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开课单位备注通识课程硕士生第一外国语3秋、春外语系硕士生必修1330111自然辩证法322 秋人文学院133013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41 春人文学院人文课程161秋、春人文学院1350011科技英语写作 2秋、春外语系博士生必修135003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22 秋人文学院1330141矩阵论483 秋数学系硕士生≥3学分1330171随机过程483 秋数学系1330151数理统计483 秋数学系1330181 泛函分析及其应用483 春数学系0835511 图像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22 春图像所学位要求课程0835521模式识别原理322 秋图像所硕士生≥4学分0835531人工智能原理322 春图像所0835541数字图像处理322 秋图像所0835551图像分析322 春图像所0835561 计算机视觉3 2 春图像所20835571信息安全导论322 秋图像所0835581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322 春图像所0835591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实验专题161 秋图像所0835601 精确制导技术概论241.5 秋图像所083561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专题241.5 秋图像所0835621数据挖掘161 秋图像所0835631 图像与视频压缩技术322 秋图像所0835641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设计原理161 春图像所0835651航迹规划方法161 春图像所0835661专家系统原理161 春图像所0835671信息隐藏161 春图像所0835681创造性思维241.5 秋图像所0835691 图像分析实验专题161 春图像所0835701 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322 秋图像所0835711 VTK/ITK程序语言设计241.5 春图像所0835721计算机光学32 2 秋图像所0835731 DSP系统原理与设计16 1 秋图像所0835741 图像处理中的数据组织241.5春图像所博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2 博士生必修博士生专题研讨 6 图像所非学位要求课程补修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64 4 电信系模拟电子技术(II)563.5电信系通信电子线路563.5电信系数字信号处理48 3 电信系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563.5电信系自动控制原理48 3 自控系微机原理64 4 自控系微机接口技术563.5计算机系操作系统原理64 4计算机系数据结构563.5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48 3计算机系导师指定的其他本科课程研究环节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博)1 图像所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1 图像所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1 图像所发表论文(硕、博)1 图像所学位论文(硕)1图像所学位论文(博)15图像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课程设置(2010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2010版)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编号开课单位必/选修备注学位课程G10001401 研究生英语精读136 31-214WY外国语学院必修公共课8学分G10001403 研究生英语口语32 1114WY外国语学院必修G10 001301自然辩证法48 2113FZ法政学院必修G10 001302科学社会主义32 1213FZ法政学院必修10080004 研究生专业英语32 1308XD信电学院必修10080027 控制工程研究方法16 1108XD信电学院必修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11学分10080023 工程中的矩阵理论54 3108XD信电学院必修G100012随机过程482212LI理学必修04 院10080001 线性系统理论54 3208XD信电学院必修10080024系统辨识48 2208XD信电学院必修非学位课程10080006 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32 2108XD信电学院必修专业必修课6学分10080003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32 2208XD信电学院必修10080007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2 2208XD信电学院必修1008工业过程建3 2 1 08信选专业选0005 模、优化与仿真2 XD电学院修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10080013 现代传感器技术32 21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10 分布式工业控制技术32 21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21 数字图像处理32 21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16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22虚拟仪器与仿真32 2208XD信电学选修院10080009DSP及应用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26模式识别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12 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25人工智能32 21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17模糊控制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嵌入式系统3 2 2 08信选0019 2 XD 电学院修10080002 最优控制与最优估计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11 建筑智能化技术32 2308XD信电学院选修10080028计算机视觉32 2208XD信电学院选修G10 001404德语64 01-214WY外国语学院选修不计学分G100014日语64 01-214W外国选修05 Y 语学院必修环节10000001 教学或科研实践 108XD信电学院必修导师考核10000002 选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108XD信电学院必修评议组考核10000003学术报告 108XD信电学院必修导师考核10000004学术论文 108XD信电学院必修导师考核10000005学位论文 008XD信电学必修学位审批院其他说明:1、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还须完成2-3门补修课程的学习,由导师会同学科组在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提出学习要求;2、因研究课题需要,导师可于第三学期面向所指导研究生增开1-2门课程(均按16学时计,不计学分)。
开课申请须于第二学期末提出,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admin 发表于:2011-11-11 10:21 点击:126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测控装置与系统的相关技术、设计方法等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进行现代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具备大型科研和设计项目的协调组织才能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教学、科研、技术支持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DSP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本研究方向依托吉林大学与美国德洲仪器公司DSP联合实验室,开展DSP在电机控制、信号采集与处理、机电类产品升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开发DSP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总线接口、无线通讯接口及软件。
本研究方向带头人:程德福。
2、传感器数字化智能化及应用本方向集成微电子与微处理器技术,研究传感器数字化、自补偿、自诊断等智能化及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研究网络化智能传感器IEEE1451国际标准、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研究多传感器技术在环境与灾害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方向带头人:王君。
3、光电检测技术与装置研究基于声光调制和声光可调谐滤波原理的集成化光电测控装置,包括人体生物信息提取,光电精密测量,光电扫描成像,声光信号处理,新型光谱探测技术,汽车光电子,光电编码器,光学传感设计与光电信息处理等。
本研究方向带头人:刘光达。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可适当延长一年。
对于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获得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须提前三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期毕业,但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总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没有提出延期申请或延期已满仍未完成硕士论文工作者,按结业处理。
2、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分配。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18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1、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2、专业基础课:数值计算方法;60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60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3、专业课:检测技术及应用;40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传感器工程;40学时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第二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末。
4、选修课:在课程设置表列出11门课程中,根据研究方向、个人兴趣和开课情况,至少选8学分。
5、补修课:传感器及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Ⅰ。
五、文献阅读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与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相关的外文和中文文献各不少于1万字和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活动。
研究生出席学术交流(听、讲及讨论)时间不少于20学时,记1学分。
考核办法是做本学科、专业发展综述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等。
六、开题报告本专业硕士生开题报告的时间为第2学期6月底进行,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就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对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初(10月1日前)重新做开题论证报告。
七、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开学初,由学院统一组织对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考核,考核研究工作进展,是否按开题报告所提出的计划安排进行,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