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主治医师肿瘤防治

全科主治医师肿瘤防治

肿瘤防治知识点一:概述一、肿瘤的定义与分类(一)肿瘤定义生物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众多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精神紧张等)和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使细胞生长平衡失调,失去正常控制,从而具有过度增长的能力而形成肿瘤。

附表:肿瘤发展的几个阶段(二)肿瘤分类(良性、恶性、交界性)区分他们的关键是异型性的大小! 续表交界性肿瘤良性交界性團生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和(或)生物学行为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1 )恶性肿瘤分类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 1.恶性淋巴瘤;2.精原细胞瘤;3. 白血病;4.霍奇金病。

2 )命名二、肿瘤病因癌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一)外在因素(二)内在因素总结如下表:(一)外在因素①已确认为人类致癌物的化合物续表②物理因素③生物因素续表(二)内在因素、肿瘤病理1. 肿瘤分期续表2. 肿瘤分类同前3. 肿瘤分型女口:食管癌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及缩窄型,大肠腺瘤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等。

分型目的:有利于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

4. 肿瘤分级它是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细胞的异形性及分裂等标志进行分级。

许多学者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将恶性肿瘤分成I级(低度恶性)、n级(中度恶性)、川级(高度恶性)。

5. 肿瘤转移“转移性”为恶性肿瘤所特有。

转移的途径有经淋巴、血液循环的,直接蔓延,种植性转移,医源性转移。

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皆有可能减少肿瘤的转移。

知识点二:肿瘤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肿瘤的临床表现1. 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早期肿瘤可没有任何症状。

2. 肿瘤转移的临床表现3. 肿瘤引起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癌细胞异常代谢的产物可引起患者厌食、不适、腹泻而致体重下降、肌无力、肌萎缩、肌炎、关节痛,有人称之为“副癌综合征”。

4. 肿瘤特有的临床表现某些肿瘤还有一些特有的临床表现,如肝癌可有低血糖症的表现,肺癌可有骨关节病变的表现,肾癌可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等。

5. 肿瘤并发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肺功能减退、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二、肿瘤的诊断(一)实验室检查1. 血象、骨髓象检查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全赖实验室作血象、骨髓象检查以确诊。

2. 肿瘤标志物检查附:肿瘤标志物(二)影像学检查(诊断肿瘤的重要依据)1. 普通X线检查是应用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诊断方法2. CT检查对颅脑、胸腹腔的肿瘤极具诊断价值。

对实质性脏器如脑、肝、胰等肿瘤的诊断价值更优于普通X线检查(1)X线检查1 )透视与平片:肺肿瘤、骨肿瘤:可见特定的阴影钼靶X线:可检查乳腺及软组织肿瘤3 )特殊X线显影术硒静电X线(干板摄影)和钼靶X线球管的摄影,应用于:软组织及乳腺组织,对不同软组织显示不同对比的影像、图像清晰。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适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实质性肿块及淋巴结。

(3)超声显像主要用于各种实质性脏器,可引导穿刺活检。

(4)放射性核素显像(ECT适用情况:甲状腺、肝、脑、骨肿瘤,骨肿瘤诊断阳性率较高,胃肠道阳性率低。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适用于:脑肿瘤、结肠癌、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

CT-PET具有定位、定性诊断结合的功能。

(5)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检查的适用范围大致与CT相同,但对软组织肿瘤的显示更佳,不用碘造影剂,无过敏之虑。

(三)内镜检查空腔脏器诊断的首选(四)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肿瘤最可靠的依据。

知识点三:肿瘤治疗(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灶及转移灶)I期——手术治疗为主;n期一一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并须包括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川期——综合治疗,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期一一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清扫对症/姑息 手术解除或缓解症状的手术 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

肠癌伴肠梗 阻行肠造口术其他 激光、冷冻、腔镜下手术-(三)放疗1. 光子类:包括深度 X 线、丫线、各种放射性核素等。

2. 粒子类:包括粒子加速器(电子束、中子束等), 应用方法有外照射与内照射两种3. 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附表)放射治疗高度敏感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性腺肿瘤、肾母细胞瘤等低分化肿瘤 中度敏感 鳞癌低度敏感腺癌、骨肉瘤等副反应抑制骨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改变及胃肠道反应等(三)化疗药物分类细胞毒素类药物(烷化剂) 如环磷酰胺(骨髓抑制)、氮芥 抗代谢类药 如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抗生素类 如丝裂霉素、阿霉素(常引起心脏毒性)、争光霉素、更生霉素等 生物碱类长春新碱(常引起周围神经炎) 激素类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乙烯雌酚给药方式:1. 全身性用药:一般是静脉点滴或注射、口服、肌内注射等。

2.肿瘤内注射、腔内注射、局部涂抹、 动脉内灌注或局部灌流: 可增高药物绒毛膜上皮癌巴熾I I I III ■I I II粒细胞白血病 霍苛金病 胃母细胞瘤乳腺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i I在肿瘤局部的浓度。

3. 介入治疗:经动脉定位插管或栓塞加化疗。

关于静脉给药的剂量与时间:1. 大剂量冲击:治疗量大,间隔时间长(如3〜4周1次),毒性较显著。

2. 中剂量间断治疗:为目前较常用者,每周1〜2次,4〜5周为一疗程。

3. 小剂量维持每日或隔日1次。

(四)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 小分子药物如格列卫,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易瑞沙(Iressa )和特罗凯(Tarceva )。

