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组织培养一、茎尖1.概述通过对草莓茎尖离体培养的试验研究表明:取草莓茎尖为外植体,以0.35 mm大小为宜;用MS+0.5 mg/L 6-BA+O.2 mg/L NAA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高;以1/2 MS+O.1 mg/L IBA 生根效果最好。
2.结论(1)再生途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的茎尖(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8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
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6一BA+0.2mg/L NAA+3 蔗糖(w/v)+0.5﹪卡拉胶,pH值为5.6~5.8。
每个灭菌处理接种2O枚外植体,l5d后观察记录外植体的污染、死亡、无菌成活生长等情况。
(3)培养基:①芽诱导试验,于MS培养基附加0.2 mg/L NAA、IAA、IBA不同种类生长素的培养基中,20d后调查记录幼芽分化情况。
②继代培养与扩大繁殖,MS培养基附加0.5 mg/L6-BA、0.01 mg/L NAA。
③根诱导试验, 用1/2 MS附加不同浓度(mg/I )IBA 有0.05、0.1、0.2、0.5及不加IBA的5个处理.(3)条件:培养基均在1~ 1.1大气压下热压灭菌20min。
培养温度(25±2)℃。
每日光照12h,光强2 000Lux。
(1)再生途径:用其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下胚轴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3)培养基:①MS+BA 1.0 mg/L+NAA 0.5 mg/L(浓度单位,下同);②MS+6一 BA0.5+KT 0.5;③MS+BA2.0+IAA 1.0;④MS+BA2.0+NAA0.5+2,4-D0.1;⑤MS+BA2.0+IBA0.1。
以上培养基各加CH 100 mg/L,蔗糖20g/ L(①为30g/ L)。
①用于花药诱导培养基;②用于花药幺伤组织分化培养;③、④用于其余5种外植体(叶盘、叶柄、下胚轴、子叶、花蕾)诱导培养;⑤仅用于花蕾培养。
(4)条件:培养条件均为12 h光照12 h黑暗。
光强度1200-1500lx、温度(25 ±2)℃。
三、叶片以红颊、章姬、丰香草莓叶片为试材,对影响草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草莓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直接影响了草莓叶片再生芽的发生。
基因型是影响草莓叶片再生能力的决定因素,不同激素配比是不定芽产生的关键因素。
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以MS+TDZ 2~3mg/1较理想,芽伸长的理想培养基为MS+6一BA 0.3~O.5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3mg/1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结论(1)再生途径:先采取当年生匍匐茎茎尖培养繁殖,建立起三个品种的无性繁殖系;再从继代3周的无菌苗上剪取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不同的处理,每瓶接10片叶盘,每处理重复5瓶。
(2)灭菌方法:于121℃下高温高压蒸汽灭菌20min。
(3)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
茎尖培养与组培苗继代培养基为MS+6 一BA0.3~0.5mg/l+蔗糖2Og/l+琼脂7g/l,pH值为5.8,(4)条件:叶片接种在诱导培养基后,直接置于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1x、光周期1 6h的培养条件下。
1、取材。
每年的6-8月,选择植株生长健壮,匍匐茎充实,尖端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取其茎尖或花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2、消毒。
材料取来修整后用纱布包好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2-4小时(以茎尖为例),然后进行表面消毒。
先用70%酒精漂洗半分钟,然后用0.1%的新洁尔灭浸泡15-20分钟,再用0.1%的升汞(氯化汞)消毒5-8分钟,最后用1-2%的过氧乙酸消毒1分钟。
每次都要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再进行下一次消毒。
整个消毒过程都应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
3、接种。
接种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接种前要先用酒精灯对接种用具(镊子、接种针、接种架等)消毒自然放凉。
先用镊子一层层的剥去茎尖外的幼叶和鳞片,然后在解剖镜下找到生长点(可带1-2个叶原基)用接种针挑出生长点(小于0.5毫米),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封好瓶口,置于培养室内培养成小植株。
4、室内培养。
培养室要求干净清洁,室内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每天要对室内进行消毒,以防污染。
培养温度20-28℃,最适温度25℃,相对湿度70%,光照强度1000-2000勒克斯,每日光照10小时左右。
5、继代培养。
每培养25-30天,培养瓶内的小植株就会分出3-5个小植株,把这些小植株分出放于继代培养基内培养;过20-30天后又会长出小植株,如此反复进行继代培养,增加繁殖系数。
6、诱导生根。
根据生产需要可在1-2月份集中一批苗子生根。
草莓试管苗生根很容易,有的在继代培养基上便可生根。
或者在培养基中加入0.5毫克/升的LBA,经30天左右便可长出6-10条长约2-3厘米的小根。
7、温室驯化。
把生好根的小苗经光照锻炼7-10天,从试管内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入事先准备好的营养土内,使其逐渐长大发出5-6片新叶的过程称为驯化。
驯化用的营养土要求土质以疏松的沙土掺入少量有机质。
移栽后要浇透水,支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驯化温度以15-20℃,前两周空气相对湿度80-100%,第三周开始短时间放风,放风强度逐渐加大,至移栽后第四周可去掉覆盖物。
根据情况每天或隔天喷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宜。
