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单元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重点:1. 了解植物茎的分类和结构,能说出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2. 了解导管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了解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
3. 了解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各部分构造的功能。
4. 了解保卫细胞及气孔的组成、分布和作用。
5. 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
6. 了解土壤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难点:1. 正确区分各类茎及观察茎的结构。
2. 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际运用。
3. 正确分析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以及对土壤的危害,制定出最佳防治污染的措施。
知识要点:(一)茎:1、茎的类别:茎的类别特点 代表植物 茎与环境的关系 直立茎 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 果树,甘蔗,白菜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使根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料攀援茎 用卷须等攀他物上升的茎 葡萄,黄瓜等 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的茎 牵牛,常春藤,菜豆 匍匐茎 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 草莓2、茎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由内到外)树皮: 作用韧皮部:内有 ,运输双子叶植物的茎 形成层:属_______组织,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木质部:内有_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3、茎的功能:茎具有支持、 的功能。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①输送的方向:自下而上向枝端运输。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根尖吸收进入根部−−−−→−茎中导管的输送输送到叶②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部。
③水分输导的动力:其中主要的是蒸腾拉力。
(2)有机物的运输:①输送的方向:自上而下向根运输②输送的组织:。
它位于部。
(二)叶:1、蒸腾作用:根从土嚷中吸收的水中只有很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了。
(1)含义:叶将根吸收的水经气孔以形式向大气散发的过程。
(2)器官∶(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湿度等。
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4)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根吸水的动力②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③可降低叶面的温度2、叶的结构:分为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组成的)、叶肉和叶脉。
(1)保卫细胞和气孔:表皮细胞是一种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
无叶绿体,对叶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还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就是气孔,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蒸腾作用散水的通道。
(2)气孔和蒸腾作用的关系:气孔可以张开或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失水萎缩,气孔闭合,以此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当植物体水分较多时,气孔张大,蒸腾作用加强;当植物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三)保护土壤:1、目前土壤资源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土壤的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3、我国的土壤资源并不充裕,因此保护土壤更是非常重要。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典型例题】例1. 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A. 茎内有无韧皮部B. 茎中有无形成层C. 茎内有无木质部D. 茎内有无髓分析: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形成层细胞能够分裂增生,属于分生组织;向外分裂产生的细胞生长形成韧皮部,向内生长形成木质部,所以双子叶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
而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水稻、竹类等植物因为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答案:B例2. 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B.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C. 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D. 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分析:年轮:茎生长时前一年的晚材(秋材)和后一年早材(春材)间的分界线,是指木质部的生长。
春天外界的气温适宜,水分充足,茎生长快,排列疏松,颜色较浅;入秋后雨量少,气温低,生长慢,排列紧密,颜色较深。
每年生成一轮,不包括木质部外的形成层、韧皮部、皮层、周层等环状结构,所以小刚的数法是错误的。
而因树的种类不同,有的树一年里可以出现多个年轮,所以答案D是错误的答案:A例3. 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A. 攀援茎B. 缠绕茎C. 直立茎D. 匍匐茎分析:根据生长分式不同,茎可分为攀援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四类,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可以区别出匍匐茎;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借助他物可以区分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用变态茎、叶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答案:D例4.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A B C(2)其中 C 中有,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A 中有,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 和C 之间有,能。
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茎由外到内依次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其中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也只是由几层细胞构成,而体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木质部,木质部再往里就是髓。
髓由薄壁细胞(细胞较大,管壁较薄)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内有筛管,运输有机物。
茎能否增粗决定于有无形成层。
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答案:(1) A. 韧皮 B. 髓 C. 木质部(2)木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3)能;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增补韧皮部,向内增补木质部。
例5.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
这是由于破坏了()A. 韧皮部B. 木质部C. 形成层D. 木纤维分析:在小树上拴铁丝,日子久了,由于小树的茎会不断长粗,而铁丝不会变长,铁丝会破坏小树的树皮,相当于将树皮环割。
我们知道:内树皮的韧皮部由筛管组成,担负着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和其他植物器官的功能。
所以小树被环割后,运输的通道被阻断,小树环割部位的上方就因积蓄大量的有机物而形成节瘤。
答案:A例 6. 小明在摘甜桃时,发现桃树的树干上粘有紫色的粘稠物。
他想:“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呢?”他询问桃园主人,桃园主人告诉他桃干碰伤或遭虫咬后,都有粘液流出,久后变成粘稠物质粘在树干上。
小明猜想粘稠物可能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也可能是叶合成的有机物。
他选取了一条将被整枝割掉的生长旺盛枝条,做了以下实验,在整枝处对枝条进行环割处理,观察到环割上端的树皮处有少量粘液流出,一周后观察到环割处出现图所示的现象,环割的上端出现较多紫色粘稠物。
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摘甜桃时提出的问题是:(2)他提出的科学猜想:猜想一:猜想二:(3)根据实验,你和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对小明的探究实验运用了哪些过程?分析:粘稠物只能是两种成分: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其中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并且是由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而有机物却是由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并且由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自上而下输送的。
所以若树皮割裂后有液体流出,则流出的液体是有机物,反之则是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1)桃树在干上附着的粘稠物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什么物质?(2)粘稠物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3)桃树干上的粘稠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4)小明的实验过程包含了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试验设计、得出结论等四个方面。
例7. 如图是研究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十分缓慢,这说明了(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结果发现水银柱几乎不动,则说明了:(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结果发现水银柱上升也十分迅速,则说明了也影响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5)以上几种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主要与、和有关。
分析: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的强弱则由气孔开度决定。
而气孔开度主要受温度影响,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气孔开度,35℃以上的高温会使叶片过度失水,气孔会关闭,使蒸腾作用减弱。
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由于光照不足,湿度大,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减弱。
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答案:(1)上升;植物具有蒸腾作用。
(2)光照强弱和湿度的大小,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有关。
(3)光照太强反而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4)温度(5)光照、温度、湿度例8. 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摸黑将剪去部分枝叶、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上、浇足水,罩上黑色的防晒网。
阅读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将短文中园林工人为提高植物成活率而采用的措施用短线画出。
(2)上述措施中,为了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是分析与答:移栽植物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是使植物体内有充足水,种植应做到两点:一是利于吸水;二是减弱蒸腾。
所以园林工人提高成活率的措施是剪去部分枝叶、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上、浇足水。
其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傍晚摸黑栽种,减去部分枝叶、罩上黑色的防晒网。
例9. 把泥土按30度的坡度在一侧为玻璃的箱子内堆好(如图),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在其中A坡上种上草皮。
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分别对两个坡面洒水。
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水流运动汇入引水沟的水量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A 较慢较少较少B 较快较多较多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结在一起,植物的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流失。
而裸露的地面没有的保护,就容易发生。
(2)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3)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洪水对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灾后,我国政府决定严禁砍伐长江上游的天然林,几万林业工人由伐木者变为育林者。
这项措施对上游地区来说,主要是为了()A. 改善大气质量B. 改善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C. 保护当地珍惜野生动植物资源D. 降低当地气温的日较差,从而减少洪灾分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