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第一章:导论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1.艺术设计的含义和分类(一)艺术设计师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制作物品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

)(广义的设计)艺术设计的三个阶段1形成制作某种物品的设想,构思,规划的艺术创意阶段。

2.以视觉传达方式为主的表现设想,构思。

规划的艺术表达阶段3.艺术创意经过艺术传达后具体运用使之物化的阶段。

(二)艺术设计的主要类别以设计方式分类:产品设计(人与自然的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人与社会的媒介)空间或环境设计(自然与社会的媒介)以设计的空间状态分类: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以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审美鉴赏分类: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2.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源于遵循真和善相统一的美的规律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美的规律:生产劳动与美的创造之间的关系(二)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首先体现在完善的满足人的功能需要上(三)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还体现在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上3.艺术设计的各类形态美(一)艺术设计和社会美(二)艺术设计和自然美(三)艺术设计和艺术美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1.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一)审美意义是艺术设计最显要的意义(二)艺术设计创造着精美绝伦的人工制品和环境(三)艺术设计推动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和思维观念的更新2.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一)艺术设计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审美愉快(二)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可以和艺术品媲美(三)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悦目(四)艺术设计以它的审美观赏意义来美化生活和环境3.艺术设计的审美教育意义(一)艺术设计具有比纯艺术更普遍,更持久的审美教育意义(二)艺术设计引领审美时尚和潮流,美化人的身心(三)艺术设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的世纪,审美的世纪1.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一)审美需要是体现人的本质的高层次的需要(二)经济的繁荣促使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新世纪的到来(三)艺术设计是21世纪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2.增强人的艺术世纪审美修养。

使人成为“审美的人”(一)艺术设计审美修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二)自觉培养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态度(三)努力提高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第二章:审美观念的流变和艺术设计的发展前工业社会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一)初始期(远古至战国)(二)成熟期(自秦汉至隋唐)(三)终结期(自五代至明清)2.前工业社会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设计(一)古代奠基期(二)中世纪过渡期(三)近代发展期.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和现代主义设计1.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工艺美工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一)手工生产转向机器生产时审美和设计的迷茫与混乱(二)“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美学思想和他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三)工艺美工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2.包豪斯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德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和包豪斯的诞生(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方针(三)以建筑设计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主张和特征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林林总总的后现代设计1.二战后技术美学的兴起和艺术设计的发展(一)技术美学学科的建立(二)二战后各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盛行2.审美取向的多元化,后现代设计的个性化和当代中国设计(一)突破传统审美取向的波普设计运动(二)林林总总的,富有个性的后现代设计(三)探索中的异彩纷呈的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审美要素艺术设计最本质的审美要素:功能美1.功能美的适用性2.功能美的人文性3.功能美的经济性4.功能美的精神愉悦性艺术设计最直观的审美要素:形态美1.点线面与艺术设计(一)点(二)线(三)面2.色彩与艺术设计(一)艺术设计色彩的表情性(二)色彩效果的审美设计3.造型与艺术设计4.空间与艺术设计(一)感觉性(二)多样性(三)有限性与无限性(四)表情性艺术设计最基础的审美要素:材质美1.质地与艺术设计2.肌理与艺术设计3.材质的美感4.艺术设计的材质美举榆(一)塑料(二)砖(三)木材(四)玻璃(五)大理石(六)布(七)地毯(八)金属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审美表现艺术设计对秩序感的追求1.秩序美的探索与应用(一)秩序美的探索(二)秩序是开启美的钥匙2.节奏与韵律在秩序化的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一)秩序中的节奏元素(二)韵律与节奏在秩序中的统一3.对称与均衡在秩序化的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一)秩序中的对称美(二)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均衡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法则的体现1.美学法则的继承与革新(一)美学法则的生成(二)美学法则与时代结合2.艺术设计的加减乘除-配置美(一)配置美的应用(二)配置美的表现3.艺术设计审美表现的基础力-张力(一)力和量的综合(二)张力在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设计中变化和统一的主导性关系1.艺术设计整体性关系-多样与统一(一)整体的兼顾(二)多样与统一的相互关系2.比例与分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一)无所不在的比例(二)黄金分割与模数尺的应用(三)比例关系中的尺度与分割3.对比是变化的手段,调和是统一的前提(一)对比的审美表现特征(二)调和的决定性作用艺术设计中形式个性的体现1.形式法则的独特运用(一)个性化设计理念的构筑(二)个性的张扬2.自然形态与抽象形态(一)自然形态的仿生与模拟(二)人工与表现的抽象形态第五章:艺术设计的审美风格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及其审美类型1.风格、艺术风格和艺术设计风格(1)艺术史上的风格(2)艺术设计风格与艺术风格的异同2.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1)社会背景(2)文化艺术背景(3)经济发展与消费者需求(4)科学技术的进步3.艺术设计风格的审美类型(1)壮美与优美(2)华丽与素朴(3)幽默与浪漫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时代性、民话性和地域性1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时代性(1)时代风格听统一(2)时代风格的差异性2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民族性(1)艺术设计民族风格的独特与稳定性(2)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性与世界性3.艺术设计审美风格的地域性艺术设计的个人风格1.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形成(1)设计师的精神世界和创造才能是形成个人风格的决定因素(2)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异同2.当代设计个人风格举隅(1)菲得普。

