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计算
式中 ts——单位假定产品的劳动量; ti——i产品的时间定额; N θi——i产品的产量比重; i N n——产品品种数。
i n i 1
i
2012-11-4
16
(三)生产能力的计算
1、单台设备及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Po
Fe t
式中 P0——单台设备生产能力(台或件); Fe——单台设备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小时); t——产品的工序时间定额(台时)。
2012-11-4 3
生产能力柔性
生产能力柔性——即企业能够根据需求的 变化不断调整生产水平的能力。 生产能力柔性是生产系统柔性的一个方面。 生产能力柔性反映在两个方面:品种的柔 性、数量的柔性。
数量的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系统具有快速改变生产数量的能力。 品种的柔性反映企业生产系统快速转换产品品种的能力,转换的速度 越快,柔性越大。
工序由一台设备承担时,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即为工序生 产能力;工序由S台设备承担时,工序生产能力为P0S。
2012-11-4 17
(三)生产能力的计算
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在成批生产及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当工段按工艺原则 或对象原则组织时,生产能力的计算通 常从设备组开始。
2012-11-4
18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2012-11-4
12
代表产品
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在结构、工艺 和劳动量构成相似的产品中选出代表产 品,以生产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和产量 定额来计算生产能力,则生产能力的计 量单位即为代表产品。 代表产品一般选代表企业专业方向,在 结构工艺相似的产品中,产量与劳动量 乘积最大的产品。
2012-11-4 13
2012-11-4 2
生产能力的种类
企业的生产能力可分为三种:
设计能力——是企业在建厂时期按照当时的 设计规划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查定能力——是在没有设计能力或虽有设计 能力,但由于企业的产品方案、协作关系和 技术组织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设计 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由企业重新调查核 定的生产能力。 现实能力(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 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2012-11-4 21
(2)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设 备组生产能力
设车床组有5台车床,生产A、B、C、D 四种结构、工艺不相似的产品,每台车 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400h,各种产 品的计划年产量、单位产品的车床台时 消耗定额及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 车床组生产能力的计算过程如表7-2所示。
2012-11-4 24
某机械加工工段生产能力 综合平衡的图解示例
120 100 生 产 能 力 110 90 85 120 100
80
60 40 20 0 钻 床 组 车 床 组 镗 床 组
75
刨 床 组
铣 床 组
磨 床 组
设备组
2012-11-4
25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企业生产能力在各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 衡的基础上确定。 企业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
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有效工作时间。 示,即单位设备(生产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定额;生产率定额也可以 Fe= Fs(1-ε) 用产品的时间定额表示,即制造单位产品的设备台时消耗定额或制造单位产 Fs=(Dy-Dh)· f 设备工作时间分为制度工作时间和有效工作时间。 生产面积是指造型、装配等的工作地、通道、工作地旁边的零部件存放地及 计算生产能力时的设备数量,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械设 式中 Fe——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品的生产面积占用时间。 式中Fs ——年制度工作时间; 运输设备所占面积。 备数,包括: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正在修理、安装或准备修理、安装的机 ε——设备修理停工率。 器设备;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时停用的设备。 Dy——全年日历日数; 设备修理停工率,按修理计划或参考设备修理的经验统计数确定。 Dh——全年节假日数;
计算生产能力利用指标。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效果,可出现三种情况,即生产能力大于、等于或 小于生产任务。
2012-11-4
28在产品品种数较多,各种源自品的结构、工 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不能 用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此时,可用 假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 假定产品是由各种产品按其产量比重构成 的一种假想产品。
2012-11-4
15
假定产品劳动量的计算
假定产品劳动量的计算公式为:
ts =
n
t iθi
i= 1
f——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2012-11-4 9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和查定
(一)查定生产能力的步骤 确定企业的专业方向和生产计划。 做好查定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和资料准 备。 查定车间、工段、生产线、设备组的生产能 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生产能力。 基本思想——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
