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3=60分,将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铁、水、空气;
B、水、空气、铁;
C、空气、铁、水;
D、水、铁、空气。
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7、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8、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9、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10、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11、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A 、一次敲击声;
B 、两次敲击声;
C 、三次敲击声;
D 、无数次敲击声
1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1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14、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5、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16、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17、“十·一”国庆节将到,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下面有关说法不对的是
A、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18、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
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
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19、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
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
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__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2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
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
朵的。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
2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4、贝多芬晚年失鸣,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25、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响度还跟距的远近有关。
26、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声音的不一样,低声细语与引吭高歌中的“高”与“低”是声音的不一样。
2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
“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
2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减少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2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 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 __。
31、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3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 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 A 、B 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___________。
方案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一和表二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四、计算题(10分)
33、一个人在峡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声音发出后3秒钟听到的回声,问反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人多远?(当时空气的温度是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