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

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二、重点掌握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二、重点掌握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

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第八章文学阅读一、重点名词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

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二、重点掌握文学批评和批评者角色;文学批评写作;文学批评类型与模式。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品,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

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模仿的看法体系。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客观地呈现社会事务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具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

大众文化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文学媒介: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大众媒介:是以旨在复制和传送信息的由机器及编辑组成的传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态。

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文采的情感化的语言。

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象,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阅读特点的审美画面。

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是以暗示、说理或含混方式塑造的文学形象。

散文:是一种以运作自由的语言、形散神聚的结构、广泛多样的表述对象来抒写真实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

文学典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象,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显现。

诗: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跳跃性的结构、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待定社会境遇中的情感体验的文学体裁。

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

小说:是在一定的时空情景中,以包容舒展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虚构性文学体裁。

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剧本:是综合艺术中的语言表现因素如台词、唱词等,它是一种依托综合艺术实现其审美价值,并以语言为主叙事和抒情的文学体裁。

文学资源场: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据以加工、制作、移置和翻转的既有素材库,主要包括过去或同时代各种文本,甚至传说轶事等。

构思:是作家在生活体验、文化素养储备和写作冲动发生的基础上,对于酣畅淋漓的主体情思加以组织,使之成为有机的艺术形象系统的过程。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待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拟想读者:是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二、填空题: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富有文采,就是词语富于华丽的色彩,或指作者具有语言上的才华。

3.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4.实用论主张文学是为愉悦和教育而从事的摹仿。

5.文学语言论的突出特点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号,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加以研究。

6.我们对文学属性的独特理解可以具体集中到对文本、语言蕴藉、人生体验等因素的重视上。

7.学习文学理论的途径有:①体验作品;②读解文化;③阅读理论④思考问题。

8.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语言表意系统。

9.中国古代文论中存在两种文学文本层面观:一种认为文学文本由言意象三层面构成,另一种则认为由粗精两层面构成。

10.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做出了真正富有突破性意义的具体划分。

11.文学媒介可以分为书写媒介、承载媒介和传达媒介。

12.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13.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影和电视三种形态。

14.关于媒介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传播的偏斜”论、“媒介即讯息”论和“媒介即情景”论。

15.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陌生化、语境化和蕴藉化。

16.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文本语境和文化语境。

17.构成语言的基本形象有语言的字符形体和声音韵调等等。

18.文学意象是一种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的现象。

19.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是以暗示、说理或含混方式塑造的文学形象。

20.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

21.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意象是非常丰富的,就一部作品而言,既有单象意象、多象意象,也会有组合意象、意象群等等。

22.意境的领会和把握关键在于即景会心、感会于心,在瞬间的形成的审美知觉的引导下领略其魅力。

23.西方典型理论是在认识论哲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生成的。

24.诗具有精粹凝练、新颖奇特、富有音乐性的文学语言。

25.诗按其是否遵守格律规范,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26.散文的基本特征是语言运作自由、结构形散神聚、表述对象广泛、抒写真实情感。

27.议论性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等。

28.小说家减速叙述的语言策略是减缓和停顿。

29.无论采取哪种结构方式,戏剧文学都要遵循戏剧行动、情节应最大限度凝缩集中这个原则。

30.影视文学要呈现出动态画面和人物的运动状态。

31.语言敏感,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敏锐度和精当运用的能力。

32.文学批评中的理性认知型批评包括原理批评、作品批评和释义批评。

33.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和机构制作特点。

34.文学阅读的效果大致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效果表现,即个体效果、社会效果和文化交流效果。

35.在文学写作中,作者的主体条件包括个体体验、想象力、语言敏感和拟想读者四个方面。

36.大众文学与民间文学都具有通俗易懂和受众量大的特点。

37.召唤结构是文学文本中存在的呼唤读者的结构框架。

38.文学批评的角色有三种类型,①学院型、②媒体型、③读者型。

三、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文学作品就是富有文采的语言性作品。

答:错误。

文学作品不仅是富有文采的语言性作品,而且要表情达意的作品。

2.文学是人们出于本能对自然的摹仿。

答:错误。

虽然模仿说肯定了文艺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强调的是人的所谓模仿本能或天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对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无法科学地解释文艺起源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3.诗歌、散文属于表现型文本。

答:错误。

表现型文本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型的文本,它的特征具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一些诗歌和散文常常体现了这些特征,但有的诗歌和散文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4.媒介只是一种承载手段,文学作品是第一位的。

答:错误。

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媒介的状况,即媒介优先。

文学作品再好,也必须通过媒介才得以传播和阅读。

5.文学媒介具有语境依托性。

答:正确。

文学媒介具有语境依托性,即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统、人文学科体制等。

6.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无太大差别。

答:错误。

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既相互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语言形态,具有不同的特性。

就相互联系看,一方面文学语言根源于普通语言,普通语言的生机活力为文学语言输送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普通语言也借助文学语言“立法”,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民族普通语言的潜在标准。

因此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是不可分的。

同时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又具有截然不同的,首先,文学语言以审美为目的,是否合乎审美逻辑成为文学语言的一种内在标准;普通语言以交际、文献为目的,是否合乎事理逻辑成为一种内在标准;其二,文学语言总是潜行在历史文化语境之间,成为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表述;普通语言则运行于日常交往和知识交流的层面,成为某种事件的实际表述,这就意味着,文学语言蕴藏丰富的文化意蕴,带有文化修辞特性。

为此,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差别很大。

7.文言文和白话文具有相同的文化修辞形象。

答:错误。

文言文和白话文各具不同的修辞形象,并各具其美。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历史性分别造成了不同的修辞内涵,从而构成不同特性的汉语形象。

从意义的表达方面看,文言文古奥、含蓄,多用典故、代词和隐语,产生含蕴不尽的审美效果;白话文则清晰、直白,表达流畅、意义单纯,刻画细腻而准确,往往变异具体场景和体验的描绘。

8.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

答:正确。

因为典型形象往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内涵。

9.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形象直接诉诸欣赏着的听觉感官,二者有着根本差别,是不相通的。

答:错误。

文学与音乐尽管存在差异,但二者可以汇通的。

这是因为:其一文学与音乐之间可以相互影响、配合和补充;其二文学与音乐的汇通还表现在文学的叙事文体具有音乐性;其三现代小说更依赖与音乐的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叙述层和故事层对音乐的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