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规原理复习思考题目参考答案

城规原理复习思考题目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

2、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3、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4、建筑强度:指在开发建设中,控制与核定规划建设用地内建筑量的指标。

5、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6、居住社区和千人指标: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每千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它用于总体上保证居住区各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容量和空间。

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8、道路断面:城市道路断面是城市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合称。

沿着道路中心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映道路的竖向线形;垂直道路中心线的剖面称为横断面,反映路型和宽度特征。

9、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10、人车分行: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11、人车混行: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

12、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13、住宅区容积率:指一个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4、雷德朋系统:雷德朋体系是人类在汽车时代到来之际.为解决大量汽车的方便使用和居住区的安全,宁静之间的矛盾而首次采用的规划方法.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15、社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16、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7、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二、简答题1、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1使用要求○2卫生要求: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3安全要求: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等)○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2、简述现代城市住区规划产生经历的四大思想理念?○1公司城镇:缘于一个工业家把人口与工业从拥挤的城市向外迁移,而发起的一种改善居住环境的运动。

在从城市或至少是从城市中心部分疏散出去的工厂四周建设新城,把工作与生活组织在一个卫生的环境里,某种意义上也是第一批田园城市;○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形式,既体现了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于“近便”,又体现了农村的有利条件在于“环境”,而同时又避免了两者的不利条件,其城市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划分为六个扇形区域;○3赖特的“广亩城市”:针对现代城市过分集中而带来的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他提出了城市分散发展的“广亩城市”设想,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上,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4勒.柯布西耶的“阳光城”:在机械化的时代里,利用现代科技和建筑技术,发展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居住水平,规划“在花园中的城市”。

3、居民调查的作用与意义,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作用:评价居民的居住环境,分析居民的居住意愿,并预测住房市场的发展趋向,决策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定位与原则,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住宅区的具体规划设计。

意义:为了掌握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注意:○1提问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避免可能使问题含糊不清的用词;○2回答问题要求明确,不要有“一问两答”的问题;○3要求回答的答案不能模棱两可,必要时给出供选择的答案;○4问卷量不宜过大,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四页;○5提问方式、版面设计以及纸张的形式色彩应亲切近人并富有启发性。

(4分,答出四点即可)4、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屋顶绿化系统;窗强保温系统;屋顶雨水收集、储存与处理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自然降温、通风系统;人车分行系统。

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行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5、居住生活空间的领域与空间层次的关系在住宅区各层次的生活空间的营造中,应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

私密性越强,尺度宜小、围合感宜强、通达性宜弱;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

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半私密性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以促进居民之间各种层次的邻里交往和各种形式的户外生活活动。

半私密空间宜注重独立性,半公共空间宜注重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的多样化和部分空间的功能交叠化使用,以塑造城市生活的氛围。

6、人车分行的住宅区的路网布局上应该遵循的原则○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7、居住区总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1天然障碍的边界,指河流、水面、陡坎等的边界线;○2人工设施的边界,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3其他人为划定的界线,如征地线、规划界线等。

8、住宅的群体组合中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几个?并且要写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照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形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布,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

缺点: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影遮蔽的问题。

○2周边式:住宅沿街坊道路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置形式。

特点: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内部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的空间,有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

缺点:对地形的适应性差。

○3点群式:围绕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或水面有规律或自由的布置,形成丰富的群体空间。

特点:日照、通风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缺点: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大,识别性较差。

○4院落式: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的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

特点: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与儿童活动场地,提高容积率。

缺点: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

○5混合式:指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或院落式,其中二种或数种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

特点:空间丰富,适应性广,组成空间多变的住宅组群。

○6自由式:在群体布置时,形成似围非围的相互流动的院落空间效果,在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段因地就势,适于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

9、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的特点○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10、住宅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原则○1各类管线布置应整体规划,近远结合,并预留今后可能建设的工程管线的管位。

○2各类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走向应沿道路或平行主体建筑布置,并力求短捷,减少交叉。

○3各类管线应满足相互间水平、竖向间距和各自的埋深要求。

○4当综合布置地下管线发生矛盾时,因采取避让原则。

11、住宅区道路的分级及其宽度○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m,道路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人行道宽2—4m.(路宽应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地种植。

○2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9m,在非采暖区按六种基本管线的最小水平间距考虑,要求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

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限宽度为14米。

○3居住组团级道路:组团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为3.5~5米,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区可采用3米。

为满足大部分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其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无供热管线不小于8米,采暖区需敷设供热管线则不小于10米。

○4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5m.(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2.5~3米,这样也兼顾了必要时私人小汽车的出入。

)12、默写出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并说说平衡表的作用作用: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的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13、什么叫做围合?围合的空间具有哪些特点?围合是我们最易理解的形式,也是基本的形式。

但一般而言,只要有独立的界面,其呈质地的变化即能起到限定的作用,所不同只是限度强度的不同而已。

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特点:a.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b.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c.可以减少破坏行为;d.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14、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1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尤其南向)、迎风方位。

○2建筑之间的间距、排列组合及群体的迎风方位。

○3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化水体的合理利用。

15、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1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甚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作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16、通达性道路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和三大要素通达性是通路应具备的基本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