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复习提纲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复习提纲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
课程编号:H0600071S学分: 4
开课学院:理学院课内学时:6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校有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理论基础。

另外,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8学时
(1)随机试验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3)频率与概率
(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5)条件概率
(6)独立性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随机现象与随机试验,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熟练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乘法定理与全概率公式,会应用贝叶斯(Bayes)公式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

理解伯努利(Bernoulli)概型和二项概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6 学时
(1)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
(3)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4)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5)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概念,熟练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Poisson)分布。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熟练掌握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会根据自变量的概率分布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1)二维随机变量
(2)边缘分布
(3)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4)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的概念,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的概念。

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的求法。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会判别两个随机变量是否相互独立。

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和、极大、极小)。

了解有限个相互独立的正态分布的线性组合仍是正态分布的结论。

了解二维正态分布及基本性质。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学时
(1)数学期望
(2)方差
(3)协方差及相关系数
(4)矩、协方差矩阵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随机变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会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期望和方差。

理解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及计算。

了解矩、协方差矩阵,并会计算。

了解多维正态随机变量的定义。

第五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4学时
(1)大数定律
(2)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切比雪夫(Чебышев)不等式、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和伯努利大数定律,了解伯努利大数定律与概率的统计定义之间的关系。

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De Moivre)-拉普拉斯(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

能利用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进行有关概率的近似计算。

第六章样本及其抽样分布 4学时
(1)随机样本
(2)抽样分布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了解直方图的作法。

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概念,掌
握根据数据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方法。

掌握
2
χ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解上α分位点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分位数。

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有关性质,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第七章参数估计 6学时
(1)点估计
(2)估计量的评选标准
(3)区间估计
(4)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5)单侧置信区间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点估计的概念,熟练掌握矩估计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理解并掌握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等估计量的评判标准。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第八章假设检验6学时
(1)假设检验
(2)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3)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理解并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了解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假设检验。

第九章随机过程及其统计描述4学时
(1)随机过程的概念
(2)随机过程的统计描述
(3)泊松过程与维纳过程
基本要求:了解随机过程的定义,知道随机过程的分类方法。

了解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和联合分布函数族;了解独立增量过程。

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及它们的性质与运算;掌握泊松过程、维纳过程的定义、性质和数字特征。

第十章马尔可夫链4学时
(1)马尔可夫过程及其概率分布
(2)多步转移概率的确定
(3)遍历性
基本要求:了解无后效性,了解马尔可夫过程的定义,理解马尔可夫链的定义。

会求简单的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掌握有限维分布及极限分布的定义;熟练掌握求有限马氏链的极限分布的方法。

理解C-K 方程,会利用C-K方程求多步转移概率。

了解遍历性定义,会判别有限马氏链是否具有遍历性。

第十一章平稳随机过程8学时
(1)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
(2)各态历经性
(3)相关函数的性质
(4)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基本要求:了解严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掌握宽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会判断随机过程的平稳性;了解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概念。

了解平稳过程的相关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掌握维纳-辛钦公式,会利用此公式计算平稳过程的谱密度和相关函数。

了解各态历经性的定义,会利用定义判别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了解平稳过程各态历经性的充要条件。

了解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及其性质;了解白噪声的定义,知道它的相关函数和谱密度。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及其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随机过程及其统计描述;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

难点: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马尔可夫链;平稳随机过程。

解决办法:加强教与学。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无实验实践环节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及线性代数;后续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可以以本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作为一个“起跑点”去进一步学习,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了抽象思维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六、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64,其中讲课54学时,上机0学时,实验0学时, 习题及讨论1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七、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
1.教材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盛骤,谢式千,潘承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参考书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何书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丁正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肖壮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胡国雷,何铭,孔告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八、课程考核
本课程建议采用的考核方式:闭卷
九、说明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新制定的关于“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上一年度的大纲做了一些修改。

执笔人:孔告化审核人:丁秀梅教学院长:
编写完成时间:2009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