叶子),防蜘蛛、蜈蚣、蛇 等有毒的动物。还会买来硫磺粉,泡水,口 含硫磺水,喷在房子周围,及家中阴暗的房 间。
肉丸
肉丸:选上等薯粉、白芋丝、肥膘肉为原料,调入 红糖拌匀,佐以五香粉,还有的加芝麻、豆腐皮 等,制成粘剂,放在 铺上荷叶的蒸笼炊熟。 入蒸笼时,有意捏 成团状,炊熟可食。 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连江岁时节日风俗
阴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新年。子夜一过, 爆竹声声,人们点红烛,排茶果、拜天地、 祭祖先。大门点上红灯笼。
初六开始工作,俗称“开彩”。
元宵节,十六夜舞龙烟花。潘渡山区闹花灯, 舞龙游村。正月廿九日,家家户户用芋头、 花生,红枣等和米煮粥,俗称“拗九粥”。 年龄逢九之人,当日亲戚向其送粥、送线面 等,曰“过九”,意为逢凶化吉,益寿延年。
煎圆
过年前每家每户都做,用高粱米磨成 粉,红糖水揉搓,捏成小团油炸即可。
松圆子
立春吃
茸菇果
清明时吃的
春卷
宁化是客家祖地,保
存了大量的中原遗风和民 俗。这生鱼片的做法也是 很正宗。宁化人俗称鱼生, 鱼需用草鱼,两三斤为佳, 在制作之前,先将鱼放清 水中养两三天,吐尽腹中 污物,然后方可下刀、去 尾,去鳞、皮、内脏,再 剔去排刺,然后横切成薄 片装盘(天气稍热时盘底 铺一层冰块保“生”), 洒上麻油,再蘸酱油、芥 末即可食用,鱼生鲜甜脆 爽滑。为下酒名菜。
宁化历来是产粮县,住民多以米饭为主食,将大米洗净, 投入滚水锅中,煮半熟,再捞到饭甑中蒸成干饭,美味可口。 但在人多地少的禾口、淮土及治平等乡,番薯也是主粮之一。 解放前西乡传有“番薯当饭饱”的民谣。
宁化饮食
米制品以粉干为主,豆制品以豆腐最多, 乡间作坊比比皆是。另外,农家喜欢做糍粑、 米粿(包括糕、粿、糊、丸),原料以糯米为 主,粳米、大禾米搭配,有的碾粉和搓,有 的蒸饭捶打,做成各种形状后,或蒸或煮, 或煎或炸,因其用米不同,做法有异,制成 的品种名目繁多,风味各别。
宁化烧卖,
这是我们宁化客家传统小吃,当我 们把芋子煮烂,剥皮,捣皮糊状,拦入 地瓜粉反复揉搓,切成小圆团,捍成圆 形的皮,再用葱、香菇、瘦肉丁、萝卜 等做馅,包成圆锥形,放入蒸笼约20分 钟,取出装盘,洒上麻油、酱油,趁热 食用,有嫩、香、鲜的美味。
米包子 : 宁化韭菜
包又称“米包子”。是客
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
连江—凤城
连江——温麻
连江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建 县,距今有1720多年历史,为福建最 早设置的5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 县”,三国时代,孙吴为巩固东南海 防,派将弁在连江修造船只,设温麻船 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
水产之乡
连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水产总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县级全国第二。渔业经济产值占全 县大农业经济产值的82.7%。
2、生育禁忌。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 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 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 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 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 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 影响胎气。
大卷:宁化客家传
统宴席上的主菜。做法 是:把豆腐捣碎,拌入 切成丁状的萝卜、瘦肉、 笋等原料,调入适量的 地瓜粉,放笼内蒸熟后 切块装盘,再淋上酱油、 麻油,洒上少许葱花, 其味鲜美。
宴请
宁化客家人办酒席,传统习俗不太讲究花名菜谱,喜欢大鱼大
肉,以吃饱为上。在农村要大块红烧肉配饭。城区一般习惯“八大 碗”即:鸡、面、燕、肉,后续四道时鲜菜,最后甜汤散席。其鸡 为“白斩鸡”,肉为“顿丢(大块肉炆萝卜)”,而所谓“燕”,
•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 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 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用糯 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 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 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 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 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 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4.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
•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 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 “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 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橄榄lian
余柑水
Yu an 水的制作: 生的余柑果放入凉 白开中浸泡,加盐 巴。
菠菠粿 (bo o wei)
也称清明粿,是用菠菠菜捣烂压成汁成青绿 色,渗入米浆内揉成面团,以枣泥、豆沙、 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有甜有咸。清明 节食用,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 好的点心。
菠菠草
擂茶原料
擂茶过程
客家米茶
宁化有一风俗就是每逢家中有喜 事在摆完喜宴后,为了答谢帮忙的亲朋 以及喜宴上因种种原因未来赴宴的客人, 主人都会熬上一大锅米茶,再配上几道 简单的客家菜。
就是用大米磨成米粉(又称米沸), 把米沸加入适量的冷水先在器皿中搅溶, 然后倒人煮沸的开水锅中煮成稀糊状, 盛在器皿中,再加些已炒熟的配料掺人 其中即成米茶。
客 家 生 鱼 片
宁化老鼠干
闽西八大干菜之一。宁化老鼠干,
实为田鼠干,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 工制成。据《辞海》载:“田鼠,哺 乳纲,仓鼠科。毛一般为暗灰褐色, 有的呈沙黄色。营掘土生活,对农作 物有害。”宁化属山区农业县,田野 宽广,故田鼠多。鼠肉干确实好吃, 只是味道东西很难形容,如果类比一 下,我看比火腿肉或牛肉干更有嚼头。 这便是福建传统名产“宁化老鼠干”。 它与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明溪肉 脯干、长汀豆腐干、武平猪胆肝、连 城地瓜干、清流笋干,合称“闽西八 大干”。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人 们吃光饼,菠菠粿 。扫墓归来,必
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 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 Nhomakorabea的 责任。
立夏节,以米磨浆,家家户户自制“锅边 糊”。
七月七日俗传牛郎织女,双星渡河,人们做 米果,乞“七巧”。
八月十五,中秋节,饼师制月饼,大小不一, 或
粘贴上人物画,以饷儿童,日“送饼”。
十一月冬至节,吃元宵。
十二月廿四日祭灶,各户皆备饴果、酒醴、 茶茗
诸物,夜临祭祀灶神,更换灶君神像。
三明饮食
三明的小吃很有特色。从如今很多城市中都打出招牌 的“福建沙县小吃”,到低调却毫不逊色的永安、泰宁 小吃,都是三明小吃的代表。三明的小吃总体口味比较 清淡,但是许多小吃可以由食客自行调味,可以照顾到 口味轻重不同的人。三明人爱吃会吃,永安人自称“10 块钱里有9块都用来吃了”,沙县更有一年一度的“沙 县小吃文化节”。品种繁多的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每一 种都想亲口品尝为快。
较少,向细、精、雅方向转化,上菜也有固定程式:鸡、面、燕、 大块肉……甜汤。农村使用八仙方桌,以肉多吃饱为首要,最后 都要大块肉配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