驯化一般需2-3个月即可移出。
经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放入网纱大棚内繁殖。
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由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组成。
首先配制基本培养基,包括微量元素、有机物质、蔗糖(3%)、琼脂(0.6%)等。
为调节被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还需加入细胞分裂素和其他生长素,如6-苄氨基嘌呤(BA)0.25毫克/升、吲哚丁酸(IBA)0.5~1.0毫克/升、GA3(赤霉素)0.1毫克/升等,组成MS培养基。
配好后装入三角瓶或试管,经高压消毒后备用。
2.采取茎苗:在6月份选取刚扎根的匍匐茎苗,对茎苗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是,剥去茎苗外面的叶片,用肥皂水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冲洗一小时。
在无菌条件下,用70%的酒精漂洗10分钟后,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7~8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使接种材料无细菌和真菌。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条件下剥取茎尖生长点0.5毫米,接种到上述已配好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可接种5~7个茎尖。
接种后,在26℃的恒温、光强2000勒[克斯]、每天光照6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3.初代培养:对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的匍匐茎尖进行培养,使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出芽和无根小植株。
在培养基上加入有利分化的激素,成为分化培养基。
茎尖经30天以上的培养,一个茎尖能分化出数个无根小植株。
4.继代培养:把已分化好的新芽转入到新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繁殖,使新芽不断增殖,加速生长。
3~4个星期后,可获得30~40个腋芽形成的芽丛,芽丛中有的抽生新茎,并有正常叶片。
经过多次继代培养,使增殖的数量达到一定要求,再把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促进生根。
5.生根培养:生根培养时要撤去BA,即去掉了细胞分裂素类的激素,增加生根培养激素,如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在这种培养基上的无根植株不再增殖,在每株无根苗基部生出许多不定根,可得到成批完全小植株。
6.移植:在把试管苗种植到土壤里以前,可先将其培养在无菌土壤中,或在盛有由蛀石、草炭、锯末等基质组成的培养土的小塑料盆中进行培养。
培养时,应将试管苗放在温室中,温度保持在20~25℃为宜。
为了保持湿度,以利于试管苗成活,移植后的14天内要用薄膜遮阴,待外界气温适合时,再移植到田间培植。
要注意防治蚜虫等虫害,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可喷两次50毫克/千克赤霉素,促进抽生匍匐茎。
新抽生的匍匐茎苗为原种苗,经多次、多量繁殖,即可获得成批生产用苗。
组织培养技术1、培养程序和培养基5--6月于晴天的下午在健壮、无病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上取茎尖,大小为0.3--0.4mm,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用于草莓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粉6.5g/L,pH值调至5.8--6.0。
在草莓茎尖的扩大繁殖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 0.5mg/L、NAA 0.01mg/L。
扩大繁殖主要是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养基。
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诱导生根培养基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IBA。
试验表明:以IBA 0.1mg/L的浓度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100%,平均根条数为2.4条。
不加TBA及IBA浓度超过0.2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
2、操作技术要点及培养条件(1)灭菌与接种预处理为了灭菌彻底,常把接种材料先进行湿润处理,使灭菌剂能顺利地渗入材料。
可用多种湿润剂,我们采用的是75%的酒精,湿润的时间为半分钟至1分钟。
灭菌处理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常用灭菌剂的种类很多。
我们曾用过次氯酸钠10%水溶液(含有效氯0.4--0.5%),浸泡接种材料10--15分钟;次氯酸钙(漂白粉),用其饱和上清液,浸泡接种材料15--30分钟;过氧化氢10--12%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新洁尔灭5--10%水溶液,浸泡10--15分钟;升汞0.1%水溶液,浸泡8--10分钟。
其中前4种灭菌剂对接种材料比较安全,但因灭菌时间较长,常常使接种材料的外层氧化变褐,以致影响培养效果。
升汞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浸泡时间稍长会造成接种材料中毒。
因此,在草莓组织培养中,如把握好时间,升汞是应用较多的灭菌剂。
灭菌后的接种材料,要用无菌水充分清洗,通常要换水3--5次。
接种以培养无病毒苗为主要目的的草莓组织培养,所接种的茎尖材料很小,在接种时首先要求准确熟练地剥取茎尖生长点,并使用固体培养基比较适宜,接种时应注意不能将整个茎尖埋入培养基中。
培养基须用1--1.1大气压热压灭菌20分钟。
从材料接种到生根苗长成,这期间的培养温度一般应稳定在25±2℃。
每日光照12小时,光强以2000Lx为宜。
培养室温度在18--26℃范围内,瓶苗可以正常生长及发根,但在28℃以上时,绿苗普遍变黄,生根率降低,根尖发黄老化,幼苗易产生玻璃化现象。
1、移栽技术试管苗的苗龄为15天,主根长1.5cm左右,白色无须根,移栽成活率可达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