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3.5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实验
取一片新鲜叶片,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上下表 面的气泡。
【解释】因为下表皮表面保卫细胞比上表皮多, 所以气孔数目也比上表皮表面多,因而下表皮 的气泡数目多。
五.气孔张开或闭合的条件: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 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读图
水、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引入】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 处是很费劲的。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 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高 高在上的叶、化、果和枝等。据估计1株 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
那么, 这么复杂的生理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
一、蒸腾作用
【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现象: 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 实验结论: 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验说明: 取材不能撕得太厚,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实验现象:
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无色透明, 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
2、保卫细胞里面也有叶绿素, 气孔周围的细胞壁较厚。
表皮细胞: 无色透明,不规则形状 上下表皮 叶肉细胞 叶脉 保卫细胞: 呈半月形。有叶绿体、内 壁较厚、成对形成气孔。
思考:
1、为什么要选择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 2、为什么要不透气?
3、为什么要放在阳光下?
如何证明水汽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发出 来的?
1、蒸腾作用: 叶片将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 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发出去的。
2、蒸腾作用的意义: (1)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 光合作用而不致受伤害。 (2)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3)有利于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实验现象: 贴在叶表皮表面的氯化钴蓝色滤纸 都会变成红色。下表皮滤纸先变色,并且颜 色会深一些。
实验结论: 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 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 发出来的水分。
实验观察2: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 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画图
植物吸收、运输、利用水和无机盐的路径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尖吸收 --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 --叶柄中的导管 --叶肉细胞气孔散失
讨论
蒸腾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 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
思考:
1、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栽?
2、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选择阴天或 傍晚? 3、移栽植物时,你还有哪些方法减弱 蒸腾作用?
罩上黑色的防晒网、剪掉部分叶片、用 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
二、叶的结构
【引入】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实验观察1:
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 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 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 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 色变化。哪一张纸先变色?哪一张纸的颜 色会深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