斯达克:另类的设计-法国人的浪漫与幽默(2)冈特。

兰堡:土豆情结-“德国视觉诗人”(3)妹岛和世:轻盈飘逸-女性的与东方的(4)埃特里-索特萨斯:极端设计-个人的探索与群体的探索第六章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一艺术设计的审美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与设计2.审美想象与设计3.审美情感与设计4.审美理解与设计5.审美需要与设计6.审美个性与设计二艺术设计的审美思维形式1.形象思维与设计2.特殊思维与设计(1)直觉思维(2)灵感思维3.联动思维与设计(1)纵向联动思维(2)横向联动思维(3)逆向联动思维三艺术设计的审美接受心理1.审美接受心理特征(1)自主性(2)期待性(3)自律性2审美接受的心理图式(1)心理图式要素之一情感(2)心理图式要素之二:认知经验(3)心理图式要素之三:意志(4)心理图式要素之四:心理定势2.审美接受的心理倾向(1)审美接受的选择倾向(2)审美接受的角色倾向(3)审美接受的惯例倾向(4)审美接受的发展倾向第七章艺术设计与审美文化一艺术设计的审美文化内涵1.艺术与技术:艺术设计的文化定位(1)设计与艺术(2)设计与艺术2.权贵与大众:艺术设计的人性内涵(1)为权贵的设计(2)为大众的设计(3)为权贵与大众之争二艺术设计与文化思潮1.文化天空下的艺术设计2.理性主义思潮与现代主义设计3.后现代思潮与多元化设计4.走向世界与保护传统:艺术设计的文化选择三艺术设计与审美消费文化1经济原则与多重需求(1)设计对经济的重要作用(2)经济对设计的多重需求2消费社会与设计时尚(1) 设计与消费 (2) 设计与时尚流线型有计划废止制度时尚机制新旧轮回产品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功能的主导性 1:产品形象的整体性造型设计 1:产品的多重功能美2:以人为本的宜人性 2:系统观念下的现代产品设计 2:产吕的内在质量美3:结构与造型的统一性 3: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产品的外在形式美4:材料的审美属性 4:产品使用的合适美5: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性 5:产品的整体形象美装潢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诉诸于人的视觉的造型艺术 1:构思、创新在装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1:装潢的寓意美2:现代科技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2:题材、主题与表现技巧 2:装潢的材质美3:文化内涵深蕴其中 3:图形、色彩和文字设计 3:装潢的纹饰美4: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 4:装潢的肌理美5:从属性、时尚性与综合性广告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广告诉求的简洁性 1:广告图形的设计语境 1:传承文明的人文美2:广告创意的独特性 2:广告创作的审美法则 2:传达流行的时尚美3:广告表现的情趣性 3:广告创意的表现技巧 3:传递关爱的情感美4:广告媒介的符号性 4:传播思想的哲理美5:广告效果的综合性展示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1:作用于人的“视”、“觉”、“传”“达”性 1:作为资讯展示传播方式的设计实验2:通过形、光、色、质、意和空间组合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2:对企业或品牌形象的展示运作和推广3:功能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 3:展示设计的文化创造4:风格与流派的多样性 4:展示设计与现货艺术的融合出新(审美鉴赏)1:展示空间的灵动美2:展示平面的情趣美3:展示多媒体的灵动美4:展示策划的智慧美5:展示意境的抽象美服饰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对人体的依附性 1:服饰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 1:服饰的款式(造型)美2: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 2:人体是服饰设计的基础 2:服饰的色彩美3:民话性、时代和普遍性 3:服饰材质的合理选用 3:服饰的做工美4:主体心理差异性 4: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处理 4:服饰的规整美5:服饰之美与穿着场合的相适应性 5:服饰的流行美建筑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1:实用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1: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 1:建筑的意蕴美2:空间与褓的对立统一 2: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 2:建筑的结构美3:主题表达上的重大性的正面性 3:建筑设计的生态环境优化 3:建筑的质料美4:内容表现上的抽象性与象征性 4:建筑的韵律美5: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5:建筑的综合美环境设计(审美特征) (审美创造)1:以人的生存、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1: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和时代的新要求2:生存、生活质量和精神愉悦的一致性 2:环境设计的要素、表现形态和设计原则3:人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共荣 3:环境设计的手法运用4:“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协调一致5: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具有联觉的审美效应(审美鉴赏)1:材料的质感与肌理美2:光色的构成与情致美3:陈设的形式与意蕴美4:空间的韵律与整体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