2012-11-4
22
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
表5-4
生产能力计算过程表
各种产 单位产品 单位假定产 以假定产品 换算为具体产品 产品 生产计划 品产量 车床台时 品车床台时 表示的生产 表示的生产能力 名称 (台) 比重(%) 消耗 消耗 能力(台) (台) ⑤=Σ ④× ① ② ③ ⑦=⑥×③ ④ ⑥ ③ A 250 0.25 20 275 B 200 0.20 25 220 C 400 0.40 10 440 20 1 100 D 150 0.15 40 165 1.00 1 100 合计 1 000
2012-11-4
5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与生 产量有关,这种随着生产规模的改变, 经济效益发生改变的现象是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Scope Economy)是生产系 统能够提供的产品品种的数量的能力。
企业生产设施生产的产品品种系列越宽,范围经济就越强,生产系统的 生产能力的计划必须考虑规模经济的问题。企业的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最 品种柔性就越强。 低的生产规模;但是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存在一个最佳经济规 模的问题。
2012-11-4
6
最低经济规模与)最佳经济规模
最低经济规模——企业的生产能力必须 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经济效益,这是不 同的行业都存在的一个经济规律。低于 最低经济规模,企业就没有盈利的可能。 最佳经济规模——在这一规模下,经济 效益最大,利润最大。最佳的经济规模 可以通过盈亏平衡的方法确定。
2012-11-4
23
3、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在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工段 (车间)的生产能力。 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一般是不相等的,因此 确定工段(车间)生产能力时,要进行综合平 衡工作。 通常以主要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作为综合平衡的 依据。 主要设备组——是指完成劳动量比重最大或者 贵重而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
2012-11-4 10
(二)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生产能力以实物指标作计量单位。 生产能力的实物计量单位有:具体产品、 代表产品及假定产品。
2012-11-4
11
具体产品
在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企业中,计 算生产能力时的生产率定额用该具体产 品的时间定额或生产该产品的产量定额; 企业的生产能力即以该具体产品的产量 表示。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P
Fe S t
式中 P——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件); S——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台); t——制造单位产品(具体产品、代表 产品或假定产品)所需该种设备的台时数。
2012-11-4 19
(1)以代表产品为计量单位计算设 备组生产能力
设车间生产A、B、C、D四种结构与工艺相似的产品, 根据产量及劳动量的大小,选定C产品为代表产品, 其单位产品的铣床上的台时消耗为10h;设铣床组共 有12台铣床,每台铣床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500h, 则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以代表产品C的产量表示)为:
2012-11-4 27
(四)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在编制生产计划过程中,要进行生产任 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工作。 平衡工作的过程: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比较的方法有二:
根据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比较结果,采取 一是以实物单位进行比较, 相应的措施。 二是以台时为单位进行比较。
2012-11-4
4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柔性
(1)生产系统的可重构性。 产品需求多样化,使得生产系统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工艺,以满足不同的产 (2)敏捷的多能化员工。 品加工的需要,实现零时响应需求。为此企业就必须建立一种可重构的生
产系统,快速改变生产线与生产工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企业的员工必须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转化的能力,如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工 艺操作水平,以便在改变生产时能够适应不同岗位与操作的需要,为此需 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
一是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 二是基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及生产服 务部门之间能力的平衡。
2012-11-4
26
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在平衡各基本车间的能力时,首先要确定主要 车间,并以主要车间的生产能力作为平衡的依 据。 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生产能力的平衡,一般是 以基本车间的生产能力为基准,核对辅助车间 生产能力协调配合情况。 在确定企业生产能力过程中,出现能力不平衡 情况时,必须制定消除薄弱环节的措施,使企 业的生产能力落实到一个合适的高水平。
2012-11-4 7
决定生产能力的要素
决定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可以用一个鱼刺图表示,见图7-1。
生产组织方式 产品特征 生产资源
生产 能力
设备与场地 人的因素 管理因素
图7-1 决定生产能力的要素
2012-11-4 8
影响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