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2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2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产生、危害与防治。 第(1)题,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资源的 开发;而北京主要是开采地下水所致。第(2)题, 在不同的地区地面沉降危害表现不同,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第(3)题,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主要是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回灌并加强地面沉 降监测与研究等。 答案 (1)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过 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北京 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2)地面沉降直接破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设 施,同时还会引起洪水、风暴潮、海水入侵、盐渍 化等灾害。 (3)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有:节约用水、 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 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等措施。
答案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 特 点及减灾对策。(8分)
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2分)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2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 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 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其他合 理答案亦可 4分)
知识探究:
2、(2009· 海南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 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 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 特点及减灾对策。(8分)
高考题型总结:
1、以备考期间某种特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 灾害发生原因、地区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特别是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以某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本区内自然灾害的
类型、分布、危害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构建知识结构:
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2、中国的自然灾害 与防治: 3、防灾与减灾
地震 (必修1 1.4;地图册P20、52) 定义、成因、 分布、危害、 滑坡、泥石流 防御措施
洪涝 风暴潮(必修1 2.3)
世界主要 自然灾害带
生物 病害 灾害 虫害、鼠害
详见表格材料
灾害种类多样 中国自然灾 且灾次频发 中 害的特点
国 的 自 然 灾 害
中国主要 自然灾害
原因 种类 灾次 地域分异 原因 成灾人口与 东部 农业灾情严重 分布 农业灾情 西部 自然灾害地 分布 域差异显著 主要灾害 (6个灾害带) 受灾体 分布、特点、成因、 危害及防御措施 详见表格材料
防 灾 与 减 灾
必修3 1.2 自然灾害的防御 工程性措施: 必修3 2 非工程性措施: 灾前准备: 自然灾害的 救援与救助 灾中应急: 灾后恢复: 防震准备 避震 地震 震后自救与互救 自然灾害中的 防洪准备 自救与互救 洪水 洪水应急 洪水中自救与互救
自然灾害的 监测与防御 利用RS、GIS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答案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 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2分) 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 地造成的危害。(6分) 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 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定义及作用
知识探究:
1、(2009· 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
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 列问题。
(单位:次)
1月 贵 州 四 川 云 南 21 2月 35 3月 54 4月 5 5月 0 6月 0 7月 0 8月 0 9月 0 10月 0 11月 36 12月 8
课标要求:
1.自然灾害概述: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 发生过程。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 必修1 5.1案例3
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 应急措施、灾后自救互救行为
社会经济活动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 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气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害 干旱和旱灾(必修1 2;地图册P14—17)
主 要 地质 自 灾害 然 灾 水文 害 灾害
寒潮 (必修1 2.3)
台风 (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地图册P12)
知识探究: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 面降低的现象。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 地质原因。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 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 材料二 北京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地区达到2 815平方千米,大于100毫米的地区达到了1 826平方千米, 最大沉降量有722毫米,已经形成了五个较大的地面沉降区。 (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北京地区地 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北 京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开采石油、 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 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 有哪些? 地面沉降直接破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设施,同 时还会引起洪水、风暴潮、海水入侵、盐渍化等灾害 (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 节约用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等措 施。
自然 定义及形成条件: 灾害 自然灾害系统: 自 人员伤亡(生理、心理) 然 自然灾 危害程度存 财产损失 (直接、间接) 在地域差异 灾 害影响 资源与环境破坏
高
?
低
害 影响地表 与 环境的 人 人类活 稳定程度 类 动影响 影响受灾体 活 自然灾害 的易损程度 动
主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 2区域 生态环境建设
3.自然灾害与环境: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概述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和评 估中的作用。 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 急措施。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