2. 单克隆抗体HER2基因阳性(过量表达)的乳腺癌的赫塞汀(Hercep-tin )、以EGFF为靶点的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爱必妥(Erbitux ,通用名)。

(五)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两大类。

①免疫治疗:如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等刺激人体产生主动免疫。

还可用转移因子、干扰素等。

②基因治疗:肿瘤疫苗等,大部分处于临床及实验研究阶段。

(六)内分泌治疗如乳腺癌、宫体癌、前列腺癌等。

通常采用对抗治疗,如采用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氟他米特治疗前列腺癌等。

(七)中医中药治疗①用于手术或放疗不能治愈的病例。

②减轻不良反应,减轻肿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配合化疗、放疗或手术后治疗。

肿瘤治疗的副作用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1. 放疗、化疗的全身性反应2. 放疗的局部反应(1)皮肤、皮下组织:可见干性皮炎、湿性皮炎、水肿、纤维变性、伤口不易愈合、放射性溃疡、毛发脱落、关节挛缩等。

(2)内脏:可见唾液腺分泌减少、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肺炎、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等。

3. 肿瘤治疗副作用举例(1)乳癌根治术后①术后早期术区疼痛,患者不敢呼吸、咳嗽,影响肺叶扩张,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②切口张力高,组织粘连,影响术侧肩活动。

③淋巴结被大量切除,加以组织粘连压迫,致使淋巴回流障碍,术侧上肢发生淋巴性水肿。

④术后乳房及胸壁组织缺如,不美观。

(2)喉癌全喉切除术后:①术后患者无喉,不能言语交流。

②长期气管造口使患者不能经口鼻呼吸,易感染。

③术后早期咽喉黏膜水肿,肌肉活动不协调,吞咽障碍。

④颈廓清根治术中损伤或切断副神经,致斜方肌麻痹,出现肩下垂、肩活动功能障碍。

(3)结/直肠癌根治腹壁造口术后:①腹壁造口后患者排便途径改变,大便由造口排出进入粪袋,患者不能适应新的排便方式。

②患者对使用粪袋不熟悉,腹壁造口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并发症。

疗效判断1. 近期疗效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肿瘤治疗近期客观反应的标准如下: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至少4个星期。

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上至少4个星期。

病灶稳定(SD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疾病进展(PD肿瘤增大25%^上,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2. 疗效指标因为癌症根治性治疗后即使能达到肿瘤消失的临床近期效果,但仍潜在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鉴于较多的复发转移发生在3〜5年之内,5年以后复发转移明显减少,故临床上多以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作为判断癌症治疗的指标,而不采用治愈率。

知识点四: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一、癌症疼痛(一)疼痛机制与原因疼痛是由疼痛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主要由肿瘤侵犯、肿瘤相关综合征(如压疮)、治疗性疼痛等引起。

(二)癌症疼痛评估的原则与步骤数字分级法(NRS、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或目测模拟法(VAS等数十种。

(三)癌症疼痛治疗方法癌症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抗癌治疗(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神经外科等其他治疗。

二、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一)按阶梯给药(二)口服用药,或非创伤用药(如透皮贴剂)或创伤性小的给药途径(三)按时给药(按时不按需)(四)个体化给药(五)注意具体细节(注意监护,观察副作用,做到最佳疗效但副作用最小)知识点五:肿瘤康复一、肿瘤康复饮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一般不必忌口;休息:多休息,适当运动和体育锻炼;心理:病情逐步告之;治疗:督促完成放化疗;预后:鼓励回归社会,不要过分的同情。

二、肿瘤预防1. 一级预防(1)避免动物脂肪。

(2)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3)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

(4)减少肉食。

(5)避免肥胖。

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即肿瘤防治工作中的“三早”。

三早之中,早期发现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1. 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学依据是A. 生长方式B.实质与间质的比例C.异型性D.生长速度E•间质的类型『正确答案』C2. 下列哪项关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描述是错误的A.肿瘤是一种基因病B.累计癌基因的改变C.单个基因改变即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D.累计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E.累计DNA修复基因的改变『正确答案』CA.碱性磷酸酶B.癌胚抗原C.乳酸脱氢酶D. a -酸性糖蛋白E. a -胚胎抗原1. 恶性淋巴瘤增高的是『正确答案』C2. 肺癌增高的是『正确答案』D3. 结肠癌增高的是『正确答案』B4. 骨肉瘤增高的是『正确答案』A5. 恶性畸胎瘤增高的是『正确答案』E4.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肿瘤治疗近期客观反映标准病灶稳定(SD是指A.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B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50%C肿瘤缩小不足25%或增大不足25% D.肿瘤缩小不足25%或增大不足50% E.肿瘤增大不足50%至少4个星期『正确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WH(癌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A. 口服给药B. 按需给药C .按时给药D. 按阶梯给药E. 用药应个体化『正确答案』B6. WHO 提出通过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癌症的五点建议不包括A.增加动物脂肪B.增加粗纤维的摄入C.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D.减少肉食E.避免肥胖『正确答案』A7. 不属于癌前病变的是A. 乳腺纤维腺瘤B. 乳腺纤维囊性病C.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D. 慢性萎缩性胃炎E. 黏膜白斑『正确答案』A8. 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首选是 A. 手术B. 化疗C. 放疗D. 生物治疗E. 中药治疗『正确答案』CA. 病因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物侵入人体,降低发病率B. 避免工业污染物污染居民生活区C.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D. 为能早期发现癌症,强调每6 个月作一次全面体检E. 诊治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9. 癌症的I 级预防是指10. 癌症的n级预防是指『正确答案』9.A ,10.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