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中考考点梳理(第一段)一、重点词语1.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惊异,诧异,句中意: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前面,句中意:__________2. 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___________(2)芳草鲜美..鲜美:__________(3)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缤纷:__________(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一、重点词语1. 古今异义(1)仿佛..若有光古义:__________,今义:似乎,好像(2)豁然开朗..古义:__________,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今义:运输事业2. 重点实词(1)林尽.水源尽:____________(2)初极狭,才通..人才: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5)阡陌..交通阡陌:__________(6)鸡犬相闻..相闻:__________(7)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8)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9)并怡.然自乐怡: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林尽.水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一、重点词语1. 通假字便要还家同____,意思: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_________,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__________,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古义:________,今义: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实在是”无论:古义:__________,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3)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________,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3. 重点实词(1)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2)具.答之具:____________(3)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____________(6)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8)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9)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1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率妻子..。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邑人来此绝境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段)一、重点词语1.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标记,符号,句中意:__________2. 重点实词(1)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2)及.郡下及:____________(3)诣.太守诣: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寻向.所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段)一、重点词语1.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未果.原意:果实,句中意:__________2. 重点实词(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2)寻.病终寻:____________(3)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问津: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探究理解概括1. 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2)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 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3. 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画面描述4.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你脑海中的景象。
写作技巧5. 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可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素养提升设问7.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
8. 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9. 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统编课后“积累拓展”)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注】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
肆,尽力。
②憩(qì):休息。
③菽(shū)稷(jì):泛指粮食作物。
④艺:种植。
⑤靡:无。
⑥暧(ài):遮蔽。
⑦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
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10.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
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八十章【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参考答案中考考点梳理(第一段)一、1. (1)对……感到惊异(2)向前2. (1)沿着,顺着(2)新鲜美好(3)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4)尽二、1.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第二段)一、1. (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开阔敞亮(3)交错相通2. (1)到头(2)仅仅、只;通过(3)整齐的样子(4)类(5)田间小路(6)可以互相听到(7)全,都(8)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9)安闲二、1.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2. 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3.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4.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5.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6.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7.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第三段)1. 要邀邀请2. (1)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竟然,居然;不要说,更不必说(3)桃花源外的世人3. (1)于是,就(2)详细(3)全,都(4)隔绝、不通音讯(5)对、向(6)感叹惋惜(7)邀请(8)离开(9)告诉(10)不值得,不必二、1.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