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的几种形式
王长来
文言文的学习中,除了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用法外,还应该重点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的特点,但教科书和一些参考资料对于定语后置句式的特点及规律的介绍过于简略,而这种句式出现的频率很高,学生的理解也较困难。
因此,本人对自己使用教材(发达地区版)课文中出现的定语后置形式的句子作一些疏通归类,列于下文,以供复习参考。
1、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
(《祭妹文》)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2、中心词+定语+者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赤壁之战》)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之战》)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史记》)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黄生借书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荆轲刺秦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
麾下壮士骑从者。
(《垓下之围》)
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梦溪笔谈?透光镜》)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燕策》)
3、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为学》)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冯婉贞》)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送薛存义序》)
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
(《韩非子?内储说上》)
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
(《新序》)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与妻书》)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4、中心词+有……者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揠苗助长》)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孟子?离娄下》)
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唯舟师之是听。
(《贤奕编》)
客有吹洞箫者。
(《赤壁赋》)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列子?说符》)
其人家有好女者……(《西门豹治邺》)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韩)信者。
(《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战国策?燕策》)
5、中心词+而+定语+者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论语?卫灵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无依无靠)者(《孟子?梁惠王下》)
6、中心词+数量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诗经?伐檀》)
7、中心词+定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
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
兵精足用。
(《赤壁之战》)
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
限于认识水平,估计有偏差和错误,仅供参考!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