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3年制)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时学分开课时间授课方式考核方式1 2 3必修课公共课052180100101218020030121802001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01836312√√√专业基础课7777777703228020010322802002博士生导师讲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周秀英韩喜平304040122√√专业课03228020290322802030032280203103228020320322802033032280203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中共党史专题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宋连胜杜君韩广富刘洁吴自聪陈方南404040404040222222√√√√√√讲授作业选修课0322802035032280203603228020370322802038032280203903228020400322802041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国外社会主义流派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刘洁韩广富吴自聪陈方南阎少华盛海英张淇404040404040402222222√√√√√√√讲授作业补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

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

教学大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价值第一专题工人阶级立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二专题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第三专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和研究第四专题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引发的论战第五专题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纷争第六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捍卫第七专题列宁与“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八专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第九专题其它国家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三专题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第十四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流派第十五专题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周秀英教授孙秀云副教授教师职称: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可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认清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这是一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必修课,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将彰显马克主义的当代意义!教学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专题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专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专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专题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广富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列宁的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的概念涵义,世界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等。

这门课程40学时,2学分,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考核方式为论文写作。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二专题列宁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三专题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理论第四专题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第五专题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第六专题第6专题现代化的概念涵义第七专题世界现代化的总体进程第八专题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九专题现代化理论第十专题依附理论第十一专题世界体系论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学时:40学分:2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刘洁教师代码:296131 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教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中外政党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和特点的专题研究,从而进入本学科的研究前沿,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和撰写作指导。

本课教学主要从当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理论学习入手,就中外政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执政党权力运作机制、政党制度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就新世纪政党和政党格局的发展作一分析,深刻认识我国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利害关系。

教学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第一专题当代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理论依据第二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之比较第三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公共权力运作机制之比较第四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政治文化任同之比较第五专题中外政党制度的功能之比较第六专题新世纪世界政党格局的发展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再思考实践性环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研究生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研究生具备有关中外政党制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梁琴:《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萧超然等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王长江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采用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

考试方式:学期论文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陈芳南教师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一共9篇文献,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谈话》、《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

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极其丰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是通过学习、讲授这些文献,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科学理解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教学大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共包括九篇文献:第一专题、《新民主主义论》第二专题、《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专题、《论十大关系》第四专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五专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六专题、《南巡谈话》第七专题、《十五大报告》第八专题、《十六大报告》第九专题、《十七大报告》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吴自聪教师职称:副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发展史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本课程主要讲解四个方面内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萌芽第二专题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三专题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第四专题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五专题十六大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宋连胜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历史地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大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研究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迫切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关主题